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鸣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71
颗粒名称: 鼓鸣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406-408
摘要: 鼓鸣山,雄踞于长泰县枋洋镇与岩溪镇之间,东起径仑村的格坪头,西与灯火山相连,南至科山村的枧头,北抵安溪县的佛仔溪。山的南北端相距30多华里,海拔最高点933米,沟壑纵列,奇峰叠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代文物化石,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揭密,而其出土已告诉人们,这里是个神奇、古老的地方。还有胸围2至3人合抱,姿态各异的名木古树,分布山岭沟谷间。鼓鸣山有神奇莫测的岩洞,因山洞发出鼓声,故命名为鼓鸣山。现在人们尚未知晓。此后,一座山有了两座命名相同的岩寺,均被列为长泰县文物保护单位。鼓鸣山有不少古村遗址,那些依然屹立的楼墙,蜿蜒曲折的石路,以及散落各处的春臼、板材石,都折射出古人的起居情况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鼓鸣山

内容

鼓鸣山,雄踞于长泰县枋洋镇与岩溪镇之间,东起径仑村的格坪头,西与灯火山相连,南至科山村的枧头,北抵安溪县的佛仔溪。山的南北端相距30多华里,海拔最高点933米,沟壑纵列,奇峰叠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鼓鸣山的历史悠久,宋朝的《舆地广记》、《舆地纪胜》,以及明朝的《闽书》等史籍都记载了鼓鸣山的形胜。山上曾发现腐船板、贝壳残骸及化石。现在,人们在山谷草丛间,有时也可寻觅到古物遗迹。古代文物化石,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揭密,而其出土已告诉人们,这里是个神奇、古老的地方。
  鼓鸣山山峰诸多,林海茫茫,景色秀丽。山上有上千公顷的天然次生林,古松参天,巨藤交错;有上千公顷的杉木、毛竹等连片人工林,竹木苍郁,森森似海;山麓还有上千亩的果园,枝叶茂密,果子飘香。还有胸围2至3人合抱,姿态各异的名木古树,分布山岭沟谷间。来到这里,宛如进入绿色的世界,那千姿百态的林相,常诱人流连忘返。山中还有众多的奇石与潺潺的山泉,菌绿的草地与时鲜的野花,共构成自然、清新的境界,令游人滋生舒畅、返朴归真的野趣。
  鼓鸣山有神奇莫测的岩洞,因山洞发出鼓声,故命名为鼓鸣山。明《闽书》载:“山洞窾窍,风吹成声。”清《大清一统志》云:“高耸为邑之望,下有洞,风吹则成鼓声,因名。”鼓鸣山传出的鼓声,附近村落的老人们也曾听过,而能发声的岩洞于何处呢?现在人们尚未知晓。有人推测,此岩洞洞口在山北麓鼓鸣岩下方约20米处,几十年前,曾有一些人游览过此洞。该洞洞口高约3米,宽约2米,进洞十多米时,便漆黑一团,若以手电筒照光,可看到洞壁岩石纵裂峥嵘,洞道左弯右拐,或宽或窄,曲折地向前延伸。因洞里寒气逼人,大多数人常至此止步。世代流传,此洞极深,难觅尽头(二十年前因修筑公路,这洞口已被泥石淹没,此岩洞奇观有待开发)。又有人推测,能发声的岩洞,可能是在山上的旧岩地附近,因声源由半山而来,那里有个神奇的岩洞。
  鼓鸣山的顶峰是个突起的山包,人称大尖。在大尖下方的不远处,有岩寺遗址,人称旧岩地。这岩寺就是唐元和三年(807年)所建的鼓鸣岩。据明《闽书》载:“唐元和二年秋,不雨弥月。乡民郑无善率众告祷,锣鼓声四起,云物油然,霖雨十日,时以有岁。众赴南安县,上其事于朝。三年,敕山为鼓鸣,封其神为威泽王,建祠祀之。”鼓鸣岩及威泽王因得朝延敕名而声名远闻,远近来此朝拜者甚众。后来,因山高林密路难行,岩寺附近的村落居民也迁徒他处,到鼓鸣岩的香客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在山的南麓及北麓分别建了鼓鸣岩,同样供奉威泽王。此后,一座山有了两座命名相同的岩寺,均被列为长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麓的鼓鸣岩建在岩溪镇湖珠村后的一个小山坡,座北朝南,岩寺前是梯田、果园,俯瞰着村落、溪流,视野开阔,环境清幽。岩寺前铺设一条石阶路,三百级石阶沿山坡蜿蜒而至寺前,由于年代久远、游客众多,石阶面被行人脚板磨得发亮。现在,虽然有新路可通车至岩寺,但不少人仍喜欢沿石阶路拾级而上,边走边观赏路旁的景色,寻觅野趣。鼓鸣岩分前后两进,寺里雕梁画栋,装饰得金碧辉煌,古朴大方。后厅堂有一对盘龙石柱,飞龙的造型逼真、威猛;还有两对八角形的青石柱,表面十分光滑,其中一对柱上刻写着对联。这里还有一胜景,颇吸引游客,就是岩寺后层叠罗列的岩石群,这些岩石各具形态,岩石间古藤悬蔓,其中有一岩石,人称龟石,此石约3米宽、5米长,酷似伸展脖子向前探望的神龟,游人观之无不称妙赞绝。龟石的自然景观与鼓鸣岩人文景观相映成趣,还留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自古以来,这里就吸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北麓鼓鸣岩位于枋洋镇径仑村附近,现郊柏公路从岩寺前经过。岩寺座南朝北,面向枋洋墟小盆地,于岩寺前眺望,田野果林、阡陌溪流、村落集镇、尽收眼底。岩寺分为前后殿两进,构筑、装饰古朴精美。岩寺有两处奇景,常令游客好奇与不解。一是右侧的寺墙建在一块岩石上。这块岩石很大,一半于墙外,一半于墙内,墙内部位占据着岩寺右通廊和天井的一角。当年寺址为啥要这样择定呢?至今仍是一个谜。由此也成了鼓鸣岩的显著特色。二是天井中生长着一株枝叶茂盛的木本花,高约1.5米,叶冠约2米,花木的叶片黛绿,四季都盛开着白色的小花,并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当地人称之为“王母花”。鼓鸣岩周围一带,有仙人洞、连珠洞、编蝠洞等小岩洞,各洞原有古人所置的石碑,蝙蝠洞里还栖息着罕见的石燕(一种可供药用的动物)。岩寺后还有股清泉,泉水常涌不息,水质清淳甘美,人们誉之为青龙天泉。
  鼓鸣山有不少古村遗址,那些依然屹立的楼墙,蜿蜒曲折的石路,以及散落各处的春臼、板材石,都折射出古人的起居情况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抒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麓的鼓鸣岩
相关作品
北麓鼓鸣岩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