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史资料的征集与出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7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史资料的征集与出版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8
页码: 66-73
摘要: 文史资料工作在人民政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漳州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受到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肯定与赞扬,也得到有关部门及文史资料爱好者的称赞。经调查摸底排队,定出抢救史料对象92人及其抢救内容,逐人落实。由于漳州市政协《漳州文史资料》出版搞得早,史料参考价值较丰富,曾经于1980年12月和1981年3月被邀请参加全国、全省文史工作会议。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征集出版 芗城区

内容

文史资料工作在人民政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
  政协漳州市委员会于1959年7月成立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开始征集、整理、编辑与出版漳州市文史资料工作。从1960年至1966年“文革”前,共征集350篇、72万字,出版《漳州文史资料》1~5辑(其中:1~3辑为铅印本;4~5辑为油印本),刊载97篇、23.5万字。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征集与出版,从1979年8月至1984年10月,共征集225篇,80万字,出版《漳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第六辑(其中:第六辑开始刊名改为《漳州文史资料》),刊载106篇,35.5万字。1985年7月行政体制改革以来,漳州市政协与漳州市芗城区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实行共同征集、编辑、出版、发行,截至1990年底,共征集552篇,193.54万字,照片、文字史料55件,出版《漳州文史资料》第七辑至第十三辑与《漳州民间故事》共8辑,刊载317篇,91.2万字。漳州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受到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肯定与赞扬,也得到有关部门及文史资料爱好者的称赞。
  《漳州文史资料》坚持广征博采,不拘观点、不拘体栽,不求完整,史料丰富广泛,而且多是亲历,亲见、亲闻的记录,以自己的独特内容和鲜明生动的记实,深受社会喜爱。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建设,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海峡两岸“文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在征集、整理、编辑、出版《漳州文史资料》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全面征集,重点抢救。
  征集文史资料是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由于知情人大都年事已高,健在的人也不多了,所以抢救史料是征集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如不切实抓紧抓好,势必面临“人逝史亡”的现实问题。经调查摸底排队,定出抢救史料对象92人及其抢救内容,逐人落实。按先病者、先老人、先大事、先远事的程序进行,实行四定:即定对象、定题目、定联系、定完成时间。抢救《天主教在漳州办学始末》一文,就是在陈巽老人的病榻前约稿的,当送去稿酬不久,老人就谢世了。又如为征集解放前漳州的司法机构和律师的情况,当时,漳州在建国前唯一健在的律师只有施大晟(又名施一苇),他已80多岁,执笔时手发抖,使用左手屈住右腕,勉强草拟了初稿,字迹潦草,笔划不清,再由其子抄正,经市政协文史办派人多次征询,反复修改补充,终于完成了《解放前漳州司法机构和律师简介》文稿。当省政协文史办发现这篇文稿很有参考价值,要求再作补充,这时施大晟已经仙谢了。在全面广泛征集文史资料过程中,凡是参加过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或在事业上有过重要建树的人物,都要积极去征集。这就使征集工作开阔视野,扩大了征集面。在征集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按人命题,因题找人。从1979年8月漳州市政协恢复活动以来,至1990年12月共12年中,征集的史料有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团、人物、风俗、特产等方面的文稿777篇,273.54万字,还有历史照片、实物55件。这些文稿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是历史见证人,是亲历、亲见、亲闻的实录,具有翔实的资料性和可读性。
  二、广征博采,精选精编。
  从漳州市政协恢复活动以来的12年中,精选精编出片了《漳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至第十三辑,和《漳州民间故事》,共14本书,刊登文稿423篇,126.7万字,出书3.7万册。这些文史出版物,展示出现代史上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档案之不足,为史料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开展评书评文活动,促进文史资料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为了交流和促进文史资料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发挥文史资料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此,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邀请全市九县一区于1989年年初参加“评书评文”活动,各县(区)政协初评出文史资料刊物有10本书,30篇文稿,经市政协和各县(区)派人组成的评委评选结果,文史资料刊物:漳州与芗城获一等奖;龙海、长泰获二等奖;云霄、诏安、华安获三等奖;南靖、漳浦、东山、平和获优秀奖。文稿评选结果有何水道、黄文英、李承德等17位作者撰写的“三亲”史料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通过评书评文活动,促进了文史资料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四、配合重大历史活动,出版文史资料专辑。
  为配合重大历史活动,征集、出版专题史料,用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让人民群众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认识真理。1987年至1990年,编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五十周年》、《纪念漳州解放四十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四十周年》等文史资料专辑。文稿的作者多数是亲身经历过的“三亲”史料,他们当中有当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揭竿而起,前赴后继,同反动政权进行了殊死抗争;有千里征程,挥师南下,为解放漳州和建设漳州立下了功勋;有毕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开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毅然挺身而出,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些历史见证人,以翔实的史料和质朴的文笔,写下了一篇篇血与火的战斗史,一曲曲悲烈的壮歌,为后人留下一份难能可贵的历史文稿。由于专辑内容真实、事迹感人,洋溢着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抗日战争文史资料专辑,客观地反映了漳州地区国民党战场的实况和作用。我们这种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受到海内外爱国人士的赞扬,对于促进祖国的统一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五、抓文史队伍建设,加强写作力量。
  在征集文史资料过程中,发现一批热心文史工作的同志,从政协委员中选聘为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并再聘请35名各界人士为文史员。这支业余文史队伍,既有阅历丰富的在职、离退休干部,又有年轻的文史工作爱好者;既有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又有各部门的热心文史工作的同志。各阶层各行业都有。政协发给聘书、定期集会,学习方针政策,研究征集提要,交换撰写内容,交流征集经验,已经形成了一支征集网络和写作力量。这样做既稳定文史资料的稿源,又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同时,还组织文史委员,文史员到漳浦赵家城、黄道周纪念馆,龙海角美鸿渐村科·阿基诺夫人的故乡,青礁白礁参观考察。
  这对于大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把文史资料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六、加强与发展文史资料工作的横向交流。
  1985年7月以来,每年召开1~2次各县(区)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商讨任务,交流经验,加强协作。与107个单位和学者建立协作与交流关系,互通有无,交流资料,查证核实,共同探讨,开创了文史资料工作大联系,大协作,大交流的局面,扩大了联系面、团结面、协作面。
  由于漳州市政协《漳州文史资料》出版搞得早,史料参考价值较丰富,曾经于1980年12月和1981年3月被邀请参加全国、全省文史工作会议。1988年5月又出席全省文史工作会议,1988年10月参加在江西省召开的华东地区第六次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1990年3月还出席全省文史资料工作会议,1990年10月参加在漳州市召开的华东地区第八次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在这些会议上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都应邀印发发言材料,进行经验交流,受到好评。
  福建省文史馆与漳州市政协联合于1990年11月在漳州市博物馆举办书画展览。展出全省书画家作品100多幅,其中有不少作品被国内外鉴赏家所收藏,并深受东南亚、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外友人所珍视。
  七、积极征集建国后文史资料,实现征集重点的转移。近年来,在征集工作中,由戊戌变法至新中国建立的文稿已呈下降趋势,能提供建国前“三亲”史料的人也已越来越少,能提供建国初期“三亲”史料的人也都在六、七十岁,为此,建国以来,“三亲”文史资料的征集刻不容缓。1985年至1990年征集写建国以来文稿119篇,约47.6万字。出版《漳州文史资料》共7辑,和《漳州民间故事》专辑,刊登文稿317篇91.2万字,其中属于经济34篇、科技15篇,文化28篇、教育18篇等共95篇,只占出版篇数30%左右,出现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征集与出版是薄弱的,必须加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史资料工作的转移。
  八、积极稳妥地开展港澳台和海外史料的征集和交流。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漳州文史资料》已传入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12个地区和国家。但从港澳台及海外征集文史资料只有17篇,6.8万字,交流出的《漳州文史资料》约368册。出现了史料流传出去多于流进来,史料交流多于史料征集的局面。
  政协漳州市芗城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随着换届市、区政协文史分开出版,芗城区政协重新建立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机构,由一位副主席分管,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征集和出版工作,同时聘请17位文史员,作为搜集、整理文史资料的基本力量。1991年制定了《芗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组织简则》,通过了“关于文史资料整理与出版审批手续的意见”,制订了“征集文史资料内容提要”等制度。经过大家的努力,于1991年10月底已征集文史稿件26篇、约13万字,并通过审稿,逐件核实校正,经筛选和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的审定,确定其中15篇,约6万多字和“前言”、“附录”等稿件,列为《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一辑,已于1991年11月正式出版。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了漳州芗城区历届政协委员会、政协机构设置、政协重要活动、大事记、历届政协委员会组成情况表、历届政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委员名录、历届政协委员会各工作组(委)领导成员名录、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历届委员名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