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虽散 雄风犹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65
颗粒名称: 硝烟虽散 雄风犹在
其他题名: 回忆港尾在抗日战争中的史实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有幸于5月19日随芗城区政协文史参观组到龙海市港尾镇参观。站在当年击沉敌舰的南炮台前,凭吊古炮台的雄姿,更深切地体察了当年抗日将士们奋起抗敌的英姿与豪情,使我回忆起五十多年前,港尾南炮台在抗日战争中发出了抗日救国的怒吼,打响了闽南抗战第一炮、以及迫使汪伪军三个团反正的胜利事迹,宣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我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人,本世纪之后,重温港尾在抗战中那二次弥足珍贵的胜利史实,它不仅仅是打响了闽南抗战第一炮,而且是准确地发炮,击沉日敌的第一艘驱逐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闽南军民抗战意志与信心。回忆已往,记述于下:
关键词: 漳州 抗日战争 闽南抗战

内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有幸于5月19日随芗城区政协文史参观组到龙海市港尾镇参观。站在当年击沉敌舰的南炮台前,凭吊古炮台的雄姿,更深切地体察了当年抗日将士们奋起抗敌的英姿与豪情,使我回忆起五十多年前,港尾南炮台在抗日战争中发出了抗日救国的怒吼,打响了闽南抗战第一炮、以及迫使汪伪军三个团反正的胜利事迹,宣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我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人,本世纪之后,重温港尾在抗战中那二次弥足珍贵的胜利史实,它不仅仅是打响了闽南抗战第一炮,而且是准确地发炮,击沉日敌的第一艘驱逐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闽南军民抗战意志与信心。回忆已往,记述于下:
  一、打响闽南抗战第一炮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我北方大片国土的同时,加紧对我省金门、厦门的侵略活动,同年9月3日凌晨,日敌“羽风”、“若竹”等三艘驱逐舰,悍然侵入我大担山灯塔前,向我白石炮台、曾厝按海军飞机场等处发炮轰击,同时也猛攻厦门胡里山炮台。当时我港尾南炮台守台官兵观察敌情后,愤然扬起架在炮台上的大炮,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发射出愤怒的炮弹,射向日舰;隆隆的炮声打响了闽南抗日战争第一炮。由于炮台官兵齐心合力,操作有方,发射三发而两中,使敌“若竹”号舰头尾均受重创,丧失战斗力,在“羽风”等两舰夹护下,仓惶掉头向台湾方向窜逃,结果“若竹”号敌舰在青屿北面沉没。这是抗日战争在东南海域击沉的第一艘敌舰,其光辉战绩,遍为传诵。今天,我们亲临实地,回忆炮台官兵奋勇抗敌的英雄业绩,令人永远铭记与怀念。抗日战争硝烟虽已消散,但古炮台雄风犹在,岿然屹立在祖国东南海疆,成为人们缅怀的古迹。
  南炮台(也称“屿仔尾”炮台),位于原海澄县港尾区(今龙海市港尾镇)打石坑海岸突出部的“镜台山”上,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保卫着祖国的东南大门。
  炮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当时闽浙总督邓廷桢为配合林则徐虎门禁烟、御侮备战而建。光绪十七年(1891)加以扩建,改装了德国1885年制造的克虏伯大炮,置大炮四门,其中主炮一门,副炮三门,并配备发电机和动力机械的操作台等设施,使用的炮弹每颗约重80—100斤。据说原来主炮已移到厦门,另三门副炮因年久失修而毁废,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置于炮架上的生铁大炮,是从别处移来供参观的。
  不过,南炮台的炮城依然屹立在原处,城墙周长约240米、高4 .5米、厚1 .5米,用三合土夯建,为椭圆形,建有女墙、垛口、枪眼。另有兵舍、弹药库等,炮城遗址经百余年的风雨剥蚀,仍坚实完好。城门上“播荡烟尘”四字仍清晰可见。现在,这座百年来反帝、①反侵略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古炮台,已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二、汪伪军黄大伟部三团港尾反正
  194 0年2月17日,厦门(于1938年沦陷)日寇驱使汪伪“和平建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黄大伟率领警卫团胡耐甫、特务团陈光锐和新编步兵团张步楼等三个团兵力3 000多人,以炮舰掩护,强行在港尾一带(陈、胡两团在白坑、张团在屿仔尾)登陆,企图沿浮宫向漳州方向进犯。当时75师4 4 5团水清浚部驻防石码,郭殿荣营驻防港尾的屿仔尾、岛美、碧塘之线。当伪军登陆后,郭殿荣与保安中队,警察所等地方团队,合力进行抗击,在“梅峰寺”一带相持苦战,不久,后续部队源源驰抵支援,水清浚团组织兵力从两侧夹击并以一部尾随敌后,截断伪军后路。当陈、胡、张等伪军发觉三面被包围后,后路被截断,舰艇已离去,伪军顿时怆惶失措。这时,水清浚与郭殿荣两部合力阻击、并及时开展政治攻势,向伪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欢迎共同抗日”,还派出人员进行劝降;伪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势下,终于先后派出营长、团副、副官等持白旗前来洽降,经水清浚团长与伪军胡、陈两团长当面洽谈,允许陈、胡两团伪军20日开入港尾休整待命,原来比较顽固的张耐甫警卫团,得知陈、胡两部已经投降,也不得已举白旗投诚,港尾战斗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迫使伪军三个团反正,共接收伪军投诚的官兵3 000多人,枪枝2800多杆、平射炮、迫击炮及轻、重机枪等一一大批。
  21日伪军奉命全部开抵漳州,听候改编,经75师报请陈仪(陈为福建省主席兼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许可,转报上级批准,对投诚伪军编为陆军暂编十三师,调升原75师225旅旅长史克勤为中将师长,参谋长陈应瑞为副师长兼参谋长,随即调往浙江衢州,归第十集团军指挥。
  港尾作战后不久,郭殿荣被提升为副团长,在他的倡议下,把“梅峰寺”改为“得胜庙”,并树立碑记,庙门两边对联为:“得三团反正八闽共赞;胜一筹之算四海同钦。”以纪念港尾抗战胜利。
  写于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以“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注①:清道光二十年(184 0 ),鸦片战争爆发,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领兵舰,向厦门侵扰,七月二日和八月二十二日先后窜入青屿及厦门内港,八月二十四日以三只舢板追逐我国商船,南炮台官兵发现敌情后,立即发炮轰击英舰和舢板,英舰才被迫退走,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