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岩风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60
颗粒名称: 石门岩风景区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362-364
摘要: 南靖县有一个以山秀、石奇、洞邃、泉清而闻名的天然风景区,它就是被人们称为“闽南奥区”的石门岩风景区。石门岩风景区位于距南靖县城30公里处的船场镇梧宅后山东麓。据“水帘洞”出土文物尖石器等考古鉴定,在商周以前,那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一,小庙无灯月照明,山门不锁等云封。禅苑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能以山上草药为民众治百病。石门岩寺,1983年被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岩风景区内有三洞十八景,较出名的有“三洞”,即水帘洞、聚云洞、怀荫洞。石门岩所在地的梧宅、星光等村庄,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之一,明清时期,有10多个姓氏往台湾。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石门岩风景区

内容

南靖县有一个以山秀、石奇、洞邃、泉清而闻名的天然风景区,它就是被人们称为“闽南奥区”的石门岩风景区。
  石门岩风景区位于距南靖县城30公里处的船场镇梧宅后山东麓。据“水帘洞”出土文物尖石器等考古鉴定,在商周以前,那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唐顺宗贞元年间,江西高僧禅苑化缘至此,发现这里优美秀丽的山光水色和奇峰异洞,就隐居于石鹰山上。初时盖个土墙茅草庵(遗址尚存),供奉由他随身带来的如来佛像。他在草庵墙上亲笔题诗两首。其一,小庙无灯月照明,山门不锁等云封。闲来门前观虎斗,无事松林听鸟声。其二,扫地不伤蚂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池中有鱼我不钓,笼中买鸟放长生。前一首即景抒情;后一首以抒发其好善之襟怀。
  禅苑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能以山上草药为民众治百病。他夜宿鹰峰草舍,日鉴石门奇景,游尽奇峰异洞。踏遍绿水青山,慧眼看上“水帘洞”。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他从鹰峰上迁居于“水帘洞”中。他将募化所积资金用于劈洞修径,凿池栽荷,植梅插竹,筑亭建庙,建起石门岩第一座寺院——石门岩寺。他在“石门岩寺”门两边题联一对:“石出水落幽明地,门岩门深宝佛藏”。从此,山间香烟缭绕不绝,时有善男信女供奉。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禅苑筹资新建顶岩庙亭,祀奉万善神像。唐宣宗大中六年三月十五日(公元852年),高僧禅圆寂于石门岩寺,享年91岁。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好善乐施,精通医理,广识草药,常为群众治病,雕其偶像祀奉于寺中。
  宋代、清代,石门岩寺由社会名流和当地百姓多次募资维修、重建,并在摩天巨石下,以天然石室修成孔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偶像。目前,石门岩寺主要建筑有两殿,前殿供奉三宝佛、如来佛观音、地藏五菩萨。后殿供奉大众爷神像。石门岩寺,1983年被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岩风景区内有三洞十八景,较出名的有“三洞”,即水帘洞、聚云洞、怀荫洞。位于石鹰山麓埔山中的天然水帘洞,主洞高三米多,宽七米多,可容五、六十人,内在石床、石椅可坐可卧。洞中阴咚。从二洞可再进三洞四洞,据传说,该洞长人行走需点十八支烛火方能出后洞口,遗憾的是因千年来山崩地变,淤泥堵塞,现已无法通行。聚云洞从古庙底下小洞人口,洞长四百多米,洞中有石桌、石椅,人们在洞内可饮茶聊天,还可静听泉水叮咚之声。怀荫洞在“石门”左测下方,古庙背后山麓,巨石群盖成洞。洞中有古人石“怀荫”二字。洞前小山坡绿荫掩映,洞内连环五个洞室,从最后一洞经“鹿苑朝天阁”可上“听泉”景点。
  与石门岩对峙的笔峰山后有座八仙山,中间有一宽平峰顶,传说八仙曾在此下棋,故此山又叫“八仙围棋”。至今山上还有八仙遗下的一棵石棋子,上面刻一“帅”字,旁有石鼓、石旗、石笔。石鼓边缘有石鼓文和“天官赐福”4个大字。在另一巨石上有一个五趾明显的仙人足迹,与仙人桥下一大石上的仙人足迹大小一模一样,并形成左右脚,俗称“仙脚迹”。古人有诗云“八仙云游到此间,即兴对弈在高山,仙人不知何处去,留得仙迹在人间”。八仙山周围有狮头山、虎头山、天台山、纱帽山、观间座莲、风形山、金龟背印、银象朝月等八个山冈,称为“八仙山八景”。八仙山上扁地奇花异草,四季如春。在天高气爽时节,登高远眺,可望及漳州圆山、新旧桥、平和三平寺等地,令人心旷神怡。
  据石门岩志记载,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曾到石门岩游览,并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据传宋代理学家朱熹在鹅髻山讲学期间,曾到山中游览;清康熙二十五年,南靖知县孟振玉还亲笔在岩上留下“鹿苑”、“豹隐”等多处石刻;清徐海道副使庄亨阳的亲家翁吴铎曾作《石门岩赋》、《石门歌》,对石门岩景色尽情描述。近年来不仅增添了近代官员、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的墨宝、诗、画、对联、石刻,同时还新建了多处的人文景观,如天桥飞渡、双望亭、日月池等,使石门岩风景区更为多姿多彩,令游客流连忘返。
  石门岩所在地的梧宅、星光等村庄,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之一,明清时期,有10多个姓氏往台湾。台湾的“万善公”就是从这里迁出的。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航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