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五座巡检司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90
颗粒名称: 漳浦五座巡检司城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据明宏治年间出版的《八闽通志》及万历元年《漳州府志》记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漳浦县境内督建七座巡检司城。正统年间又在漳浦县境内增建两座巡检司城。嘉靖九年分设诏安县,在五都(东山岛)的洪淡、金石、东沉三巡检司划属诏安;隆庆元年龙溪县沿海一带及漳浦县东北沿海部分地方划出设海澄县,岛美巡检司随之划属海澄,漳浦县境内尚有井尾、青山、后葛、古雷、盘陀五巡检司。井尾巡检司城在漳浦东北部井尾半岛。《通志》、《府志》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三都井尾社。周围长一百十五丈,开东、西、南三门。康熙《漳浦县志》记载:“年久城垣为飞沙所压”。
关键词: 漳浦县 名胜古迹 巡检司城

内容

据明宏治年间出版的《八闽通志》及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以下简称《通志》、《府志》)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漳浦县境内督建七座巡检司城。正统年间又在漳浦县境内增建两座巡检司城。嘉靖九年(1530年)分设诏安县,在五都(东山岛)的洪淡、金石、东沉三巡检司划属诏安;隆庆元年(1567年)龙溪县沿海一带及漳浦县东北沿海部分地方划出设海澄县,岛美巡检司随之划属海澄,漳浦县境内尚有井尾、青山、后葛、古雷、盘陀五巡检司。
  井尾巡检司城在漳浦东北部井尾半岛(今属佛昙镇)。《通志》、《府志》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三都井尾社。周围长一百十五丈,开东、西、南三门。康熙《漳浦县志》(下简称《县志》)记载:“年久城垣为飞沙所压”。
  青山巡检司城 《通志》载:“在县东十五都青山,洪武二十年青山改建陆鳌守御千户所,青山巡检司城改建在莆头澳飞沙地,周围长一百十五丈,开东、西、南三门。”《县志》载:正德年间,青山巡检司部分城墙被海寇摧毁。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陈魁士筑月屿堡完成,县请准两院(福建巡抚及布政司)将青山巡检司移设于月屿堡。康熙三年(1664年)裁巡检司,城废(实际是划在“界外”,康熙元年已经拆毁城垣)。
  莆头澳即将军澳,今残存未被飞沙所压部分城墙,墙体两边用条石砌筑,中间填土,厚2.5米,残高1.5米。城呈正方形,周长120米。东门残存,门两边各有一个正方形堡垒,边长3米。此城被后代群众误传为南宋末代皇帝南逃到这里所建的“皇帝城”,并说,因为有将军带兵护从,所以这里称将军澳。至于又名莆头澳,原是写作阜头澳,因为在这飞沙地有一座土阜(小山包),土阜下为航船停泊处。巡检司城便是建在这土阜上。
  巡检司城都是官建的,青山巡检司迁驻于月屿堡,月屿堡却是私人建的,自愿让巡检司进驻。建城者陈魁士是赤湖人,嘉靖三十七年举人。然而月屿堡现为郑姓所居,并有石姓祠堂存在,却无石姓,石姓都居住在附近的军山自然村。住民的更易,当与清初迁界有关。月屿堡处在空阔的沙滩上,呈长圆形。赤湖溪自北而南流经城的东边,至将军澳人海。城沿海边而建,以条石砌基,用三合土夯墙,厚约2米,有四个城门,现仅残存部份基部。
  后葛巡检司城 《通志》及《府志》均载:后葛巡检司城,在县东南九都大洋社,周围长一百十五丈,墙宽九尺,高一丈五尺。大洋社以附近有大片“田洋”得名,在一座突兀于平原上的小山西麓。山并不高大,而名为“高山”,山上原有佛寺,称高山寺,寺后有一座佛塔,称高山塔。山的顶峰有一座明代用于防倭的烽火台,向东瞭望,一发现有倭寇入侵,即燃烽烟为号报警。现烽火台尚存残迹,塔已无存,寺坍废已久,今重建。明代的大洋社,清代为正阳保,有祀玄天上帝的正阳宫。清初迁界时划在界外,巡检司城拆毁。复界后,住民在原巡检司旧址建一座土楼,现楼已无存,而地名“楼内”至今沿用。“楼内”又称“城外”,因为住民在附近另建一座城,地名“城内”,今部分城墙残存。“楼内”为城外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城内”为“城外”行政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这个城外行政村属杜浔镇所辖,为避免与旧镇城外行政村同名,改称近城行政村。
  古雷巡检司城 古雷半岛明代属漳浦县九都。正统七年(1442年)将原属南靖县管辖的一个巡检司移驻古雷,改属漳浦管辖,建一座古雷巡检司司城。周围长一百十五丈,开东、西二门。这是《府志》所载。清初迁界,古雷划在界外,巡检司城拆毁。
  这城在古雷半岛中部的笔架山南麓,今尚残存部分城墙,系用块石垒筑两边,中间填土,厚约1.5米。现存南城门,石构顶,宽7.4米,原有城楼,今坍废。城门上有工匠的刻字“仕城林远数人砌石门力工完正德十年四月。”而万历元年《漳州府志》沿袭前志记载,只说“开东、西二门”,竟不知正德十年增建一座南门。
  城长方形,面阔120米,深200米。南门内立有两座石碑,分别为明万历八年的“古雷社永记公业碑”及万历二十五年的“府县严禁告示碑”,严禁豪强霸占滩涂浅海。城北有一座武庙,祀“关帝”。
  笔架山上有一座明代用于防倭的烽火台。
  盘陀巡检司城 万历《府志》载:“盘陀巡检司城,正统六年建。”康熙《县志》载:康熙三年撤销井尾、青山、后葛、古雷四巡检司(实际上,康熙元年迁界,已将这四司划在界外,拆毁城垣),只留存一个盘陀巡检司。康熙六年,将盘陀巡检司移驻云霄。而乾隆《府志》载:盘陀巡检司于乾隆元年回驻盘陀。
  盘陀岭下旧厝自然村附近有一座土城遗址,经勘察该城的始建年代不早于明朝。实测墙厚2.5米,城周长500米,按其形制,推断为盘陀巡检司司城。
  每个巡检司配巡检一员,官阶九品;弓兵原80名,后裁减为古雷、井尾各30名,盘陀、后葛、青山各16名,只能对付小股盗贼,遇到大股盗匪来犯,便无能为力,要调大部队来剿。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