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4593 |
颗粒名称: | 漳州特色的“骑楼”式街廊 |
分类号: | K928.79 |
页数: | 3 |
页码: | 77-79 |
摘要: | 清代,漳州古城的街巷,极为狭窄,称“街”的宽度不过三米(约一丈)左右,叫“巷”的在二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数尺。大可通马轿、小仅走单人,路面凹凸不平,而且拐曲不直;原有的民居,都是挑檐式平屋,商店铺面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但从实用方面说,这似乎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便利行人来往。所谓“五脚居”亦称“五骹忌”,是闽南话中的外来语,就是指不露天的人行道,它来自马来语。英国一英尺是英皇的一个脚掌的长度,按南洋的习惯,人行道需五英尺宽度才符合要求,所以叫“五骹忌”。 |
关键词: | 漳州 特色 “骑楼”式街廊 |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