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台戍台将士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32
颗粒名称: 征台戍台将士墓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征台戍台将士墓,俗称演武亭万福公,座落于东山县铜陵镇演武亭边。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江夏候周德兴莅铜山建城时所倡建的“乡厉坛”,或称“无祀坛”之一。在历次战事中殉难的东山兵民,凡查无户主或没有后嗣者,其遗骸大多安葬于此。永历十五年,东山大批青壮子弟随郑成功水师东征,并于台湾收复之后驻守屯垦于台澎。那些殉难于台澎的东山子弟的遗骸,后由乡人陆续移返东山,这里的万福公成了他们安灵的所在。东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特于南门湾的翠云宫内建“义勇祠”并设置灵位供祭。演武亭万福公作为东山岛明清时期因收复台湾、出戍台湾而殉难的官兵集葬墓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征台戍台将士墓

内容

征台戍台将士墓,俗称演武亭万福公,座落于东山县铜陵镇演武亭边(演武亭即今县二中操场,是清代铜山武营练兵演武的地方,筑有指挥亭,故名)。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江夏候周德兴莅铜山建城时所倡建的“乡厉坛”,或称“无祀坛”之一。
  在明代,铜山军民为保疆卫土,曾先后多次与入犯的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兰等外国强寇及林道乾、曾一本等汪洋大盗进行殊死战斗,并出师征戍台澎逐歼侵略者。在历次战事中殉难的东山兵民,凡查无户主或没有后嗣者,其遗骸大多安葬于此。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东山大批青壮子弟随郑成功水师东征,并于台湾收复之后驻守屯垦于台澎。那些殉难于台澎的东山子弟的遗骸,后由乡人陆续移返东山,这里的万福公成了他们安灵的所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统一台湾后,从福建沿海各镇协调拨班兵驻戍台澎,出戍的班兵三年一换,轮班戍守,故称“班兵”,此制推沿至清末计二百年有余,东山先后出戍台澎的班兵约有四万余人。这些戍台的东山班兵殉难后,其骨灰装进陶瓮(俗称“金斗瓮”)运返东山,大部也安葬于演武亭万福公墓地。东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特于南门湾的翠云宫内建“义勇祠”并设置灵位供祭。此宫于1940年被废,现仅余“义勇祠”石匾一方,嵌于原址后殿墙上。为此,清铜山举人马兆麟曾有感而赋:“百里重洋戍台湾,艋舯澎湖递换班。二百年来人事变,征夫休唱念铜山。”
  演武亭万福公原占地达十余亩,历经沧桑风雨,现墓葬占地仅存500平方米左右,除集葬的“金井”收埋难于数计的骨骸骷髅之外,尚有130多通墓碑刻有姓名,其中二通镌刻“八名同归”、“十九人遗失姓名”。东山百姓自古于此建祠奉祀,常年香火不断。
  演武亭万福公作为东山岛明清时期因收复台湾、出戍台湾而殉难的官兵集葬墓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小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