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12
颗粒名称: 漳江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清嘉庆版《云霄厅志·形胜·川》载述漳江曰:“云霄负山面海,四山回抱,一水中流,为百涧之汇,逶迤泓漫而特达于海者,曰漳江。”漳江源自平和县大峰山,贯穿云霄县境,自北转东奔流而达沧海,是云霄县主河流。全长66.2公里,县境内长58.2公里。常年水源充沛,清彻澄滢,水质甘美,为迄今全省环保状况较好的河流之一。唐代始建州郡,即以此江名州,所以漳州之名乃由漳江衍出。故当时海内外商运频繁往返漳江,尤其于宋代,更是一度商运繁盛。而在风平浪静时,漳水清碧如镜,而每及潮涨时却出现一条浮游物形成的水波纹带,自海门石矾礁,向内溪延绵数十里,成为水上一道风景线。白天观潮涨退,夜间望堤内不眠渔村,景观甚佳,吸引许多游人。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漳江

内容

清嘉庆版《云霄厅志·形胜·川》载述漳江曰:“云霄负山面海,四山回抱,一水中流,为百涧之汇,逶迤泓漫而特达于海者,曰漳江。”漳江源自平和县大峰山,贯穿云霄县境,自北转东奔流而达沧海,是云霄县主河流。全长66.2公里,县境内长58.2公里。常年水源充沛,清彻澄滢,水质甘美,为迄今全省环保状况较好的河流之一。唐代始建州郡,即以此江名州,所以漳州之名乃由漳江衍出。
  溯未其未有江名之前,秦汉属南海郡、南越郡(国)时,此水谓揭阳地琴江(溪),又云芹江(溪),或谓石琴溪(今上游西北支流马铺尚名石芹溪)。中游分二溪,一称北琴溪(即今北江),一称石滕溪(古又名乌脚溪,今谓南溪),古时舟由西南往东北中游必过石滕渡,上游支流北上则须过津鸣渡(即以后官津渡,于今火田顶方近处)。琴江为南越必控之要津。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始置绥安县治于今火田大峙原下江(溪)北,此水遂名绥安溪,县前港段(原越王潭)俗称县前溪。此古溪边沿有诸多湖、潭、陂、濑等水系。如梁岳下越王潭(又名龙潭),将军山下龙湖(宋称泛觞湖),古谓海口的今云城北虎头潭等。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率兵镇守故绥安县治,并在此开屯建堡后,绥安溪衍出延伸主河道始改称为漳江。志载:“昔陈元光之父曰:‘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漳江之名始出于此。后亦以此名州、县。
  自唐至五代,外国船舶仍经此上中游山麓谷口,如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三佛齐国(今印尼苏门答腊一带)一位李姓外商运香货到此易钱后,捐建将军山普贤寺,并延僧住持,兼顾陈政墓祭祀之香火事宜。故当时海内外商运频繁往返漳江,尤其于宋代,更是一度商运繁盛。皇祐间(1049~1053年),古州治“存府城”附近的汤泉山临济寺(故址今火田岩<庙>仔山和尚墓处),有晋江籍林昭庆,经参与往返广西、天津等商运拥有财富后,将全部财产托于同好赡养双亲,自己徒手入寺剃须发受具戒,皈依佛教。元祐四年(1089年)圆寂,葬于溪边山上故称和尚墓。其时中游江溪纵横,港澳众多,名月溪(后名溢溪),“谓溪形如月得名,人烟繁盛,商贾辐辏,海艘溪舶皆集于此,为漳南一大市镇”,设管司名敦照(今俗名敦上,在莆美镇中柱与阳霞两村西隅一带),分驻漳浦一县尉管理商运,又置葭洲黄敦盐运栈。直至明清两代,较大的船舶尚可驶泊于梁山、乌山上游的山下,清末犹谓火田七里铺为船澳。中游有东坑、阳霞(洋下)、中柱、前涂、莆美、上坑等港,下游有荷步漈港,后埔横山宿船港等。溪港深10~20多米。云霄港始设随城于明,因其时月溪逐渐淤浅,沿故月溪而来的部分商船移北,于是开拓云霄新港,港且宽,而水深澳静。江流出河口(今高塘),往下一石关,清代曾于此设船巡此关乃是水中矶石群顶托起的一片土岗,面积数百平方米,上有座古墓及长有古榕等耸空而起的乔木,周滩有红树林相托,此处白天似一绿色天然灯塔,来往船楫以此辩别航线。“树塔”为鹭、鹰、鸦、雀等群鸟居所,昏聚晨散,潮起时江水被石关顶开两流,潮退海埕可见。自中游而下的南、北江至此处汇流为一派,经此浩荡奔流出北崎山而入海。而在风平浪静时,漳水清碧如镜,而每及潮涨时却出现一条浮游物形成的水波纹带,自海门石矾礁(清初云霄人因天然石矾毁折,于此建石塔名“石矾塔”),向内溪延绵数十里,成为水上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下游滨江两侧,沿古埭外扩建“东方埭”等海滩围垦田达2万多亩,又有新建数百户渔村楼宅,开设养殖场池,池上瓜豆棚,下圈栏饲养禽畜。白天观潮涨退,夜间望堤内不眠渔村,景观甚佳,吸引许多游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艾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