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瘾君子族的众生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54
颗粒名称: (五)瘾君子族的众生相
分类号: F752.95
页数: 3
页码: 108-111
摘要: 是一把“老枪”,鸦片烟瘾很深,他一贯躺在烟榻之上办公,边抽吸鸦片,边听师爷陈述案情,除了必须对外应酬外,几乎整天不离烟榻,如果因奉召晋见上司,便偷偷备上烟丸,作为烟瘾犯时吞服,以免当场露馅。其父死后,家财很快被挥霍荡尽。人们常说,抽了鸦片,人变为鬼,王顺和就是这样变的。
关键词: 鸦片 瘾君子 漳州

内容

瘾君子一族,人数不少,形形色色,情况各异,笔者就漳州地区选出几个嗜烟如命的人物,介绍于下:
  瘾君子一:曹本章,是满清政府最后一任的龙溪县太爷,辛亥革命漳州光复,先是逃离漳州,洪宪中又返回漳州任汀漳龙道尹。是一把“老枪”,鸦片烟瘾很深,他一贯躺在烟榻之上办公,边抽吸鸦片,边听师爷陈述案情,除了必须对外应酬外,几乎整天不离烟榻,如果因奉召晋见上司,便偷偷备上烟丸,作为烟瘾犯时吞服,以免当场露馅。
  瘾君子二:叶宾,清末民初漳州最负盛名的中医,精于医学,素有一剂知,二剂已起人沉疴。他早年当师爷时便染上烟瘾,弃政从医后,未能戒掉恶习,因而生活散慢,每日须在上午九点钟以后才起床,过瘾后约十点左右开诊,日限十人,其余时间不管候诊病家情形如何,病症是否危急,病家怎么恳求,概不过问,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医术高明,医德不佳。
  瘾君子三:榜舍,东门街(今新华东路)人,祖上为士宦人家,其后代名叫阿榜;原先家庭富裕,人们称他为“榜舍“。他抽吸鸦片成瘾后,每吸一口鸦片喷烟后,就喝杯浓茶并配食专门特制的“红龟粿”。吸了鸦片必然要好吃懒作,他后来闹穷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迫于无奈,只好蒸制红龟粿沿街叫卖。曾几何时,阿榜还是个有钱哥儿,人们尊称他“榜舍”,后来人们鄙视他叫“榜舍龟”。
  瘾君子四:黄锥,原是南乡农民,后入城在塔仔脚码头当搬运工,早年染上吸毒恶习,后因无钱过烟瘾,竟将亲生骨肉十二岁的女儿卖给人家为童养媳。在当时,象黄锥这样因吸毒而逼死老婆、卖儿卖女的事,是时有发生的。
  瘾君子五:老猴,原名尤振祥,家住芳华南路,据说祖辈是龙溪县东隅地保。满清时代,地保之职原属世袭,民国时期,此例废除,他没能沿袭地保之职,却把鸦片烟瘾遗袭下来。父母亡故后,他单身一人,由于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平日只备有一对红烛,一包鞭炮,探得某家、某户或某商店有红白喜丧事,如结婚、寿诞、开张等喜庆,便登门虚作贺仪,索取红包;或遇某家办、丧事,趁其出殡途中虚设路祭,假事吊丧,以获得祭仪。偶尔某家因养猪丢失或儿童走失,老猴为了挣点钱度日,他被雇手持一面纸招,敲打铜锣、沿街喊叫招回失物或孩子。从而人们给他绰号为“叫大哮”,这就是抽大烟的懒汉尤振祥穷苦潦倒的下场。
  瘾君子六:王顺和,下井街人,其父在南门经营五谷行,家教无方,平日任他吸食鸦片和进出妓女馆。其父死后,家财很快被挥霍荡尽。因常年抽吸鸦片,烟毒太深,全身瘦骨嶙峋,精神萎靡,不能从事劳动,平日趿着一双破鞋,或到旅社客栈,或入厕所寻找别人丢下的烟屁股以度瘾。人们常说,抽了鸦片,人变为鬼,王顺和就是这样变的。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