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南、丰山友谊乡镇古今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16
颗粒名称: 浦南、丰山友谊乡镇古今谈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7
页码: 88-94
摘要: 漳州市郊浦南镇与华安县的丰山乡,一个是闽南千年古镇,一个是华安县南部经济中心,这两个乡镇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段。两地都是背山临水,风景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这两个乡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结成友谊乡镇,促进了两个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好转。“同饮一江水,共浇文明花”,文明友谊乡镇传佳话,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千百年来受尽封建社会思想束缚,官僚地主压迫的劳动人民团结友谊,共同为祖国四化建设做贡献。笔者对这两个乡镇建立了超县区的友谊乡镇曾做过历史的调查和实际的促进工作,现综述如下:。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迅速发展。
关键词: 浦南 丰山 乡镇

内容

漳州市郊浦南镇与华安县的丰山乡,一个是闽南千年古镇,一个是华安县南部经济中心,这两个乡镇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段。两地都是背山临水,风景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这两个乡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结成友谊乡镇,促进了两个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好转。“同饮一江水,共浇文明花”,文明友谊乡镇传佳话,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千百年来受尽封建社会思想束缚,官僚地主压迫的劳动人民团结友谊,共同为祖国四化建设做贡献。笔者对这两个乡镇建立了超县区的友谊乡镇曾做过历史的调查和实际的促进工作,现综述如下:
  同是漳州古文明发祥地
  浦南、丰山两个乡镇同是漳州古文明的发祥地。她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同隶属于漳州府龙溪县。龙溪县之所以得名,其源在丰山乡的九龙潭。据龙溪县志载:传梁天监年间有九龙群戏于此,故邑名龙溪,里名九龙,概称北溪为游仙乡。唐总章二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戍闽,这里是开漳的古战场,“从上游水流平缓处”结筏渡江,遗址在浦南镇古溪西渡和古香州渡。又屯兵吉洋揭鸿寨,九龙潭内马崎山是陈元光将军牧马处。唐时属唐化里,宋末,车驾南幸,乃改潭内为廿五都,潭外为廿三四都,两个乡镇同属游仙乡龙州里二十三四都。陈元光子陈珦在浦南松州堡开辟“松州书院”,教授生徒,开漳州办学先河。据传丰山乡浦西村原有一座威惠庙,后因漳州府官祭拜“开漳圣王”因九龙江水阻隔,车马行人不便,故搬迁往浦南松州大庙。现丰山乡后壁沟村还有一座威惠庙,建筑辉煌,各种石浮雕精雕细啄,栩栩如生,在九龙江北溪堪称一指。“开漳圣王”陈元光墓在浦南石鼓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先锋马仁、李伯瑶坟墓就在丰山碧溪村和浦南渡东村,浦南诗朋村还有一座陈元光重要谋士,州别驾许天正墓。上述说明了这两个乡镇在历史上隶属关系是密切的,并都是陈元光建漳的重要基地。直至民国17年(1928年)始建华安县,丰山乡才划归华安。但丰山浦西堡不服华安管辖,只认龙溪,先后有十余年时间成为两县不管的地方。至民国28年(1939年)华安县才收回浦西堡。从此以后,这两个乡镇才正式分开,浦南仍属龙溪,丰山划为华安县管辖。
  封建社会两岸人民的苦难
  丰山乡沿江边有银塘、湖坪、内角、后壁沟、红岩、龙径、玉兰、碧溪等八个村与浦南镇的金沙、后林、浦林、福林、浦南等五个村隔江相望。丰山乡银塘村的潭口前宅山与浦南金沙村的金沙岭山岭相连,还有浦南的渡东村与丰山的碧溪村也是山水连接。这些村庄在历史上有过氏族亲缘关系,现在,丰山乡的湖坪、内角、后壁沟、龙径等村就有二千多亩的田园、山地在江对岸,与浦南、福林、浯沧、布坑、后林、金沙等村的耕地相交错,而浦南村南星社也有部分耕地在丰山乡碧溪村境内。据当地族谱记载,浦林和后林村的新社、大路尾社杨姓居民其祖先就是从丰山迁移过来定居繁衍的。千百年来,两岸人民互通婚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也由于宗族思想的桎梏与偏见,加上官僚、地主的压迫和挑唆,曾经发生了多次的地界归属、水利灌溉或其他问题发生纠纷,直至大规模宗族械斗,给人身安全和生产发展带来极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治安问题。据清道光龙溪知县姚莹在《东溟文集》中载:“尔者古县之郑姓及杂姓五十余社,械斗于南,天宝之陈姓及杂姓七十余社械斗于西,田里之伍姓及洪岱之施姓械斗于东,归德之邹姓与苏、郭等姓械斗于此,西北则乌头门之詹陈等姓,东北则鳌浦、扶摇之吴杨等姓,浦南、芹里之梁、宋、钟、林等姓,半山、龙格坂之杨、林等姓,金沙、银塘之陈、赵等姓,东南则官田、宅前之吴、杨等姓,各社接连,大者数十,小者十余,频年以来,仇怨相寻,杀夺不已,其焚掠截虏死伤破败之惨,概不可胜言矣。”可见当时在龙溪县境内,田野沸腾,民无宁日。掳禁之风使不少坦途成了鬼蜮,行人不敢通行,甚至田地无人耕种任其抛荒。上文中的鳌浦、浦南、芹里、金沙、银塘就在这两个乡镇内。据查,清道光年间,光坪圩因杂姓纠纷,以圩场为械斗场所,集市因此废了。浯沧和角星二社械斗,各有死伤。角星就堵港藏流,水淹浯沧楼七个月,双方的上地都荒废了。这些虽然都是过去的历史,但它却告诫人们,宗族械斗是多么愚昧和残酷,给劳动人民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文革”风波泛起旧沉渣
  1949年9月19日,解放大军一部从长泰出发,在丰山横渡九龙江,过浦南,胜利解放漳州。丰山、浦南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两岸人民翻身做主人。在党的领导下,热火朝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到处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景象。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风波不断地冲击着九龙江两岸,原来被埋葬的封建宗族观念又沉渣泛起,这期间,又发生了几起较大的械斗事件。如1967年9月,丰山后壁沟几个放牛小孩因放牛破坏浦林甘蔗而引起了群众械斗,后壁沟抓了浦林二名群众。1969年8月,丰山龙径与浦南福林村发生械斗事件,双方群众先用石头、木棒,继而动用鸟枪,龙径村被打死一名社员,双方各受伤10多人。1971年7月8日,因吉洋自然村的家禽吃了湖坪的谷子,引起打架,造成湖坪村围攻吉洋村,扒屋盖、砸家具,以致两岸人民生活不得安宁,生产受到很大破坏。
  文明友谊乡镇传佳话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九龙江两岸人民带来了新的春天,浦南镇和丰山乡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了生产,并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齐头并进。为了解决两个乡镇的山地农田交叉,避免两岸村民在生产、生活上的矛盾而引起摩擦,更好地发展各自的经济与生产,根据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协商,确定了建立文明友谊乡镇的关系。1985年11月12日,两个乡镇政府在丰山签订了携手共建文明友谊的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双方经济交往,促进商品渠道流通;共同活跃两岸人民的文化生活,定期和不定期联合举行文体活动;共同遵守双方所制定的乡规民约,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互相尊重,协商调处。从此结束了两岸人民关系不协调的历史,谱写了一曲文明友谊的新篇章。
  随着共建文明乡镇活动的深入开展,两个乡镇有12个行政村自动结对,村与村建立文明友谊村。这12个村是银塘对金沙,湖坪对后林,后壁沟对浦林,龙径对福林,玉兰对浦南,碧溪对渡东。文明友谊村互相支援、团结友爱。浦南镇渡东、溪园和蓬莱三个行政村甘蔗大面积丰收,这三个村在浦南对岸,与丰山乡毗邻,交通不便,丰山乡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了甘蔗的销路,先让这些村的甘蔗先行砍运到龙径糖厂压榨。1986年端午节,两个乡镇在丰山大桥头举办首届龙舟比赛,参加比赛的有丰山乡湖坪、后壁沟、银塘顶角、下角和浦南镇的金沙、后林、大路尾、浦林、浦头、何厝、渡东等村的11条龙舟代表队六百多名运动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国强及丰山、浦南两乡镇的领导同志亲临现场指导,来自两岸的一万多名群众顶着烈日,喜气洋洋地观看了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后壁沟、渡东、浦林龙舟队颁发锦旗、对全体参赛运动员发了纪念品。比赛场面充满着团结友谊的热烈气氛。通过双方领导、群众的共同关心和培植,这颗友谊的花朵越开越鲜艳。九龙江两岸群众之间已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有力地推动了双方两个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迅速发展。几年来,乡与镇、村与村、群众与群众之间友好往来频繁。村与村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大大减少,就是偶尔出现一些误会,也能本着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求同存异,增进友谊的原则,各自进行协商解决。有一次,龙径村有五头耕牛被洪水冲走,对岸浦南镇南星村村民杨亚墩立即下水营救。1991年,丰山乡的华安三中应邀到浦南中学举行篮球友谊赛,吸引了浦南镇数百名群众,看到了那种场上赛球难分难解,场下叙友情亲密无间的气氛,观众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丰山学区与浦林学区建立友好关系,在教学上互相观摩、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两岸教育事业的发展。玉兰村为了改变低洼水田改为淡水养鱼基地,村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到浦林村参观学习,受到了浦林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热烈欢迎,热情接待,并毫无保留地向玉兰村干部介绍了淡水养鱼的技术,帮助玉兰村开发500亩淡水养鱼,发展副业生产。在大战五、六月计划生育期间,丰山乡计生专业队多次为了寻找违反计划生育外逃的群众来到浦南镇,镇政府和镇计生办的同志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热情接待,先后派出精干人员积极配合,全力支持,为丰山乡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付出了辛勤劳累。另方面,浦南镇的一些村民到丰山银塘村购买河卵石,已依法交纳了矿产税,但银塘村个别群众又非法向客人收取“管理费”,乡长谢毅泰闻讯后,立即赶往银塘制止和取缔了这项不合理的收费。不久前,浦南光坪村一位村民因开采石料,清出的土方淹没了龙径村一位村民的水田,彼此不是指责谩骂,而由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互相配合,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协调处理,使事情很快得到合理解决。
  现在,浦南和丰山两个乡镇及其所辖的各个村庄,不但人员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在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交流,友好情谊跨江而过。华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元德在一年一度的缔结友谊乡镇纪念日庆祝会上曾赋诗两首祝贺:其一:清清北溪水,滔滔向东流,两岸满翠竹,隔江楼满楼。集市人相见,不知心何求。纵观古今史,同浦又同洲。一脉情意连,大笔写春秋。其二:一年一度赋新声,难忘今日别有情。白鹤含书传盛谊,玳瑁披装迎佳宾。九龙故里一脉承,北溪碧波万世清。蕉林桂玉妖娆态,果园垂珠婆娑影。平心静气论长短,同舟共济颂和平。创业艰辛留神韵,联衭高歌播文明。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芗城区文史资料,包含了政协工作的回顾,漳州华侨新村兴建始末,漳台兄弟鼓铺——蔡福美,“刺激”可致成功——少年许地山軼事,爱国青年林惠元之死补遗,漳州地区天主教之“第一”,漳州古城的兴废,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唐朝的松州书院,漳州典当业概况,三十年代的漳州万国储蓄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金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