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63
颗粒名称: 南华岩
分类号: K928.3
页数: 2
页码: 369-370
摘要: 南靖县梅林镇的南华岩有八景:真武插剑、月峡寒泉、一龟掌水、万笏朝天、圆潭瀑布、丽泽怀珠、仙人寄踪、童子拜佛。古代翰林巫文达曾赋诗一首赞道:“真武威留插剑边,问谁月峡听寒泉?乘有一龟能掌水,今朝万笏尽朝天。圆潭瀑布千古在,丽泽怀珠滚滚来。仙人寄踪今何处,对面童子拜佛前”。龟头有一小洞,称“龟口”,又名“出米石”。站在下岩远望,对面有一座小山,形如童子,山的两旁,酷似两手作拱状,向岩前跪拜佛像,故曰“童子拜佛”。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南华岩

内容

南靖县梅林镇的南华岩有八景:真武插剑、月峡寒泉、一龟掌水、万笏朝天、圆潭瀑布、丽泽怀珠、仙人寄踪、童子拜佛。古代翰林巫文达曾赋诗一首赞道:“真武威留插剑边,问谁月峡听寒泉?乘有一龟能掌水,今朝万笏尽朝天。圆潭瀑布千古在,丽泽怀珠滚滚来。仙人寄踪今何处,对面童子拜佛前”。
  进入南华岩风景区,清澈的小河里有一块巨石,状如一只昂首的雄龟,把守着水口的要道,它叫“一龟掌水”。龟头有一小洞,称“龟口”,又名“出米石”。相传很久以前“出米石”每天都会吐米,主要是供养山上寺庙的僧众,僧多米出多,僧少米出少。后来有一老僧将洞口凿大,企望能多出米。不料,事与愿违,洞口却因此而停止吐米。寺庙住持叹道:“天高不为高,人心还更高,吃饱嫌不够,还想把米剩”。此后,山上寺庙僧人的粮食就由自己耕种和善男信女供奉。
  由“一龟掌水”前行便到了“圆潭瀑布”。但见瀑水从上飞流而下,直泻圆潭,轰鸣的水声,响彻山谷。圆潭边有一块大石头,传说仙人经常站在上面仰望、欣赏美丽壮观的瀑布,所以在它上面留下了几个清晰的脚印,人们称它是“仙人寄踪”。沿山径而上,下岩观音庙梵音可闻。
  明代在观音庙下曾设立社学,古校址至今尚存。历史上曾出过巫文达、巫余系、巫余福“父子三翰林”。清朝名臣唐朝彝和闽南书法名家简逢泰都是在此读书考中上朝的。据梅林长教《简氏族谱》记载,简逢泰(1815——1864),清道光18年(1838年)考中第七十三名,殿试为二甲二十名进士,朝考一等,钦点户部主事
  。站在下岩远望,对面有一座小山,形如童子,山的两旁,酷似两手作拱状,向岩前跪拜佛像,故曰“童子拜佛”。古时,在“童子拜佛”的上方,长着一棵棵参天大树,就象五更早朝,文武百官捧笏参见皇帝,古人把它叫做“万笏朝天”。附近尚有一景点称“月峡寒泉”。只见一股清泉从山涧流下,汇集成池。抬头往上看,两边是绿树成荫,中间有一缝隙,阳光从这里射下,照在水池中,水清如镜。而距此二里又有一处瀑布景观,称“丽泽怀珠”。水流从20余米高的天然石壁上飞泻而下,素练悬空,绰约飘逸。在瀑布左边,有一个天然石洞,状如虎口,深数米,洞内泉水叮咚,冷气逼人。南华岩山高林密,野生动物甚多,有穿山甲、山獐、鹧鸪、画眉、五彩山鸡等。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和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简逢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