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的文艺社与墙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12
颗粒名称: 雨后春笋的文艺社与墙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
页码: 76
摘要: 四十年代中期,学校曾掀起一股文艺活动热潮。先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墙报活动,每月或隔月出版一期。每学期进行一次竞赛,由学校组织评比,前三名有奖。其后,逐渐发展为自发组织的文艺社。最先组织的是以吴向国、林国栋为主的《伐莽》文艺社。接着,黄少芸起而组织《南涛》,王振海、郭根样组织《啸涛》文艺社。这些文艺社均系同学自愿结合组织,各聘请部份教师为顾问组成;如《伐莽》聘请陈鉴修、陈湘舲、叶寒玉、宋尚和、宋尚平等教师为顾问。经费均由社员自筹。三个文艺社先后于1947—1948年间出版过单行本文艺刊物,但都只出一期,便因社员相继毕业离校而未能继续出版。
关键词: 漳州市 校史 吴向国

内容

四十年代中期,学校曾掀起一股文艺活动热潮。先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墙报活动,每月或隔月出版一期。每学期进行一次竞赛,由学校组织评比,前三名有奖。其后,逐渐发展为自发组织的文艺社。最先组织的是以吴向国、林国栋为主的《伐莽》文艺社。接着,黄少芸起而组织《南涛》,王振海、郭根样组织《啸涛》文艺社。这些文艺社均系同学自愿结合组织,各聘请部份教师为顾问组成;如《伐莽》聘请陈鉴修、陈湘舲、叶寒玉、宋尚和、宋尚平等教师为顾问。经费均由社员自筹。三个文艺社先后于1947—1948年间出版过单行本文艺刊物,但都只出一期,便因社员相继毕业离校而未能继续出版。
  在此期间,陈俊等几位海澄县籍同学,在陈湘舲师的指导下,亦编印过一期《海滨》文艺刊物,内容以写海澄县(今属龙海县)的人和事为主。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芗城区文史资料,包含了政协工作的回顾,漳州华侨新村兴建始末,漳台兄弟鼓铺——蔡福美,“刺激”可致成功——少年许地山軼事,爱国青年林惠元之死补遗,漳州地区天主教之“第一”,漳州古城的兴废,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唐朝的松州书院,漳州典当业概况,三十年代的漳州万国储蓄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向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