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与东海绿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15
颗粒名称: 谷文昌与东海绿洲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4
页码: 142-145
摘要: 仅有194平方公里地的东山县。解放前,全县仅有零散的“风水林”、“护村林”计340多亩。历史上,风、沙、涝、旱灾害连年不断。刮风时,黄沙蔽日;暴雨时,遍地成涝。1950年前的近百年间,被“飞沙虎”吞没的小村庄就有11个,毁坏民房无数,淹埋耕地盐田计2万多亩。加之旧时封建制度的束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灾荒与贫穷长期困扰着这一海岛。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1952年,谷文昌任县长,把治理风沙灾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督促苗辅抓紧试验,亲自调查研究。一连串的失败,使一些人灰心;但谷文昌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于。东山人民遵照他生前心愿将其骨灰接回,安葬在海滨森林公园内。
关键词: 漳州市 谷文昌 东海绿洲

内容

仅有194平方公里地的东山县。解放前,全县仅有零散的“风水林”、“护村林”计340多亩。历史上,风、沙、涝、旱灾害连年不断。刮风时,黄沙蔽日;暴雨时,遍地成涝。夏天出门,热沙炙脚,如蚁熬热锅;冬日上路,飞沙扑面,睁不开眼。1950年前的近百年间,被“飞沙虎”吞没的小村庄就有11个,毁坏民房无数,淹埋耕地盐田计2万多亩。加之旧时封建制度的束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灾荒与贫穷长期困扰着这一海岛。
  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当时,随军南下参加解放东山的谷文昌(河南林县人),担任第二区区委书记,常深入农家田野,了解民瘼,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不久,县里派黄启宗(农林大学毕业),吴志成(助手)到西山岩垦荒营建林业苗圃,开始了育苗造林试验。1952年,谷文昌任县长,把治理风沙灾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督促苗辅抓紧试验,亲自调查研究。1954年4月,他任县委书记,通过与县委一班人商讨,统一了对治理风沙的认识。于是,他带领一支勘察队,踏遍全岛,探风口,查沙丘,查秃头山。白天下滩上山勘察,夜晚进村庄农家找民众坐谈,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风向,一堆堆沙丘的位置向背,一座座秃头山的地点、土质,详细记录,绘成简图,而后制订出治理风沙的方案。根据方案,他与县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实施,筑起沙堤39条共长2.2万米,用以拦沙。但暴雨来时,沙堤被冲溃了。他又组织群众挑土压沙种草,但大风一刮,飞沙把草埋没。他发动群众试种10多种树计10万多株,但只在山上活了一些低矮的马尾松。一连串的失败,使一些人灰心;但谷文昌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干。
  县委、县府治理风沙的决策,广大人民群众是十分拥护的。1957年春,白埕村农民在沙滩里挖出泥炭土,谷文昌把泥炭土带回住处,晒干后放进灶膛里烧。他看到微微火焰,高兴地说:“这里过去定有树林,现在也定能种树!”接着,又有人报知三年前老农林日长在白埕沙滩上种的木麻黄树有3株活着。他即带上科技人员赶到现场,经研究,认为沙滩造林以木麻黄树种合适。他把正在县里参加扩干会的300多名干部拉到那3株木麻黄边,说:“木麻黄在沙滩能种活,大家准备大干!”于是,县里组织人员培育与购调木麻黄树苗,并改在下溪建立国营苗圃。
  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荒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3月12日,谷文昌、樊生林(县长)带领县直机关干部步行4公里到白埕,同500多名群众一道种木麻黄树。全县党政军民学、男女老少青共出动上万人,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接连4天,在岛的东南部沙难上和一些山丘栽下20万多株树苗。岂料天不作美,18日气温下降,并持续一个月倒春寒,栽下的树苗大部份冻死了,许多地片竟然死绝。人们面对这一沉重打击,议论纷纷。有的叹息,有的泼冷水,有位老农还打赌说:“这沙滩若能长树,我愿从白埕翻跟斗到西埔!”谷文昌心情是沉重的,他带着林业员到死苗严重的地片细细查看。有片地栽苗1000多株,仅9株还活着,年轻的林业技术员林嫩惠心一酸,掉下眼泪,说:“这是热带树种,受不了冻啊!”谷文昌观察了那9株活苗,坚定地对林业技术员及众人说:“别难过,共产党干的是前人没干过的事业,咱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再干。现在能种活这九株树,就能活九百、九千、九万株,定能绿化全东山!”
  谷文昌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自任组长,技术员是吴志成和林嫩惠。为了掌握幼苗所能适应的气候,作了“旬旬植树”的试验。经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出沙地木麻黄造林六个技术要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夏季雨天栽苗。同时,他与白埕林业队一道,在村的北面种活20亩丰产试验林,为全县提供示范。紧接着,为重新掀起造林运动准备苗木,组织采种队外出采种,上级又支援一批从越南进口的木麻黄种子,各大队建立苗圃育苗。1959年7月建立国营赤山林场。县委还订了“国造国有,社造社有,房前屋后植树归个人所有”的政策,极大地鼓舞着人心。
  1960年夏,全县又掀起大规模造林运动了。每逢雨天,县委、县府领导人就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分头到各社队,配合社队干部组织群众种树。当年夏季共种成175条计150公里的林带,大部份成活。此后3年间,每到夏季,一下雨就全民种树,成为干群自觉行动。到1964年,全县累计造林8.2万亩,原来3万多亩荒沙滩和400多座秃头山,及各条公路路旁,都按绿化要求栽上树苗,并基本全成活。
  树苗种活后,县委、县府指示各社队建立林业队,实行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管护队伍。天旱了,人们冒烈日、踩烫沙把水挑来,一勺勺细心浇苗。小苗被风吹倒埋于沙里,就小心翼翼扒开沙、将苗扶正。沙地贫瘠,就下海捞海肥,一株株施足土肥。谷文昌还请铁匠特制一把适用锄头,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劳动。有一次,他看见几株幼苗被牛踩倒(踩着树穴),赶紧上埋,一一扶正培土。并找来放牛娃、护林员和附近群众,说:“栽活一株树不容易,是大家血汗换来的,大家要像爱护自己财产一样爱护啊!”他的言行使民众无不受感动!他还倡导各村订立护林公约,开展护林宣传,使全县人民普遍受到爱护树木的教育。
  1964年夏末,谷文昌调到福建省林业厅任副厅长后,东山历届县委、县府领导人继续将林业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不懈。1974年10月,美山大队党支部书记等干部带群众乱吹基干林带的树1800株(无批准手续)。县委书记巩鸣鹏闻讯即赶到现场,。立刻召开(在现场)全县社队干部紧急会议,县委在会上宣布开除带队乱砍森林者的党籍,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交由政法部门依法处分。此事深深教育了全县干部群众,毁林歪风不再发生。由于造林、护林、管林成绩显著,东山于1986年和1992年两次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赤山林场被林业部定为国家海滨森林公园。
  1995年,全县林业用地10.1万亩中,成林面积9.57万亩,疏林地1300亩(多为石头山),未成林造林地300多亩。此外,全县水果林1.4万亩中,有5000多亩在非林业用地。全县绿化程度为96.5%,覆盖率为34.6%。还有许多零散于“四旁”的林木果树。为今,海岸沙滩皆有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宛如顶狂风,挡飞沙的“绿色长城”。田野上的护田林带交织为网。县境所有公路旁皆林荫覆盖。沙滩、山丘皆绿树成荫。形成林带、林网、片林配套,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合理搭配,山、田、路、沙滩综合治理的林业生产体系。
  造林绿化的成就,使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战胜风沙灾害,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促进农业发展。有6000多亩沙滩被垦为农田,2.5万亩,耕地由一年一熟变二熟或三熟,有70%农田稳产高产。这个过去烧草也要到邻县割取的地方,现在每年生产5万多吨薪柴和加工用材。7条月牙形海滩,为今林带绵延,成为旅游避暑的胜地。东山,成为福建创汇农业试验区,福建旅游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口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台商、国内外游者。全县农民收入跃居全省前列(1995年人均2800多元)。造林绿化根本改善自然环境是东山解放以来的第一个飞跃;由此而带来第二个飞跃——创汇农业大发展,脱掉穷县帽,经济收入大提高;将要带来第三个飞跃——建成国际性旅游港口城市。
  1981年1月,谷文昌因病与世长逝了。东山人民遵照他生前心愿将其骨灰接回,安葬在海滨森林公园内。这绿色丰碑年年月月受到东山人民和海内外同胞的瞻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启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