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博物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50
颗粒名称: 漳州博物馆
分类号: G268
页数: 3
页码: 41-43
摘要: 1988年10月,成立了漳州市博物馆,馆址设于中山公园仰文楼,面积960平方米,内设二个展厅、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等,藏有文物与标本5968件,其中属国家珍贵文物746件,一般文物940件,待鉴文物3870件,另有近现代中国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作人、李可染等书画墨宝560幅。漳州旧石器的发现,被认为是闽台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通过对漳州历史文物的考古调查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历史文物的征集力度,馆藏文物呈逐年增长态势,使遗传的本地历史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与利用。新馆充分发挥其收藏、教育和科研三大功能,成为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文明与科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成为增进和加强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博物馆

内容

1988年10月,成立了漳州市博物馆,馆址设于中山公园仰文楼,面积960平方米,内设二个展厅、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等,藏有文物与标本5968件,其中属国家珍贵文物746件,一般文物940件,待鉴文物3870件,另有近现代中国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作人、李可染等书画墨宝560幅。
  该馆一楼展厅作为短期专题展厅,举办市委、市政府及国内单位、团体与个人的专题展览,曾举办过童小鹏摄影展《历史的足迹》、《漳州历代石刻拓片展》等,现作为书画展厅,常年举办国内名家书画展览;二楼作为《漳州乡土历史》固定陈列,以文字和照片介绍漳州史前文化和唐垂拱二年(686)建州以来的历史文物与标本,现作为《漳州市历史文物》固定陈列,展现近年来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虎林山商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与征集到的明清时期漳州窑外销瓷文物。曾经接待过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秘鲁、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彭冲、方毅、杨成武等国家领导人和老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曾到馆参观。
  市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书画的安全保护和展览宣传,积极开展田野调查、考古发掘及科研工作。参加了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市郊莲花池山的史前考古发掘,在莲花池山黑色壤土、红黄色砂质土层内沉积带(砾石条带)中,以砾石英结晶体、硬砂岩为原料打制的石制品,系距今8-4万前年的旧石器;又在其上层红黄色砂质土层中发现以黑褐、黑灰、青白、灰白色燧石打制的距今1万3千年——9千年前的旧石器。漳州旧石器的发现,被认为是闽台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为了配合漳龙高速公路建设,2001年8月,福建省博物馆、市文化与出版局、市文管办与市博物馆联合对我市龙文区朝阳镇虎林山商周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历时二个多月,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400多件。其中,出土的青铜器是目前福建省迄今为止能够明确年代最早的文物;出土的玉器也是目前省内迄今为止份量最重的实物资料。
  漳州背山面海的自然地理条件,海岸线漫长,自古即有出海贸易的传统,从宋代起就一直是我国外销陶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古窑址遍布各县。明清时期的漳州窑瓷器更是蜚声国外。多年来,该馆配合省馆与省内外专家学者在我市范围的考古调查与考古发掘,经常性深入到漳浦、平和、南靖、华安等县古窑址进行详细的考古调查与普查,采集到大量的古陶瓷标本,并对采集回来的文物标本进行分类、修复与整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广东省岭南出版社的约请,编写《中国古陶瓷标本丛书》之《漳窑》分册;应北京名人文化研究中心的约请,编写《中国福建省古陶瓷标本大系》之《华安窑》、《南靖窑》分册。撰写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之“漳州”、《漳州名胜与古建筑》等书稿,并在各级报刊发表了许多关于漳州历史文化遗存与馆藏文物的考证的文章。通过对漳州历史文物的考古调查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历史文物的征集力度,馆藏文物呈逐年增长态势,使遗传的本地历史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与利用。
  漳州市人民政府认真实施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战略,把兴建漳州博物馆列为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1997年为民办实事的建设项目之一。旅居哥伦比亚的爱国华侨康荣茂先生捐资80万港元作为新馆建设的启动资金。漳州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市迎宾路中段(龙文区蓝田镇圳头村区城内),北与迎宾路相隔大面积绿化带,东与三号路相邻。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616平方米。由上海建筑设计厦门分院参照国家对博物馆建设的规定和要求设计。按建筑条例程序,由华安亨利建筑有限公司中标筹建。工程于1998年10月1日动工兴建,2001年3月顺利竣工,4月8日举行落成剪彩仪式。
  市博物馆新馆为四层混凝土钢筋结构,内设大、中、小6个展厅及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研究室、报告厅、办公室、电视监控中心和值班保卫室等,整座建筑坐南朝北,沿着市迎宾大道尽量舒展,最大限度地展现立面形象。在设计时,提炼了漳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因素,考虑一定的文脉性、历史性与现代化使用功能相结合进行设计。外观上,新馆的屋顶采用斜坡式琉璃红瓦,具有传统古建筑风格又不失现代气息。沿着324国道一面(北面)为新馆的正面。大门设计在二楼,楼梯用进口大理石铺设,从地面起分成二层台逐级而上,显得壮观气派。在正面的墙体两边上端镶嵌着瑞气吉祥的麒麟浮雕图案,在大门西面墙体上,还有一幅记载漳州历史文化的大型浮雕,展现漳州古朴的历史风貌。内观上,采用天井、通廊结构。天井屋顶采用透光性的钢化玻璃,使整个天井与通廊的空间明亮;一楼天井地板为漳州的象征图案:美丽的水仙花,外以圆形、方形为边饰,反映我国传统的天方地圆的观念。天井的四根柱用墨绿色的大理石装饰,整体天井结构造型和谐完美。通廊用优质木材、铁件花构成护栏。通过天井、通廊的设计,把博物馆内中的展厅与各种功能设施完美组合在一起。在主体建筑的北面、南面的空旷地带为绿化地带,也是整个工程的有机部分。整体绿化工程采用园林化设计,用绿草、各种花卉、树木、奇石,把空旷地带的环境美化成花园,将博物馆变成花园式建筑,使建筑的周围环境更好地融合为一体,成为324国道上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新馆充分发挥其收藏、教育和科研三大功能,成为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文明与科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成为增进和加强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和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博物馆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