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1949年9月至1966年5月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59
颗粒名称: 漳州1949年9月至1966年5月大事记
分类号: K205
页数: 26
页码: 126-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州1949年9月至1966年5月之间发生的事件。
关键词: 历史事件 1949-1966漳州

内容

一九四九年
  9月19日 漳州解放。
  9月20日 中国人民解放长江支队第五大队(南下地委)书记李伟和中共闽南地组织部长、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副政委卢炎等先行进城。
  9月21日 中共闽南地委书记、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政委卢叨等率领部分工作人员进城,会见了三十一军政委陈华堂和中央南下地委李伟、丁乃光等。
  9月23日 长江支队第五大队(南下地委机关)工作人员进入漳州。
  9月24日 中共闽南地委副书记、第八支队副政委陈文平率闽南地委机关进入漳州。
  9月25日 南北会师。在寻源中学礼堂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地委干部、闽南地委干部、游击队会师大会。卢叨主持会议,三十一军政委陈华堂作报告。
  成立中共福建第六地方委员会(1949年11月改为漳州地委;1950年9月改为龙溪地委)。会议由陈华堂主持,宣布经中共福建省委批准:书记卢叨,副书记李伟、丁乃光,委员陈文平、马兴元、罗晶、雷绍典、陈虹、李承尧、卢炎、皇甫琳。
  9月26日 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陈华堂,副主任卢叨、李伟。
  9月2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警备司令部成立,司令员李承尧,政委卢叨,副司令员段广高、李仲先,副政委卢炎、池荣德,政治部主任皇甫琳。
  《漳州电讯》创刊出版,社长高明轩。
  9月2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第六支前司令部成立,司令员丁乃光,政委陈文平,副司令员于云彬。
  9月 漳州军管会交通部派赵启华等5名代表进驻龙溪汽车同业公会,实行交通管制,组织汽车支前。
  10月1日 漳州国营贸易分公司成立。
  10月7日 漳州各界人民在中山公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漳州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陈虹。
  11月7日 闽南公学开学,学员505名,校长卢叨,副校长陈虹。
  11月13日 漳州汽车运输联营筹备处成立。12月20日正式开业,负责办理漳州至福州、莆田、泉州、厦门货运车辆调派、运费结算等业务。1951年1月26日改为漳州公私汽车货运合营处。11月27日 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表134人。丁乃光专员致开幕词,军管会卢叨副主任作两个月来工作报告。
  12月1日 漳州学联筹备委员会成立。
  12月2日 漳州新华书店开业。
  12月5—7日 召开龙溪县工人代表会议,有20个行业的64名代表参加,正式成立龙溪县总工会筹委会。
  12月25日 召开龙溪县第一届归国华侨联谊会,委员9名,主任委员苏宇中,副主任委员王大川、王文彬。
  一九五〇年
  1月1日 《漳州日报》创刊,同年年底停刊。
  1月12日 中共漳州地委干校正式开学,校长卢叨(兼),副校长马兴元、郭丹。
  4月24日 龙溪电灯公司实行漳州首家公私合营,漳州专署工商科陈君实为公方代表,林杏雨为私方代表,林南洲为经理。
  5月8日 漳州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成立,主委蔡大燮,副主委郝崇卿、林杏雨,秘书长林南洲。
  10月21—25日 在漳州召开龙溪县工会代表大会,代表167人。选举产生龙溪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娄和贵,副主席武珍、刘秉仁、高铭南。25日下午漳州各界4500多人在中山公园庆祝龙溪总工会成立大会。
  10月 光明戏院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大众戏院。
  11月30日 漳州城区工商业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热潮,由认捐4.7万元增到15.2万元。
  一九五一年
  1月18日 第一批参加军事干部学校170名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陆续离漳赴榕,走上光荣岗位。
  3月28日 召开漳州首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漳州民主妇女联合会,选举郑惠兰为主席,王凤英、冯兰香为副主席,张军等16人为委员。
  4月2—6日 召开漳州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漳州将从龙溪县划出单独成立漳州市,6月1日县市正式分开),代表110人、列席26人。选举漳州市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娄和贵,副主席冯文学。选举出席福建省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代表4人。
  6月1日 建立县级市体制。以龙溪县城关为行政区域,东自浦壁里路的粉街,西达漳岩公路的龟头山,南起旧飞机场,北至小坑头,总面积为10.22平方公里,在新华西路220号正式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设2个区公所,管辖20个居民和农民混合组成的街道人民政府。市政府机关设秘书处、劳动局、民政局、工商局、文教局、建设局、财政局、公安局和司法科等9个工作机构。
  7月23日 漳州各界4000余人在中山公园欢送第二批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共210名走上光荣岗位。
  8月 赴朝慰问团来漳作传达报告。
  9月 接管私立寻源中学,并将该校改为农业中学。
  10月 进行土地改革,到1953年3月结束。土改工作队共46人组成。
  10月11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选举沈展棠为主任;赖登蜂为副主任。
  10月12日 成立漳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主任张治宏,副主任蔡竹禅、刘秉仁。
  10月24-29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代表110名。选举出席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4人;选举王杰等13人为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
  一九五二年
  1月12日 召开扩干会议。确定以民主改革、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整顿组织、防空支前为主,结合搞好整建党、民主建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及工商联改组等工作任务。
  1月28日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开始,到5月结束。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民主检查;第二阶段:肃清贪污;第三阶段:划清贪污与浪费界限,进行追赃定案;第四阶段:回炉补课,进行整党。
  4月24—26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开展“五反”运动的报告。
  6月10日 开始筹备成立手工业合作社,建立筹备组,共19人组成。
  7月4—7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长张治宏《关于开展我市爱国主义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
  7月27日 经私营漳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请求归属国营,国家给价赎买,10月1日漳龙正式由国营福建省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接管。随后漳浮公司也赎买归国营。
  8月19日 国营漳州贸易公司撤销,分别成立百货、花纱布、医药、木材、五交化、粮食、土产等七家专业公司。
  8月23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公安局局长范之作《开展禁烟清毒运动的报告》。24日晚12点,将大小毒贩及吸毒者实行逮捕、集中,收缴毒品和烟具。25日开展宣传运动。9月15日公审大会处决大毒犯李春辉。
  8月 召开漳州市第三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选举王陆惠为主任,陈赛娥为副主任。
  9月 店员、公路、工厂、纺织、建筑等产业工会召开会员代表会议,选举领导成员,健全组织机构。
  9月24日 召开漳州市扩干会。市委书记王杰致开幕词与会议总结,刘秉仁作《关于物资交流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报告,李钧作《关于合作社工作报告》,袁玉西作《整党建党》报告,杨瑞瑜作《税收工作报告》,赵义作《镇反》报告,徐州作《青年工作》报告。
  10月24—26日 召开漳州市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22人,列席23人。选举漳州市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冯文学为主席,谢重光、吴裕坪为副主席。
  11月13日 召开漳州市临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听取张希良《关于民主建政工作报告》;组成以王杰为主任、张希良,蔡竹禅为副主任的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
  11月17日 私营新生谊记火柴厂公私合营为漳州火柴厂。
  11月 私立进德女子中学和私立崇正中学合并为漳州第三中学。
  12月9日 漳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估财产,请求收归国营。私营漳程、利行公司也请求收归国营的要求。同月,上述三家公司均由政府给价赎买,归并国营福建省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
  12月17—23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听取审查张希良作《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和《1952年度财政预决算》的报告;讨论通过市委书记王杰作《漳州市今后四个月工作任务的建议》;讨论通过《提案审查报告》;选举漳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张希良,副市长蔡竹禅,委员王杰等21名;选举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主席王杰,副主席张希良、林杏雨,委员蔡竹禅等22名。
  12月27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主席王蓉香。
  一九五三年
  1月 全面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整顿工会组织,建立与发展党、团组织,发挥工人阶级在公私营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参加运动的有5519人,计划于7月初结束。
  1月1日 漳州通敏电话公司由市政府和资方投资58633元(公股占52.2%),实行公私合营。
  2月4日 成立工商联工作委员会。
  2月18—21日 召开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主委蔡竹禅,副主委陈铁、林杏雨、卢姚吾,秘书长郭振生。
  4月15—18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听取审查市长张希良作的《三个月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审议林杏雨作的《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提案审查报告》;听取并讨论中共漳州市委统战部长陈迪作《关于普选问题的报告》;讨论同意中共漳州市委书记王杰的《今后工作意见报告》。
  5月下旬 成立选举委员会,确定在嘉禾街进行试点工作,该街于6月14日至8月29日完成普选试点工作。
  8月 组织干部、群众参加抗旱。清理二条五里长的水渠,装配4部抽水机,引九龙江水入内河,使2736亩水田插上秧苗。
  8月10日 成立漳州市教育工会,主席肖葆华,副主
  
  席许镇坊、张方。
  10月25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听取讨论漳州市选举工作计划和嘉禾街普选试点报告。
  11月20日 召开市委三级扩干会,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和统购统销宣传工作。组织247名干部,分成11个工作队、26个工作组,全面开展工作。
  12月20、28日 召开街道农业扩干会,明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互助合作道路。
  一九五四年
  1月19—30日 市区20个街道人民政府分两批完成直接选举首届人民代表137名(即第一次普选)之后,撤销街道人民政府,建立居民委员会。
  1月28日 在中山公园听第三次赴朝慰问团报告。慰问团在我市历时3天向各界人民传达,听众达16366人。
  2月13—19日 召开机关、工厂企业干部扩大会,张希良作《关于一九五三年工作的总结报告》,其他市委领导分别就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业、手工业、农业生产作专题发言。会后,组织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队,共33名干部组成。
  3月1—4日 召开漳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出席132人,请假5人,列席17人。会议听取审议市长张希良作的《1953年工作报告》和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林杏雨作的《漳州市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
  
  讨论通过市委书记王杰作的《关于漳州市1954年工作意见》;审查通过会议提案(443件)的处理决议;选举产生漳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张希良,副市长蔡竹禅,委员王杰等21人。
  3月 在南山建立“漳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3月13—15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劳模代表112人。评出市级一等劳动模范5人、二等劳动模范9人、三等劳动模范4人。
  5月1日 漳州市工人俱乐部去年10月动工兴建,今年4月底落成,“五、一”劳动节正式开放。
  5月4—6日 召开漳州市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8人,列席30人。选举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冯文学为主席,吴裕坪为副主席。
  6月21—24日 召开漳州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审查市长张希良作的《三个月来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生产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及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听取讨论市委宣传部长刘景彦作的《关于发动高小、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报告》、市委书记王杰作的《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选举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4名:张健民、郑以足、张方、蔡竹禅。
  8月24—28日 召开农业干部扩大会议。主要抓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增产运动,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组织互助合作社。
  9月15日 即日起实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
  10月 成立漳州市兵役局,隶属于龙溪军分区领导。局长孙国正,政委潘礼宾。
  12月5—7日 召开漳州市第三次妇女代表会,主席王蓉香。
  一九五五年
  2月 撤销区公所。建立东铺头、西桥、巷口、新桥等四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3月15—18日 召开漳州市工商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执行委员会,蔡竹禅为主委;栾云朴、林杏雨、卢姚吾为副主委;彭镇蓬为秘书长。
  4月 成立支前委员会。动员群众参加鹰厦铁路及其他国防建设。组织各界人民慰问团,向工地军民进行慰问。
  5月 开始建设漳州机场。
  6月8日 我市开展反胡风运动。
  6月上旬 在6个农业社又87个互助组进行修订社章,制订计划及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同时,还整顿6个农业社及34个互助组。
  6月10日 漳州私营杨协成酱油店、大华蜜果厂同时进行公私合营。
  9月 举办扩建农业社训练班,学习毛泽东关于“全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高潮即将到来”的讲话,参加人数131人,时间10天。
  9月15日 漳州私营鹤沙玻璃厂被批准为公私合营漳州玻璃厂。
  10月20—24日 召开手工业代表会议,出席社组员代表132人,开始整社,培养骨干,正式成立手工业生产联社。
  12月15—17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一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1954年财政决算与1955年财政预算报告;选举漳州市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张希良,副市长蔡竹禅,陈振乾,委员杨雨春等16人。漳州市人民政府改称漳州市人民委员会。
  12月 召开漳州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妇联领导成员,刘梅珍为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
  1月3日 召开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执行委员会,主委蔡竹禅,副主委栾云朴、林杏雨、卢姚吾、郑水狮,秘书长陈寿彭。
  1月17日 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协委员65名,主席张希良,副主席张方、林杏雨、林开德,秘书长郭振生。
  1月19日 漳州市私营工业获准全行业公私合营。
  1月下旬 爱国卫生工作形成高潮,消灭麻雀、苍蝇、蚊子、老鼠。
  1月22日 漳州市各业5000余人敲锣打鼓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经中共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游行庆贺。
  1月25日 漳州市各界人民3万多人在体育场举行庆
  祝漳州市进入社会主义大会。
  春季 在中山公园兴建“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
  3—7月 我市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即“肃反”)。
  5月9—13日 召开中共漳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75名,列席21名。会议审议通过张希良作的《中共漳州市委员会1956—1967年工作规划》的报告;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张希良,副书记王复河、高玉卿。
  5月 开展高级社整社工作。城郊农业97%的农民参加了高级农业社;手工业已有97.4%参加手联社。
  5月初 召开漳州市第四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选举蔡梧材为主任,王陆惠、林开德、康两平、郑达三为副主任。
  7月29日 成立漳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朱浴沂,副主席徐梦龄、钱学正、周庆之。
  8月30日 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协委员74名。
  9月6—8日 召开漳州市首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副市长陈振乾作的《人委会工作报告》;听取讨论市委书记张希良作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今后任务报告》;审议法院院长徐永升作的《人民法院八个月来工作报告》;审议批准1955年财政决算;讨论通过1956年选举工作计划。
  9月 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筹委会成立,由朱浴沂任主委,林南洲任副主委。
  9月30日 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漳州支部。12月23日
  成立民盟漳州市筹委会,由民盟省委秘书长吴从征兼任主委,张仪卿任副主委。
  10月 修建宝新引水工程(1957年2月竣工),从南靖宝林引九龙江西溪水,干渠、支渠总长54公里。
  11月23—27日 召开漳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姜敏作的《漳州市人民委员会三年来工作报告》;讨论同意中共漳州市委提出的《漳州市1956—1967年国民经济规划的建议报告》;听取讨论市委书记张希良作的《目前形势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听取审议杨玉辉副院长作的《漳州市人民法院十一个月来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漳州市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姜敏,副市长杨瑞瑜、吴裕坪、陈振乾、林杏雨、陈清。选举江汉为漳州市人民法院院长;补选姜敏为省首届人民代表。会议还讨论与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
  11月24日 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直属漳州支部。1958年9月27日,成立民革漳州市筹委会,主委陈亮。
  一九五七年
  3月10—13日 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组成工交、财贸、文教卫生、农业社等四个小组,进行视察活动。
  4月20日 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到5月底,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月6—7日 市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党内外人士共230人参加。
  5月23日 市委决定用三个月时间深入开展整风运动。
  6月11—14日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有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共118人。
  6月24日 我市反右派斗争开始,到10月底结束,定出38个右派分子,其中极右5人、右派集团2个。
  8月14—17日 召开漳州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37人,特邀代表14人。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选举出席省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0名。主席李永平,副主席柯祈瑞。
  8月22日 省人委会批复我市增设15个居委会。
  11月 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为妇女联合会。
  11月23—28日 召开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11月25日一12月10日 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讨论《农业发展纲要40条(修正草案)》,支持农业大生产。
  12月18日 市委发出《动员流入城市的农民回乡情况报告》。
  一九五八年
  1月4日 市委、市人委联合发出《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3月中旬,实现六无城市,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1月29日 市人委颁布《漳州市义务劳动暂行办法》。
  2月22—28日 召开中共漳州市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漳州市支援农业,促进城市大跃进的规划》和其他发展规划。
  2月23—28日 召开劳模代表大会,代表178人,列席36人,评出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44人、先进单位7个。
  3月28日 市委发出《漳州市地方工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4月1日 创办《漳州报》,7月1日改《漳州日报》。
  5月1日 《闽南日报》创刊,1962年4月改办隔日刊《漳州日报》。
  5月2日 召开漳州市第五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开德,副主席蔡梧材、王陆惠、林文图、康两平、余炳炎、郑达三、蔡木豆。
  5月7日 召开漳州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5月22日 市委、市人委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扫除文盲的指示》。
  5月28日一6月2日 召开漳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157名。听取审议人委会委员陈达明作的《漳州市人民委员会二年来工作报告》;审查批准财政局长林镇坤作的《漳州市1957年地方财政决算和195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听取审议院长江汉作的《人民法院工作报》;选举产生人委会组成人员,市长田庄,副市长蔡竹禅、巩鸣鹏;选举江汉为人民法院院长;选举出席省二届人大代表5名:田庄、陈文平、黄海岳、张威欣、蔡竹禅。
  6月27日 市委批转统战部《关于开展宣传总路线,加强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及华侨拔白旗、插红旗运动的领导,并开展工商界全体私方人员、宗教人员拔白旗、插红旗运动的意见》。
  6月30日 市委批转市委五人小组《肃反工作总结》。
  7月6日 市委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今年粮食跨过双千斤,明年跃过五千斤”和“今年产钢一万吨,明年跨过五万吨”的两项决定。
  7月16日 我市遭受台风和暴雨的袭击,三天降雨量达229公厘,水位上涨到11.68米,受淹水田3000亩、园地1000亩,分别占总面积的75%和50%。
  7月31日市委批转宣传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建党的工作意见》。
  8月9日 第一次扩大郊区。由前锋、群勇、大同、瑞京、南星(由南山和桥南两个农业社及龙溪九湖诗墩村组成)等5个生产大队;和从龙溪步文划进市尾、古圹、岱山、农友、诗浦等5个生产大队,组成建立漳州市郊人民公社。
  8月 召开漳州市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主委朱浴沂,副主委郑图。
  9月 召开漳州市民主同盟第一次盟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主委郑畴,副主委林斯德。
  10月 实验芗剧团和笋仔芗剧团合并,成立漳州芗剧院。
  10月29日 市委发出《漳州市市区建立人民公社方案(草稿)》。
  12月 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更名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
  一九五九年
  1月4日 召开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委蔡竹禅,副主委张亚盛、范瑞霖、林杏雨、卢姚吾、郑水狮、林汉忠、黄松华,秘书长陈寿彭。
  1月15—17日 召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597人,评出市级积极分子50人、红旗单位60个。
  1月24日 中共漳州市一届三次会议向全市人民提出20条倡议。
  7月23—30日 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116名。选举产生主席康仲吉,副主席张希良、田庄、郑畴、朱浴沂、林杏雨、张方、林开德,秘书长王学智。
  7月24—29日 召开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8月23日 我市遭受台风袭击,受灾441户,房屋倒塌和屋顶损坏有621间,面积达114652平方米,受灾农作物达8213亩。
  9月12日 台风之后又遭暴雨洪水袭击,中山桥水位高达12.7米,超过警戒线3.26米,市区四分之三街道和郊区八个大队被洪水所淹。
  9月16日 成立“漳州市各界人民庆祝国庆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申文成任主任委员。
  11月10日 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动工,1961年5月西溪南北两岸土堤和市区石堤基本建成,共完成土方30万立方米、石方2.7万立方米。
  一九六〇年
  1月21—24日 召开1959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评选出先进单位115个、先进生产(工作)者101人;推选出先进单位43个、先进生产(工作)者34人出席地区群英会。
  1月 漳州市兵役局改称漳州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孙国正,第二政委丁维一。
  3月24日 市委作出《以反右倾、鼓干劲,保卫总路线为中心的整风运动总结》。
  5月13—17日 召开漳州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268人。选举产生第六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锦全,副主席洪天目。
  5月21日 市委发出《紧急动员全党全民突击抢修防洪堤的决定》。
  6月9日 平均雨量200公厘以上,造成洪水灾害,10日中山桥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新4.79米,前后6天,造成损失达4732.78万元,死亡64人。
  6月28日一7月3日 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同时召开。听取讨论市委副书记苏敏《关于“六·九”抗灾抢险总结报告》和市委副书记张亚磊《动员全党全民积极完成当前十大任务的报告》;通过《关于坚决贯彻当前十大任务的决议》。
  7月1日 漳州市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每天播音3次。
  8月4日 召开基层组织会议,传达中共龙溪地委关于清理内部不纯的指示精神,截至10月9日,全市已模出不纯分子1071人,其中干部347人、工人724人。
  8月6日 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方案》;28日至9月3日,召开扩干会议,布置开展新“三反”和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11月10日 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降低党员领导干部工资标准的要求》,非党员干部的工资标准一律不予降低。
  一九六一年
  2月5日 召开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3月30日 召开市委全体委员会议,学习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4月13日,又召开市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会议精神,开展宣传贯彻六十条运动。
  6月17日 第二次扩大郊区。从龙海县划进24个生产大队、14257户、64990人,耕地105774亩。扩大之后,对社队规模进行调整,同时,省农垦厅也将国营后房农场(1126人、5个作业区、耕地16109亩)下放给我市。这样,郊区由一个公社10个生产大队扩大到8个公社1个农场,70个生产大队和55个作业区,人口82027人,耕地133645亩。10月,长泰古农农场的溪园作业区重新划归浦南公社,并调整为3个生产大队。
  8月2日 成立漳州减少城镇人口和精减职工工作领导小组。30日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工作方案》,计划在2年内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2万人。
  9月10—17日 我市遭受了第21、22号台风和洪水的袭击,受淹17332户,68990人,受淹耕地50916亩,民房倒塌274座、面积27200平方米。
  11月5日 成立漳州市大水港电气排灌工程指挥部,赵义任指挥。
  12月26—31日 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127名。主席藉文彦,副主席赵克良、郑畴、朱浴沂、林杏雨、林开德,秘书长张亚盛。
  12月27—30日 召开漳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239名。听取审议副市长巩鸣鹏作的《人委会工作报告》、院长丁向前作的《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批准财政局长林镇坤作的《漳州市1959、1960年财政决算和196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选举产生市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赵克良,副市长蔡竹禅、郭振生、岳立朝;选举丁向前为市人民法院院长一九六二年
  1月6—10日 市委召开全市宣传会议,共225人参加,听取副书记张克瑶作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作出社会主义教育等四个问题的安排。
  1月7日 召开漳州市民盟第二次盟员大会,选举产生市民盟二届委员会,主委郑畴,副主委林斯德。
  1月 开漳州市农工民主党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市农工党二届委员会,主委朱浴沂,副主委郑图。
  春 修建大水港电力排灌站,分两期进行,1963年12月竣工,干渠总长24.5公里,支渠共21条、总长46公里。
  2月26日一3月1日 召开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执行委员会,主委蔡竹禅,副主委范瑞霖、余策民、林杏雨、卢姚吾、郑水狮、林汉忠、黄松华、余倩卿,秘书长陈寿彭。
  3月 召开漳州市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主任李志新,副主任陈媛梧。
  召开漳州市第六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主任林开德,副主席蔡梧材、王陆惠、康两平、蔡木豆、余炳炎。
  10月9日至1963年6月11日,大旱达240多天。1963年6月12—17日,受冷空气入侵,猛降暴雨,雨量达377.4公厘。
  一九六三年
  1月16日 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整社运动的意见》,决定把8个公社81个生产大队分三批进行。
  2月4—8日 召开中共漳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301名,列席30名。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书记籍文彦,副书记张希良、张克瑶;选举出席省第二次党代会正式代表:籍文彦、赵克良、康仲吉、常吉小、蔡大吉、郭荣华、叶木成、翁秀宝,候补代表张克瑶;选举产生纪检会(监察委员会),书记姚文明。
  5月 北庙人民公社改名为城郊人民公社。
  5月28日 市委发出《关于历行增产节约和开展“五反”运动意见》(初稿),决定在机关、国营企业和文教部门进行。9月23日又发出《关于“五反”运动的修改补充意见》。
  5月31日 市委发出《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改造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的决定》,要求县级干部参加劳动一年至少1个月、区级1个半月、机关干部与公社书记2个月、大队支书4个月、大队长6个月。
  6月30日 受第4号台风袭击,降雨量284公厘,中山桥水位超过警戒线4.8米,农作物受淹13973亩,果树倒掉13680株,房屋倒塌408座。
  7月1日 市区按原有行政区划恢复街道办事处的建制。
  8月22—26日 召开漳州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302名、列席10名、特邀9名。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张锦全,副主席李清河;选举出席省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23名,
  12月23—26日 召开漳州市农业群英会,出席458人,评出市一级先进集体60个、先进生产工作者12名。
  一九六四年
  1月5日 市委发出《关于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28日一2月6日,召开四级扩干会,参加会议1191人,普遍“洗手洗澡”4天。
  1月21—26日 召开政协漳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129名。主席籍文彦,副主席赵克良、郑畴、朱浴沂、林杏雨、林开德,秘书长方云。
  1月22—25日 召开漳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239名,听取审议市长赵克良作的《人委会工作报告》、副市长郭振生作的《漳州市1962、1963年财政决算和196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院长李春才作的《法院工作报告》;听取讨论市委副书记张希良作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选举市人委会组成人员:市长赵克良,副市长蔡竹禅、冯文学、郭振生;选举李春才为市人民法院院长。
  3月20日 市委、市人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地委“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意见》,成立漳州市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赵克良任主任委员。
  6月17日一8月15日 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全市人口205161人,上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31%,死亡率0.41%,比1963年增加人口2957人。
  7月14日 市委批转市人委党组《关于恢复市长接待群众日有关问题的报告》,决定每月农历初一为接见日,
  8月17日一20日 召开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审议市长赵克良作的《人委会工作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选举出席省三届人大代表10名:关棠年、林桂兰、苏德基、张威欣、蔡水返、蔡竹禅、杨家声、赵克良、赖德明、鲁光。
  一九六五年
  1月15日 市阶级教育展览馆开馆,展品1503件,其中实物、模型413件。截止3月4日,观众达21338人。
  2月 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议,选举出席省第一届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代表13人,
  2月23日一3月12日 市委召开工人贫苦手工业者代表大会,代表696人、干部594人,主要进行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和发动生产高潮,
  4月9日 市委发出《关于学大寨、学太平,开发天宝大山的意见》,郊区4个公社2500多人参加开发天宝大山劳动,经半年的艰苦创业,共开出1500多亩农田,还种植茶、毛竹、香料、香蕉、荔枝、柑桔等作物。
  7月6日 市委发出《关于1965年动员城市知识青年、社会闲散劳力上山下乡工作意见》。
  10月25—30日 召开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10月26—29日召开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补选赵年槐、马光生为副市长。
  12月25日召开漳州市第六次妇女代表会,选举产生第六届执行委员会,主任赵素芳,副主任杨淑霞、陈媛梧。
  一九六六年
  5月国营大房农场下放给我市。
  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市陷入动乱之中。
  6月6日市人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7月7日市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巩鸣鹏、赵克良、郭俊英、洪耀来、徐玉凤、李春才、江汉、马永旺。办公室主任李春才(兼)。
  9月原定召开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因“文革”持续十年之久,而未能召开,
  1992年12月初稿1994年7月修改稿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和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