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洋募款建校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83
颗粒名称: 出洋募款建校舍
分类号: C913.7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后毕业于基督教会办的中西育才学堂。1914年教会把育才学堂办为华英中学,1916年因经费困难,改办为华英小学。张先生全家信奉基督教,毕业后他受聘华英小学当教员。1921年华英小学由接官亭礼拜堂迁到新兴街福音堂。张先生因教学工作严谨认真,于1922年升任华英小学校长。由于学生逐年增加,校舍狭小局促,英基督教公会遂决定筹建新校舍,由传教士施耐劳和张先生分别到南洋向华侨募款,先后三次共筹募银元四万九千多元,在城郊田下村购地新建二层教学楼一座,二层学生宿舍楼一座。校舍建成后,学校日常经费仍是入不敷出。张先生面对困难四出奔跑,向有关校董和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劝募,学校才得延办下去。
关键词: 漳州 募款 建校舍

内容

张连金先生(1894—1984)幼年家庭穷困,读三年书就停学当学徒,工余常自学到深夜。老板看他聪明又好学,是位有前途的后生,动员其父母给他复学。后毕业于基督教会办的中西育才学堂。1914年教会把育才学堂办为华英中学,1916年因经费困难,改办为华英小学。张先生全家信奉基督教,毕业后他受聘华英小学当教员。1921年华英小学由接官亭礼拜堂迁到新兴街福音堂(今芗城中医院)。张先生因教学工作严谨认真,于1922年升任华英小学校长。由于学生逐年增加,校舍狭小局促,英基督教公会遂决定筹建新校舍,由传教士施耐劳和张先生分别到南洋向华侨募款,先后三次共筹募银元四万九千多元,在城郊田下村购地新建二层教学楼一座,二层学生宿舍楼一座。教学楼上下层有六间教室,楼上有大礼堂,楼下有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宿舍楼上层为学生集体宿舍,楼下为标本陈列室和教学实验室。校舍建成后,学校日常经费仍是入不敷出。张先生面对困难四出奔跑,向有关校董和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劝募,学校才得延办下去。
  张先生到南洋募款还结合参观当地一些学校,他吸取外地的经验,重视学校地址的选择和美化环境。于是他决定把学校新地址选建在新兴街与新马路的交接处,学校前临马路,后有一湾小河环绕和大片水田。旷地平坦,一片翠绿苍郁。校舍建成后,又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校四周铺设水泥路,路的两旁教学周围,种了许多梅花、菊花、向日葵、茶花、桂花以及30多种呈现红、黄、紫、绿、斑点的色叶树。在沿马路的一百多米矮墙下,种上数十棵二米高的“一品红”,校门右进辟有花圃,沿墙边种上数十棵约二米高的白色水锦花,花圃内种的花更是一片姹紫艳红。在小河岸边又种了成排的龙眼树及翠竹林。校园掩映在树竹花卉之间,香气扑鼻,彩蝶纷飞,学校环境幽雅静肃为全市小学之冠。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连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