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万松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59
颗粒名称:
万松关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万松关,座落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万松岭东邻江东桥,与瑞竹岩毗邻,面临九龙江西北两溪合流处,自六朝以来为险要关隘古道,始建明崇祯二年,遗址尚存。唐朝陈元光开漳之后,把岐山和鹤鸣山之间的古道拓辟为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取名“福岐路”。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万松关
内容
万松关,座落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万松岭东邻江东桥,与瑞竹岩毗邻,面临九龙江西北两溪合流处,自六朝以来为险要关隘古道,始建明崇祯二年(1629年),遗址尚存。
唐朝陈元光开漳之后,把岐山和鹤鸣山之间的古道拓辟为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取名“福岐路”。官路辟通初,路树尚未种植,沿途暴日风尘。到明正统年间(1436年),郡人陈克聪在沿路两旁种上许多松树,“植松夹道,连阳十里”,旅人到此,树荫底下,清风扑脸,疲累顿消,故改称“万松岭”。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海上武装集团常勾结寇入侵海澄、龙溪和九龙江下游一带。是时,自京城离职归里的林钎听取地方绅士建议,若在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万松岭建一关城,漳城及东郊即可不受侵扰。林钎在朝为官清廉忠直,爱民爱乡,虽身处逆境,仍将民意告诉漳州杜知府。杜遂决定兴筑万松关,并开挖关城地基。然工程未完,杜却离任。工部主事施邦曜“请补外出知漳州府”准获。施邦曜与陈天定等乡贤商议防御海寇设施及“捍敌之策”,于崇祯二年续建万松关及镇门(今镇头宫处)两炮台。
万松关城,两山对峙,雄伟坚实,巍然威镇隘塞,岩景峻秀,古人称为“麟蹲凤翔,襟带川原”。名山记云“岐山与鹤鸣山联峙,二峰秀耸龙江上,延褒十里余,中为万松关”。明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同游时题:“万松关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挂远帆。”关城墙体均为工整长方形的花岗岩条石砌成,高25米,上部宽7米,底部宽8.5米,全长100米。万松关上古城堡结构,关墙上石筑垛口整齐坚固。上有炮门三眼,其堞高可见海。关城中拱形石城门宽3米、高3.5米、深8.5米,城门路面条石铺设平坦,墙门前后均设门把关。城关门正额上嵌一青石横匾,镌有“天宝维垣”四个雄浑有力的楷书大字。关城门附近有明大学士林钎撰《施公新筑万松关记》碑石(残碑存于关门北侧的漳州电信微波站),以及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左宗棠班师勒铭篆残碑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公司马德政碑》。城门北侧古道旁一节孝坊,四柱三门石结构,宽约11米,中高约8米,两侧高约7米,青石雕刻左镌:事姑继志千秋彤管并流巍,右镌:教子成名式片贞珉双表节。横匾正面石镌:龙溪故监生蔡朝宗妻黄氏暨男故庠生正黄妻林氏坊。碑坊上石匾失尽。万松关的古官道出口处于步文西坑村天宅社后,道上有明崇祯九年(1636年),林钎(1578-1636年)“中正和平”、“澹泊宁静”碑坊,建筑为三间五楼式石坊结构,精雕细刻,古朴壮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松关内外景物独特。站在城楼上,只见一条大道顺着两峰山谷、穿过城门,蜿蜒伸展于关外群峰万松丛林之中。回瞰关内,尽览漳州平原稻海铺盖、海江交融、开阔无际。登上山峰,只见关城两边山岩怪石嶙峋,岩壁峭立,峰峦叠翠,拔挺险幽,连绵数里,景致峻秀。四处有险峰奇石、古洞深穴,石砌古堡、摩崖石刻。历代名人留下不少墨迹诗章,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康孟诗云:“千盘古道疑天近,百折松门望海偏。”清康熙三十八年进士载盼诗云:“向晚维舟傍水村,缘崖蹭磴蹵云根,乱松四合疑无路,一石中空径作门。”万松关依托岐山与鹤鸣山系从西而东,山峦层叠,连绵数里,紧傍着由北而南的九龙江北溪支流,两岸峻山对峙,山高江宽水深,岩徒流激林密,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想当年据守此关者居高临下,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
万松关历经多次战火狼烟,至清初,清军派重兵驻守。是时,民族英雄郑成功从东路出发进军漳州,万松关是必经之道。清军守将赖国显率刘国轩部把守关隘,双方征战多年,互有胜负,后赖国显命刘国轩率兵出关抵御,并将关隘紧闭,郑成功劝国轩弃暗投明,献关而降。随后,郑成功驻兵据守。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攻克海澄后,派将据守万松关,既控制漳州清兵进犯,又以万松关为据点,进攻长泰县。同年三月,清闽浙总督陈锦派兵进犯江东桥,郑成功命驻关守军配合调遗的主力部队,进行三面夹攻,打得陈锦所率清兵溃不成军而退。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一部在侍王李世贤率领下,败退福建,率部到此攻打万松关,与清军在万松关激战,擒杀守关的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大败清军,夺关而过进驻漳州,后率部入广东,遂成太平天国之绝唱。
1982年6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万松关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明确保护范围为整座关城及周围的碑记、石刻等。“文化大革命”中,万松关墙城上的石筑垛口从上而下被拆除大部,历经340多年的城墙条石被拆搬作为水利桥梁和农场建房使用,现存残长55米,残高8米,残宽4米。城关上部高低不平,垛石毁尽,碑记、石刻遗失残缺,历经数百年的万松关城楼遗址,成为留供后人缅怀历史的古迹,与毗邻的瑞竹岩、江东桥成为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名胜景观。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溪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