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岩摩崖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99
颗粒名称: 清泉岩摩崖石刻
分类号: K877.49
页数: 3
页码: 188-190
摘要: 清泉岩指清泉寺,也指寺所在地的清泉山,在梁山北坡,距漳浦县城二十公里处。以佛寺和风景著名,其摩崖石刻的文化内涵更受关注。因此,清泉山的摩崖石刻,有的镌于南宋,有的镌于明初,有的镌于万历年间,有的镌于清乾隆年间,各有其特色。被推测为南宋年间的石刻,都是浑厚的楷书大字阴刻,至今仍极显目,有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洞、登临驻节等。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摩崖石刻

内容

清泉岩指清泉寺,也指寺所在地的清泉山,在梁山北坡,距漳浦县城二十公里处。以佛寺和风景著名,其摩崖石刻的文化内涵更受关注。
  佛寺始建于南宋,至明成化年间(1405~1487年)还有僧伯成住持,后坍废。嘉靖二十年进士,漳浦县城人陈梧,在历任广东事等官归休后,于万历元年(1573年)或早几年,重建清泉寺,请僧智山住持,自己隐居其中,自称清泉主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漳浦西门外西湖村官家子弟蔡而煜避“三藩之乱”迁居清泉山麓下布村,其子孙人才辈出,著名的有乾隆朝文华殿大学士蔡新等,都与此山此寺结不解缘。因此,清泉山的摩崖石刻,有的镌于南宋,有的镌于明初,有的镌于万历年间,有的镌于清乾隆年间,各有其特色。
  被推测为南宋年间的石刻,都是浑厚的楷书大字阴刻,至今仍极显目,有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洞、登临驻节等。旧县志说“好事者著为八景,有蟠桃坞、说梦台诸胜。”旧县志没有记载清泉山八景全部名称,一般认为,那些石刻大字便是八景名称,但缺“说梦台”没有刻字。旧县志所说“其有垒石为室”,匾曰“丹霞洞天”;及府志所说
  “乾隆大学士蔡新建二书室”今皆无存。只存楷书“觉岸”两字,阴刻于石壁上,上部正中刻“乾隆御笔”篆印,下方刻“赠臣蔡新”,是乾隆皇帝手书赠给蔡新的。
  有署明镌刻时间和作者的较早摩崖石刻是陈梧的行草《清泉招隐八首》,整幅高300厘米,宽220厘米。诗意盎然,书法也苍劲流畅,为游客们所驻足欣赏。全文如下:
  玉泉岩峰降大边,幽人向此避灵关。
  万丈崖剑如空落,五十余年始认山。
  深谷久为灵豹占,高枝长坐老猿攀。
  樵人指点桃源路,应在烟云茗庵间。
  其一
  宜从西北灵龙下,作镇东南扃里岩。
  九十九峰春霏霏,万千万载夜漫漫。
  弓飞石洞沉斗寓,更结草庵通湮霖。
  可惜昼随驹隙过,几人回首登尘坛。
  其二
  青□□帝驱诸石,已传愚公谈此山。
  峭壁仞室横岛屿,高丘如林隔崖寰。
  未逢玄客传真语,鸦托室王伴老闲。
  但使姓名人不识,何法修炼驻红颜。
  其三
  伐木深山自叹吁,眼中谁是主约平。
  此精近日朝黄鸟,真如从来少白驹。
  鸾鹤已□送世粒,经纶何必羡藏途。
  登丘徒倚携粟在,独把芳心傍昆庐。
  其四
  半堂结傍梁山麓,引望逶迤俯近朝。
  万壑杉松临户墙,一渠清通林坳。
  蒸菜日午方成梦,荀菲本抽好作□。
  此乐宜从天地老,清舞婚□绝煮好。
  其五
  逢人不是相按剑,便说饥寒未了缘。
  鸟飞防戈鱼深游,木直先伐膏自黄。
  启意理所走兰关,何如拂袖归井泉。
  自云长履青山下,携手凌虚向。
  其六
  此山原有读书台,岁久苔青劈不开。
  会为斯文思日月,宜令神手剪□菜。
  诸峰崖怪烟云护,四席阴晴钟鼓催。
  纵有光临难谁,何人踩履步天台。
  其七
  由来儒释不同门,只借清空净垢昏。
  住久却令真味出,谈多也觉性天存。
  知心能□谁相识,但乞蛩龙可与长。
  始任苏韩诚旷荡,岂为烦印隔篱藩。
  其八
  万历二年岁在甲戌夏六月清泉主人陈梧
  在镌刻这八首诗以前一年,陈梧已先叫住持僧智山将一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狂草摹本镌刻在一块巨大岩石上。全长550厘米,高250厘米。这种狂草书法非常独特,好似一种反写字。旧《漳浦县志》说是身毒(印度)国僧人所书。此通石刻的楷书落款为:万历癸酉腊月清泉翁虚谷道人比丘智山镌石。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