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暴动纪念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53
颗粒名称: 平和暴动纪念馆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2
页码: 336-337
摘要: 平和暴动纪念馆在平和县长乐乡的下坪村。长乐地处平和西部,大芹山西北麓,闽粤两省三县交界,距离旧县城(九峰)三十里。境内崇山峻岭,沟谷纵横,长乐溪东西穿贯,水深流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著名的平和农民暴动就发生在这里。平和暴动这一“福建空前的壮举”,揭开“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发出“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1961年5月,平和暴动遗址列为福建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纪念馆

内容

平和暴动纪念馆在平和县长乐乡的下坪村。长乐地处平和西部,大芹山西北麓,闽粤两省三县交界,距离旧县城(九峰)三十里。境内崇山峻岭,沟谷纵横,长乐溪(韩江支流)东西穿贯,水深流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著名的平和农民暴动就发生在这里。
  1928年3月8日,平和县农民武装在以朱积垒为首的中共平和县委领导下,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号召,贯彻执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部署,联络永定和广东省饶平、大埔县农友共一千多人,举行武装暴动,英勇攻占县城(现在的九峰)。平和暴动这一“福建空前的壮举”,揭开“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发出“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平和暴动纪念馆在长乐乡的“下坪书斋”。这里曾是朱积垒、陈彩芹(平和暴动主要领导人)等人在此举办“平民夜校”,发动群众,播撤革命火种的地方,又是“平和暴动”前夕召开哲师大会和武装暴动功打县城的指挥中心。
  平和暴动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筑有围墙。靠近溪边,在长乐溪北岸,距离纪念馆不足百米的溪岸边,有一颗数百年之古榕,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长青不老。隔河南岸半山上建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岿然屹立,俺映在枞林之中。纪念馆座南向北,建筑面积274平方米,“下坪书斋”建筑面积174平方米。纪念馆原是长乐秀山罗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926年辟为私塾学堂,为明、清风格的闽南古建筑。书斋前面有一口半月型之小池塘。池水清澈,后面是微微隆起的小坡地,四周绿树成荫。
  书斋为二房一厅架构,(俗称“三间过”),厅前一一小天井,植有月桂、含笑,寓意深重,古朴而馨香。大门上悬挂着由老将军王直题写的“平和暴动遗址纪念馆”黑底金字的横幅木匾。
  纪念馆大厅中间,竖有一尊“平和暴动主要领导人——朱积垒”的半身像(塑像由厦门雕塑家陈细泉,画家朱镇生共同创作并翻制而成)。下厢走廊左右墙上陈列着:1928年3月8日平和农民武装暴动之有关文字,照片、图片,镶有玻璃、木制雕花图案。
  纪念馆陈列的文物有:朱积垒用过的左轮手枪,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时的笔记本,用过的马灯,(俗称船灯);平和第一个农民协会会章,暴动时农民起义军佩戴的红袖章等;还有当年暴动攻城时扛的红旗,暴动时用过的大刀、长矛、鸟枪、匕首、梭标等等。
  1961年5月,平和暴动遗址列为福建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朱镇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