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03
颗粒名称: 二、会馆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29-33
摘要: 在封建社会于京城及各大城市都有会馆,它是由同乡或同行业而设立的一种机构。会馆里建有馆所房舍,供同乡、同行业集会、寄寓之用。会馆始设于何时,不详,据说在汉朝京师即有之,当时称公所。另一说是始于明朝而盛于清;明代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发展,工商业者为了商品流通,在竞争中获得更高利润,同乡或同行业纷纷在各大城市或交通要地设立会馆。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曾这样记述:“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之,始嘉(靖)隆(庆)间”。明、清两代直至1949年以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普遍设有会馆。漳州解放后,该馆改为地委机关食堂,现又改为羽绒制品厂。
关键词: 漳州 文史摭拾 会馆

内容

在封建社会于京城及各大城市都有会馆,它是由同乡或同行业而设立的一种机构。会馆里建有馆所房舍,供同乡、同行业集会、寄寓之用。会馆始设于何时,不详,据说在汉朝京师即有之,当时称公所。另一说是始于明朝而盛于清;明代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发展,工商业者为了商品流通,在竞争中获得更高利润,同乡或同行业纷纷在各大城市或交通要地设立会馆。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曾这样记述:“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之,始嘉(靖)隆(庆)间”(辞源1471页会馆条)。明、清两代直至1949年以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普遍设有会馆。
  由同乡或同行设立的会馆,一般是以地缘组织起来并以省、府、州、县冠以名称,如“福建会馆”、“龙岩会馆”等等。起初,会馆只在为同乡或同行的团结互助,防范异乡人的欺凌,并为来自远地的同乡或同行提供住宿、联络感情以及互通信息等内部利益服务,也为科举应考的同乡举子提供食宿利便。后来,会馆还发展到对困难的乡亲周济回乡旅费,或者为同乡介绍职业、免费或优惠给同乡住宿。从以上会馆设立的目的和表现,是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地区狭隘性。到了近现代,会馆逐渐转化为同乡会或同业公会,原来会馆的互济互助的作用逐渐消失了。
  漳州是我省粮、蔗、果品、水产的著名产区,丰富物产遐迩闻名,商贾往来频繁,历来是闽南水陆交通中心和九龙江流域物资的集散地。明万历年间,月港外贸甚为发达,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港,也是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的海外交通点,芗城又是漳州府治所在地,因此,外省、外县曾在芗城设立了许多会馆,对生产发展、物资交流起了较好的媒介作用。清朝以后,由于战乱、寇祸频繁,地方交通与商贸受到影响,会馆的作用也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今,馆址虽在,而面目皆非,追朔以往,设在芗城有以下会馆:
  安徽会馆
  址在县前直街,现改为民居。
  湖南会馆 址在九间排(今钟法路,漳州羽绒制品厂)。原会馆大厅有座左宗棠塑像,房舍多间。解放前曾作为福建省粮政局闽南办事处处址。漳州解放后,该馆改为地委机关食堂,现又改为羽绒制品厂。
  广东会馆
  址在联仔街协和路(今瑞京路门牌24号),会馆有拱形大门,门上石刻孙科题写的“广东会馆”四个金字,现改为芗城区机关托儿所。
  江西会馆
  馆设于吴西坑(今达聪巷),内有厅房多间,并有一个清朝建筑的戏台,现改民房。
  浙江会馆
  址在步武街(今南昌路),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漳州市邮电局。
  泉州会馆
  又称“泉永会馆”,址在旧府路(今共和路),后改为成功小学、延安小学校舍,现为芗城区教育局。
  福州会馆
  又称“三山会馆”,址在公府街(今南昌路),现为芗城区公证处、文明办。
  龙岩会馆
  址在博爱道(原漳州汽车站后门附近),现为民居。
  惠安会馆
  址在平等路与民主路交叉路口附近(旧为下井路口),现已作民房。
  永定会馆
  址在龙眼营,现已作民房。安溪会馆
  址在博爱西道,民国时改为商业学校,崇安镇公所,现为民主小学校舍。
  莆仙会馆
  该馆系莆田与仙游合置,址在公府街(今南昌路门牌145号附近),现已改为民房。
  文和馆
  系同业会馆,主要为漳平一带经营纸业客商聚集的馆舍、设于后河巷,现为漳州市交警大队部和部分民房。
  兴隆馆
  址在道口街(今新华西路),也是漳平一带纸商的馆舍,后曾改为新华西路居委会,现改作民居。
  华安馆
  系华安一带纸商的同业会馆,址在太古桥,现改为民居。
  丹霞半月楼
  丹霞半月楼,在漳州市工人温泉疗养院南侧的丹霞书院中一座楼亭,形似半月,处清水池畔,构筑玲珑别致,周围建桥筑堤,遍植丛竹杨柳,楼门题额“近水先得”,寓“月之恒亦渐进而明”之意。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这里曾是罗扬才(厦门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翁振华(中共漳州建党组织者之一)、罗明(中共闽南特委书记)、陈卓凡(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所长)、樊渊博(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副所长)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和闽南特委机关、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是中国共产党在漳州的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为闽南各县开展革命斗争,培养了许多骨干力量,成为人民敬仰的革命纪念地。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1985年实行地市改制后,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据此,原龙溪地区建立了政协漳州市委员会,原漳州市政协组织改称为政协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