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魁进士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67
颗粒名称: 林魁进士坊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2
页码: 96-97
摘要: 明进士林魁,在其家乡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保留着许多值得人们瞻仰、观赏、研究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主要有1982年6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进士坊”、“水利功德碑”、“菊花石”以及重建的“白石祠”等。各乡士人因立此碑,以纪其事。菊花石,存放于埔尾村中林氏家庙内,此石系林魁致仕回乡带回的珍贵奇石,据传林魁任镇江知府,白“孝子冤”一案,江南缙绅士民感其恩德,无以为报,乃将海中捞获的菊花石赠给林魁留念。崇德堂,明林魁登进士第,荣归故里时,见社内庙宇丛立,提议“建新堂并六庙”,堂后圮,清里人柳州知府林平侯出资重建。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林魁进士坊

内容

明进士林魁,在其家乡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保留着许多值得人们瞻仰、观赏、研究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主要有1982年6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进士坊”、“水利功德碑”、“菊花石”以及重建的“白石祠”等。
  林魁进士坊,矗立在埔尾村的村道中间,明弘治间建,东西向,为四柱三门石结构,面阔三间,单楼单间,斗拱横梁,梁上叠屋顶,屋檐下正中牌匾镌刻楷书“进士”两字,下面横梁正中镌“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戍科林魁”。右侧横梁镌:知府罗列、知县姚鹏同立。
  林魁水利功德碑,矗立于埔尾村道南侧,西距“林魁进士坊”50米,碑高3.5米,宽1.2米,碑额镌楷书“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碑文字迹依稀可见。记载着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宋代丁知几倡建的上通柳营(今江东),下通石美港的官港,桥圮水涌,民田不利,致仕的广东参政林魁,率领乡人请准于省、县后,主持修建官港这项浩大水利工程,碑文云:“……凿石二十余所,改桥二十余座,潮行无阻,溉田二十余里,变盐卤为膏腴,(魁)功德在于梓里焉”。各乡士人因立此碑,以纪其事。功德碑对面(村道北侧)立一同样大的石碑——《宁寿里记》碑,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县事王涛作记,县丞张钦、主簿皮越同立石,记林魁母贤子孝之风及于乡邻,故以“宁寿里”名之。
  菊花石,存放于埔尾村中林氏家庙内,此石系林魁致仕回乡带回的珍贵奇石,据传林魁任镇江知府,白“孝子冤”一案,江南缙绅士民感其恩德,无以为报,乃将海中捞获的菊花石赠给林魁留念。石上粗下细,高60公分,最粗处直径50公分,属石英石,乳白色,质坚硬,六棱尖端半透明的石英,集束向外放射舒展,形成一朵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白菊花,因名菊花石,石奇意深,令人叹为观止。
  白石祠,在埔尾村中,始建于明代,祀白石先生林魁。祠屡修屡圮。2001年族人及仰慕林先生者捐资重建。祠坐南向北,占地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前院后堂,单进阔三间。前门上挂“白石林先生祠”。有后学王履亨(1856~1940,被誉为“程朱理学在漳州晚近第一人”)撰,王作人书的祠联、龛联。祠联曰:“江水云山,典型在望;文章志节,儒业流芳”。堂中祠龛祀白石先生坐像,龛联曰:“抗疏不令君过举,返田不使民受亏,假想犹闻辞严义正;进则文章焕皇猷,退则著述扶名教,允矣勿替殂豆千秋。”前墙内壁左边嵌明昆山玉岩周广赠林魁诗石刻;右边嵌明嘉靖丙戍(1526年)布政使南海陈锡访林魁的《话旧联句》的石刻。
  崇德堂(即埔尾妈祖庙),明林魁登进士第,荣归故里时,见社内庙宇丛立,提议“建新堂并六庙”,堂后圮,清里人柳州知府林平侯出资重建。现保留完好,堂中历史文物丰富,1987年3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本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