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义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66
颗粒名称: 林氏义庄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永泽堂林氏义庄,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过井社,是清末民初台湾首富林本源家族创办的闻名海峡两岸的民间慈善机构。义庄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5亩多,建成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赡赈事宜“延请族中诚实心正两人经理其事。”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赈事能坚持一个多世纪,端赖林本源家族瓜瓞绵衍,辈出英才。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林氏义庄

内容

永泽堂林氏义庄,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过井社,是清末民初台湾首富林本源家族创办的闻名海峡两岸的民间慈善机构。
  林本源家族的奠基人林平侯,于清乾隆间从龙溪县的白石保吉上村(今角美镇埔尾村之北,沙坂社与丁厝社中间)东渡台湾垦殖致富之后,“念乡亲贫苦,仿范仲淹义庄之法”,置良田为养赡基金,赈助贫苦族人。他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耗巨资在白石保过井社兴建林氏义庄,越两年落成。义庄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5亩多,建成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3座并排两进大厝,前面一片砖埕,中座之后建一座二层楼房,右座之后建一列仓廪,配合东西数列对向护厝等,建筑面积3730平方米。庄前有鱼池,庄后有花园,庄门左右侧开,埕前临池护栏和护庄矮墙围拱全庄,结构整齐宽敞,古雅大方。
  “永泽堂”金字木匾悬挂中座大厝门上,前后进中间的西过水亭墙上,镶嵌12块精磨的黛黑石组成的道光元年正月立的“永泽堂林氏义庄”碑文。碑文镌刻着清代书法家吕世虞书写的小楷,工整精美。内容为办庄宗旨和赡赈条规:“将在台湾淡水自置海山保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合500亩),充为原籍本族义田,年收佃租除完供耗谷外,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寄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上村(后村废,族人迁居过井社)、潭头村(今埔尾村西隅),赡给同宗族人贫乏之用。”赡赈事宜“延请族中诚实心正两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凡贫乏之家,逐房计口给米,成丁每日给糙米一升,于每月初一日永泽堂内发给;每年冬至日,男给棉布三丈,每年春分日,女给棉花三斤,令其亲自纺织,(赈给米、布、棉花11~16岁减半,5~10岁给十分之三,4岁以下不给);有服之亲者,娶妇给银二十两,嫁女给银十两;尊长有丧支银七两,次长有丧支银五两,未婚娶者支银四两等等。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从道光元年(1821年)开赈,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两岸隔绝终止,延续四代人116年,其赈期之长,赈面之宽,赈事之恒,为世所罕见。
  林氏义庄赈事能坚持一个多世纪,端赖林本源家族瓜瓞绵衍,辈出英才。以林平侯、林国华、林维源、林尔嘉等爱国爱乡事迹而名垂青史。
  林氏义庄房屋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给佃农居住;80年代中期,退还原业主;90年代初,台湾林本源家族的后人出资维修,除后楼、仓廪外,保存完好,整体外观仍具当年恢宏气势。1987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林氏义庄1公里处的过井山麓,有1992年冬重修的林时甫墓园。墓园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墓碑镌刻“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督办全台抚垦大臣侍郎衔太仆寺正卿林府时甫公之佳城”,墓前左右两侧置8件花岗岩雕制的翁仲、石羊、石虎、石马,其中有6件是清代始置原物,墓园肃穆恢宏,石雕造型精致、形象。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本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