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店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02
颗粒名称: 一,当店溯源
分类号: F832.38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当店,最早的名称叫“质库”①,古时一些寺院,僧人将库存银钱借给一些急需者,如小商贩、手工业者或贫民,此举是寺院的一种慈善业务,原是无息借贷,只收取一定的物品作为抵押,还款时原物归还。后来,形成了绝大多数寺院的寺库,都从事典当业务,以增加收入,“质库”的原意也出于此。以后典当业获得发展,于是从寺院走向民间。
关键词: 漳州市 典当 概况

内容

当店(又称当铺),最早的名称叫“质库”①,古时一些寺院,僧人将库存银钱借给一些急需者,如小商贩、手工业者或贫民,此举是寺院的一种慈善业务,原是无息借贷,只收取一定的物品作为抵押,还款时原物归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成寺院僧人牟利的手段,借款纳利。后来,形成了绝大多数寺院的寺库,都从事典当业务,以增加收入,“质库”的原意也出于此。以后典当业获得发展,于是从寺院走向民间。唐代大诗人杜甫有“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的诗句。宋神宗时(1068—1086年)推行市易法,设立了“抵当库”和“抵当行”;全设‘典质库”②等官办的当店,使当店又从民办走向官办,当店(铺)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明末邝露(湛若)有二琴,贫则以琴出质,作有前、后当票序(见清吴翌凤逊志堂杂钞),说明其时典当业已经很普遍了,而且具有一定的规章和字据凭证;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典当行业也日趋繁荣,清代可谓鼎盛时期,官私参杂并行。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芗城区文史资料,包含了政协工作的回顾,漳州华侨新村兴建始末,漳台兄弟鼓铺——蔡福美,“刺激”可致成功——少年许地山軼事,爱国青年林惠元之死补遗,漳州地区天主教之“第一”,漳州古城的兴废,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唐朝的松州书院,漳州典当业概况,三十年代的漳州万国储蓄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