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漳州民间“银会”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17
颗粒名称: 旧社会漳州民间“银会”概述
其他题名: 黄叶沱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76-80
摘要: 一、银会的性质 在旧社会漳州民间曾经长期盛行一种“银会”。这种金融活动,是民间自发的组织,按照自愿的原则,恪守信用,承担各自的经济责任,本是民间互助储金性质。 开始时,有些人想利用平时积蓄一点零钱,准备逢到婚丧喜庆或修建房屋时开支;另有一些人因遇有天灾人祸或因经营小本生意急需资金,也参与银会活动。 银会的组织者俗称“会头”,参加者称“会脚”。银会按人数多少计时限,每人为一个月,若十二个会脚,这个银会期限为一年。入会人数由会头筹划,通常是由会头邀集亲朋戚友或同事、邻居参加,依照大家商定的期限和会金额。每个会脚可先后得一次这个银会的全部会金,原则上是先得会金者付息,后得会金者得息。 参加银会的人员,颇为广泛,有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店员、职员,也有归侨、侨属、家庭妇女等。这种银会就其作用而言,带有借贷与储蓄两种功能,对某些有小量节余而不急需用款的人来说,参加银会则是一种储蓄,可以“零存整取”并按月获得一定利息;对于某些急
关键词: 漳州 漳州民间 “银会”概述

内容

黄叶沱
  一、银会的性质
  在旧社会漳州民间曾经长期盛行一种“银会”。这种金融活动,是民间自发的组织,按照自愿的原则,恪守信用,承担各自的经济责任,本是民间互助储金性质。
  开始时,有些人想利用平时积蓄一点零钱,准备逢到婚丧喜庆或修建房屋时开支;另有一些人因遇有天灾人祸或因经营小本生意急需资金,也参与银会活动。
  银会的组织者俗称“会头”,参加者称“会脚”。银会按人数多少计时限,每人为一个月,若十二个会脚,这个银会期限为一年。入会人数由会头筹划,通常是由会头邀集亲朋戚友或同事、邻居参加,依照大家商定的期限和会金额。每个会脚可先后得一次这个银会的全部会金,原则上是先得会金者付息,后得会金者得息。
  参加银会的人员,颇为广泛,有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店员、职员,也有归侨、侨属、家庭妇女等。这种银会就其作用而言,带有借贷与储蓄两种功能,对某些有小量节余而不急需用款的人来说,参加银会则是一种储蓄,可以“零存整取”并按月获得一定利息;对于某些急需款项的人,则可在当月拿到一笔相当数量的现金,以后逐月摊还,虽然要付一点利息,却是“整取零还”,周转容易。由于这种活动,对储与贷双方都有利,在旧社会民间颇为盛行。
  银会的历史,由来已久,始于何时,无从查考。
  二、银会的几种形式
  银会一般是由急需款项的人发起组织,会头可以第一个取得会金,而且不必支付利息,但会头必须给会脚赠送一些礼物或请客,并负责按期邀集会脚进行活动以及负责收集本期会金交给中标者。同时,会头还必须保证会脚不受经济损失。过去有所谓“碗脚银”的说法,即在银会投标结束后,未中标的会脚当即把会金交给会头,然后由会头集中交给中标者。投标的办法,有掷骰子,也有抽签的。过去习惯用一个大瓷碗盛着标签或用以掷骰子,一结束,碗便端走,由此,会金俗称为“碗脚银”,带有自愿和守信的意思。如果遇到“死会”(已中标获得会金者)还不起当月的会金时,会头即要代付,保证银会活动有始有终。
  会头一般邀集十二人(或倍数),以一周年为一个会期(俗称一阵会),每月为一次会。会脚可以一人参加一份或多份,也可以二人共有一份。从起会开始,逐月约定一天在会头家中投标一次,中标者可得当月全部会金,而每人(即每份)只能中标一次。已中标者俗称“死会”,未中标者俗称“活会”,活会的会脚每月都有投标的权利和机会。
  银会活动的形式很多,通常有以下几种:
  1、“标会”,顾名思义,这是以投标形式而获得会金的。做法是:银会开始第一次(即第一个月)当月会银必由会头先得,从第二次起,由会脚竞标,看谁愿意贴给利息最高者,即可获得这次(月)的会金。投标时,由会脚把自愿贴给每月利息的数字写在纸上,然后签封,封面上写上会脚的名字,最后由会头当众揭封唱标,宣告中标者姓名。未中标的会脚随将本月本份扣除利息后的会银交给会头,已中过标的会脚(即死会)也把本月本份(不扣利息)的会金交给会头,由会头汇集转交中标的会脚。例如:当月每份会金为5元,中标者的投标利息为6角,那么未中标的会脚即交纳当月本份会金4.4元,已中过标的会脚即应交本月本份会金5元。每次(月)投标时,凡急需用款的会脚总是以较高的利息竞标,相反,不需用款的可以不投标。但在标会时,也经常出现过个别会脚为多赚利息,假装竞标,故意在密封纸上写“加××”若干字样,以此来增加急需标会得款的会脚紧张心理,从而提高竞标的利息额,实际上这些假装的会脚往往投的是空标。
  在旧社会这种“标会”的形式,在漳州比较普遍,也比较受欢迎。对急需用款的人,参加银会后,只要愿意多付点利息,即可取得一批相当数额的现金,比市场上借高利贷便宜得多,且无需抵押,以后逐月摊还,数量不多,筹措容易。2、“摇会”,用摇(掷)骰子或抽签的办法,看谁的点数多就给谁当月的会银。这种摇会是属于互助性质,一般是在开始组织银会时就约定为无息的或低息的。这对参加银会的人来说,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储蓄。不过,谁先谁后,是靠碰“运气”了。偶尔也有个别急需用钱的会脚,可以向当月摇会获得者提出请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允许互让。
  3、“干会”,是一种为了帮助会头而采取的方式。会脚一次性的把会金交给会头,以后不再交会金,而会头用“阄纸”请会脚抽签,通过抽签,按号数分先后顺序,由会头分月如数还给会脚。发起这种干会的人,基本上是会头的亲朋好友,为了帮助会头的急需而组织的。
  三、银会的演变
  银会在最初阶段,其作用仅是通过互相调济而帮助彼此之间的困难,后来逐渐演变,特别是从抗日战争发生后,由于通货膨胀等经济上原因,银会由原先民间互助性质而逐渐变成几万、几十万元的投机倒把的行当。
  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政权覆灭前夕,妄图挽救其政治、经济危机,发行了“金圆券”。从1948年8月19日出笼到1949年4月,寿命不足90天,它以史无前例的掠夺人民财富为宗旨,用大面额纸币在市场流通,致使物价暴涨,从中榨取民脂民膏。1948至1949年间,美元汇率由原先1比4(元)升到1比20500(元),上涨了5125倍。后来又改变发行“银圆卷”、“金圆卷”5亿元折合“银圆卷”1元,钞票印刷费用高过折兑的价值。这时,市场交易多数改为实物、黄金或外币兑付。“金圆卷”犹如废纸,“银圆卷”也失去了面额的价值。上午一张“银圆卷”可买1斤大米,到下午却只能买到一盒火柴。在这期间,抢购风潮席卷漳州,有一些投机者就利由物价飞涨的景况,通过组织银会与标会,一次性的以十几人以至几十人手中集合了几万或几十万会金,即日购买一批实物,囤积十天或半个月脱手部分实物,即能还清全部会金,可谓是无本而得万利。与此同时,还有些投机大户,在少司徒(今北京路)黄金戏院(今龙师礼堂)开设一个外币、黄金的买空卖空机构,每日下午“开盘”,进行投机诈骗的金融活动。
  民间的银会金融活动,原先虽属于储金互助性质,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以及投机商的操纵,逐步演变成为少数人投机钻营的诈骗活动,因此,在民间也逐渐失去了其信誉和互助作用。至1949年漳州解放,随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漳州民间的银会金融活动也消声匿迹。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1985年实行地市改制后,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据此,原龙溪地区建立了政协漳州市委员会,原漳州市政协组织改称为政协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