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区科协发展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21
颗粒名称: 芗城区科协发展沿革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8
页码: 81-88
摘要: 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之一。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助手。作为学术性的科技群众团体,她在促进科技繁荣和发展,促进科技普及和推广,促进人才成长和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把科协誉为是科技人员之家,赞颂她是科技通向经济建设,把科学技术传播到人间的桥梁。芗城区科协从她的前身漳州市科普协会,至今已走过了35年漫长的历程。当时的中共漳州市委根据省委指示精神,于同年6月20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开始组建漳州市科普协会。同年7月29日,漳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宣告成立,揭开了我市科协史的第一页。
关键词: 漳州 芗城区 科协发展 沿革

内容

徐苍生
  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之一。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助手。作为学术性的科技群众团体,她在促进科技繁荣和发展,促进科技普及和推广,促进人才成长和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把科协誉为是科技人员之家,赞颂她是科技通向经济建设,把科学技术传播到人间的桥梁。
  芗城区科协从她的前身漳州市科普协会,至今已走过了35年漫长的历程。笔者从事科协工作廿余载,有幸经历了这个历程的大部时辰,现就芗城区科协的创立与发展忆述如下,供参考。
  1956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到处是一片追求知识、探索奥秘、攻关攀登的热烈气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应运诞生。当时的中共漳州市委(即现在的芗城区委)根据省委指示精神,于同年6月20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开始组建漳州市科普协会。
  同年7月29日,漳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宣告成立,揭开了我市科协史的第一页。市科普协会首届委员会推选原龙溪专区医院院长朱浴沂为主任委员,徐梦龄(原漳州市中医医院院长)、钱学正(原漳州一中副校长)、周庆之(原中共漳州市委文教部副部长)等三人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秘书、组织指导、讲演等三个股,配备专职干部三人,办公地点设在中山公园内。
  科普协会建立后,团结和组织了一大批从事工、农、医等各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于1956年10月24日成立了农学、医学、理化、工程技术等四个学组,这是以后专业学会的前期阶段。
  组织起来的科技工作者,经常汇集在中山公园的科普协会里,商讨发展漳州科技事业,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学术交流,探讨技术革新,科普活动十分活跃。
  1956年10月29日,市科普协会选派科普工作成绩显著的会员郑文澜、林萍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
  1958年9月,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京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市科普协会选派李金炎、曾思敏两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根据大会决议,漳州市科普协会于同年12月更名为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
  1959年5月22日,漳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简称市科委)。作为政府职能机构,市科委和市科协、市科研所合署办公,共配备工作人员十五至廿人,办公地点迁入市人民委员会内。1960年后又迁至新华西路182号和195号。
  1966年后的“文革”十年动乱,市科委、科协被撤消,各种科技群团被解散,漳州科技报停刊,资料被丢散,科研仪器被废弃,科技人员挨批挨斗,科技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漳州市的科技机构得以恢复。1978年5月15日,经市委研究决定,市科协恢复活动,组建二届委员会,由市委常委李汪涛同志任主席,陈友梧、郑文澜为副主席,曾思敏、徐苍生任正付秘书长。重建后的市科协有59名委员,设立13人的常务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大院内。
  1978年12月,中共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市科学大会,表彰奖励建国以来全市科技成果96项、先进科技集体36个和先进科技工作者82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华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市科协在市委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科技方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普及、科技培训、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活动,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从1979年至1985年7月计有199项科技成果受奖,其中荣获国家奖励的2项,省奖6项,地、市奖191项。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前进。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科技群团以无比的活力。市科协及其所属的科技团体,经常举行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报告会、攻关会等等活动,芗城学术气氛空前浓厚,先后组织了机械、电子、塑料、纺织、食品、冶化、医学、农学、园艺等学会、协会和研究会22个,共有理事331人,形成了一支科技骨干力量,活跃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有一些全国、全省性的学术活动经常在芗城举行。1984年市科协被评为全省科协系统先进单位,有2个学会被誉为先进学会,由四名从事科协工作的同志分别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积极分子)和省科协先进工作者,得到了奖赏。
  为了把科技传播到千家万户,市科协主编的《漳州科技》报,于1982年5月1日复刊。通过科技报大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宣扬科技界先进人物,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交流工作经验,反映科技人员呼声。复刊后的科技报先后出版24期,共发行120000份,它具有漳州地方特色和互通科技知识的媒介,受到本市和省内外读者的欢迎。科技报至1985年7月市改区时停办。
  1984年9月,由于市科协领导成员的工作调动,市委确定李冬荣、徐苍生任正副主席(李冬荣不久又调离)。1985年7月根据国务院决定,漳州市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原市科协改为芗城区科协,所属11个理工科学会并入漳州市科协(即原龙溪地区科协),另11个农、医学会和乡镇科协归芗城区科协管辖。
  1985年以来,芗城区科协在区委领导下,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更加活跃在芗城大地,开拓着科协工作的新局面。1986年11月,徐苍生在省科协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科协三届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在全省科普表彰会上,区科协再次被授予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1988年10月28日至29日,区科协隆重召开了建区后首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芗城区各条战线科技工作者代表、区属各科技团体代表共152名,特邀代表24名。区委副书记、区长曹盛文致词;区科协副主席徐苍生作建区三年来《区科协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芗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区科协首届委员会;区委书记李朝汉被选兼任本届科协主席,徐苍生、姜瑞霖、林仲华、郑植为副主席,刘泽民为区科协办公室主任,行使秘书长职权。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名,荣誉委员16名。
  区科协首次代表大会期间,福建省科协、漳州、厦门、泉州、福州、龙岩等地(市)科协,以及泉州市鲤城区、厦门市开元区、漳州市九个县的科协领导同志亲临大会祝贺。驻军部队科技工作者代表也应邀出席大会,这是一次科技界的盛会,她标志着我区科技群众团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区科协首次代表大会之后,科协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至1989年底,全区已有各种学术团体18个,有理事241人,拥有会员(包括团体会员)3000多人。仅1989年开展各种学术活动102次,参加人数有2500多人,并有93篇论文得到有关学术会议和区政协的奖励。在科普工作方面,区科协“一大”之后的一年间,各学术团体举办科普讲座230场,听众7000多人次,放映科教影像179场,观众达4万人次;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149期,培养农业技术骨干6200多人次;推广应用新技术55项,社会经济效益达
  277万元。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办起全市第一所青少年电子计算机活动中心,开展了“从娃娃抓起”的计算机普及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
  为了促进科协事业的兴旺发达,区科协首次代表大会之后,在海内外友好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团体及广大科技人员的热心支持下,区科协办起了全省科协系统第一家民间非营利性的基金会,筹措基金十万余元。这一民间基金组织的创办,将对我区科技开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人才培训、表彰奖励学术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芗城区科协组织和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将继续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开拓前进。
  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组成人员
  (1978年4月——1985年12月)
  主席:李汪涛(1984年调动)
   李冬荣(1984年担任)
  副主席:陈友梧 郑文澜(上述两位1984年调离)
   徐苍生(1984年担任)
  常务委员:
   朱浴沂 周增葵 卢宗浦 许叔康
   许鼎钟 陈铭璋 陈永彬 杨智远
   杨振宇 蔡亚九 李汪涛 陈友梧
   郑文澜委员:卢宗浦 叶水源 朱浴沂 朱 方
   许叔康 许鼎钟 许志源 刘逸青
   陈铭璋 陈永彬 陈文德 陈代华
   陈仁杰 陈哲人 肖炳桑 李金炎
   李冬荣 吴大坤 吴跃东 余清吉
   李汪涛 林维甫 林山海 林文琪
   林金水 魏文熹 陈友梧 林进聪
   林玉辉 邱祖怡 杨智远 杨觉初
   郑文澜 杨振宇 杨铭宙 周增葵
   周友智 洪国瑶 徐苍生 张成耀
   郑友通 郑胡恋 苏庆文 黄锡栋
   黄则祝 胡钟渔 陆海山 梁子超
   梁崇真 章宝春 熊大卓 曾思敏
   曾庆文 游亚莲 谢炳炎 黄加庆
   蔡艺文 蔡国赓 蔡亚九
  漳州市芗城区科协第一届委员会
  (1988年10月)
  主 席:李朝汉
  副主席:徐苍生 林仲华 郑 植 姜瑞霖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尚武 王振和 卢鸿德 叶淑珠(女)
   刘泽民 关金章 江 明 许鼎力
   李朝汉 陈元椿 沈溪洲 吴大昌严连卿 林仲华 林银水 林祥初
  郑 植 郑 骥 范景民 范高鑫
  杨文周 杨丽珠(女)杨青松 洪长流
  柯开水 姜瑞霖 郭惠琴(女)徐苍生
  徐德胜 翁妙有 黄世杰 蒋鼎盛
  蔡树木 潘熙淳 潘儒权
  荣誉委员:
  许荣义 庄王壁 朱 方 孙 政
  陈国梁 宋肇祥 杨智远 杨立民
  周增葵 林文祺 郭春良 张鹏云
  黄锡栋 黄万佃 蔡恩成 魏文熹
  仰文楼
  仰文楼位于漳州中山公园内,即漳州市图书馆后楼,原是历代漳州府衙的后楼。清康熙年间,漳州知府魏荔彤为纪念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昌盛文风而将府衙楼房改建为仰文楼,此后,成为漳州文人的活动场所。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成立了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会址即设在仰文楼内,领导漳州工农革命运动,为当时加强地方苏维埃政权,巩固闽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贡献。
  1949年9月,漳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数次拨款改建,仰文楼面貌一新,成为漳州市人民重大文化活动场所。1986年12月全市人民在仰文楼里举办漳州建州一千三百周年建设成就的大型展览,博得各界人士的好评。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1985年实行地市改制后,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据此,原龙溪地区建立了政协漳州市委员会,原漳州市政协组织改称为政协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