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拆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96
颗粒名称: 二、拆城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29-31
摘要: 辛亥革命胜利,漳州光复,1917年秋,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率粤军入闽,号称“援闽粤军”,陈为司令,进驻闽西南,在漳州设立总司令部,以其所辖地区建立“闽南护法区”。标榜民主,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口号,当时认为城墙阻碍交通,对发展经济不利,乃于1918年成立工务局,先后委林我锵、周醒南为局长,设立市政管理处,王仁度为主任,从事市政建设和公路、街道、堤岸、码头等的兴修筑建;雇请大批粤籍工匠,拆除漳州古城,利用拆下的城墙石料,修筑西溪堤岸和码头,同时又将市内原宽不及两丈的旧式街路拓宽改铺石板马路。对几条主要街道上参差不齐破落陈旧的商店门面,一律仿照道尹署前所建的规范街那样,折卸重建。
关键词: 漳州市 拆城 古城

内容

辛亥革命胜利,漳州光复,1917年秋,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率粤军入闽,号称“援闽粤军”,陈为司令,进驻闽西南,在漳州设立总司令部,以其所辖地区建立“闽南护法区”。标榜民主,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口号,当时认为城墙阻碍交通,对发展经济不利,乃于1918年(民国七年)成立工务局,先后委林我锵、周醒南为局长,设立市政管理处,王仁度为主任,从事市政建设和公路、街道、堤岸、码头等的兴修筑建;雇请大批粤籍工匠,拆除漳州古城,利用拆下的城墙石料,修筑西溪堤岸和码头,同时又将市内原宽不及两丈的旧式街路拓宽改铺石板马路。对几条主要街道上参差不齐破落陈旧的商店门面,一律仿照道尹署前所建的规范街那样,折卸重建。
  此外,还修建了东通江东桥,南达海澄浮宫,北至浦南,西连南靖等公路干线。
  修建堤岸、码头的经费,设立码头捐,以出入口货物为征收对象。街道建设按门面宽度定负担工费,其标准是石板路每宽一丈收建设费50元,土路20元。
  在当时的条件下,工程规模颇见浩大,拆建无法同步进行,乃采取边局部拆除城墙,边进行工程修建的施工方法。历时两年多,于1920年先后将堤岸、码头分别建成,堤岸修建的顺序是自西向东延伸,即自洋老洲的春兴埕起,东向顺沿驻东闸口,新桥头至竹排澳,全长相当于今厦门路的整条路长度还多二百余米。并在沿堤兴建八个码头:一、春兴埕,二、洗竹巷,三、妈庙,四、王爷庙,五、东闸口,六、大路头,七、塔仔脚,八、竹排澳。这些码头修建后,方便了船只的停靠和货物的起卸,促进了漳州和厦门以及南靖、平和的水运交通。堤岸和码头完工之后,为展示粤军司令的功绩,还在王爷庙码头树立一块纪念碑,碑文正中为隶书“漳州堤岸”四个大字,上下款分别为“民国九年落成”和‘粤军总司令部工务局局长周醒南。”
  随后,拓宽改建的旧式街路和路面铺砌石板也陆续竣事。其拓宽和铺设的马路有:一、月城内、丝线街、东铺头、十字街、道口(即今新华西路自圆圈起至道口止这一段),二、康乐道(今自由路),三、南门大庙口、东闸口、陈公巷、杉巷(即今厦门路),四、南门头,南市街、双门顶(今香港路),五、新府路(今始兴南路),六、马坪街自道埕口起至雨伞街口止(即今延安南路首段),七、府口街、卫口街(即今台湾路的中段,东侧的雨伞街和西侧的杨老巷均为土路),八、市仔头自十字街起至太古桥头止(即今北京路中一段)。
  上述铺设石板马路,因年久失修,变的凹凸不平。建国后,除始兴南路保持石板路面原貌,为历史见证给予保留外,其余马路均已敷铺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了。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芗城区文史资料,包含了政协工作的回顾,漳州华侨新村兴建始末,漳台兄弟鼓铺——蔡福美,“刺激”可致成功——少年许地山軼事,爱国青年林惠元之死补遗,漳州地区天主教之“第一”,漳州古城的兴废,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唐朝的松州书院,漳州典当业概况,三十年代的漳州万国储蓄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