内容出处: |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4597 |
颗粒名称: | 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 |
分类号: | K928.79 |
页数: | 45 |
页码: | 104-148 |
摘要: | 唐贞元二年设州治于漳州之后,龙溪县衙也随之迁入,从那时起,漳州必有官府的通道和商贾平民交往的街路;而这些道路是如何设置与分布,尔后又是如何改道与演变,至今对唐、宋、元诸代均无可考。现有的漳州府、县志书中只有明、清两代对漳州城廓的路、街、巷分布作简单的记载,亦无改建与兴废的记述。民国十五年冬,国民北伐军进漳后,因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国民党当局对陈炯明原先建路时部分路、街的名称给予更换新名。建国后,人民政府根据各方面意见,对原有部分路、街的名称又重新命名。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漳州市区逐渐扩大,根据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的需要,市区内又先后扩建和开拓了几条新路,由此,又出现了部分新的路称。 |
关键词: | 漳州市区 路 演变 |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