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电影之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98
颗粒名称: 漳州电影之最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7
页码: 68-74
摘要: 一九一一年间,在漳州市区的“天后宫”放映过无声电影,系外国影片。在正片放映之前,先放映一些动物片。映出时,放映人员在旁解说。这是漳州最早放映的电影。由教师陈能方与教会会徒合办,陈氏系泉州人,故称“漳泉影院”。随后“星光公司”买下戏园产权,并投资扩建,于一九三一年建成,改名“光明戏院”,座位1500余,为闽南最大的戏院。这是漳州解放后培养的第一批放映员。一九五二年七月,龙溪专区电影巡回队正式成立。一九六三年下半年,漳州市文化局组建了第一个女子电影队。龙溪地区电影工作站首期放映员培训班是在一九七一年七月,于漳州南山寺开办的。
关键词: 漳州市 电影 之最

内容

△一九一一年间,在漳州市区的“天后宫”放映过无声电影,系外国影片。在正片放映之前,先放映一些动物片。映出时,放映人员在旁解说。这是漳州最早放映的电影。
  △漳州最早售票放映电影是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间,天宝人韩绥福在市区“孔子庙”的露天石埕售票放映。放映机器由人工手摇,电影是无声的,内容很短,每场观众100人左右。
  △漳州最早的附设影剧场是二十年代初创建,附设在“美浴汤房”内的益智影剧场(址即今北京路第三塑料厂薄膜印刷车间)。所映均是外国影片,无配音、画幕的外文一般观众看不懂,所以业务冷淡,不久就停业。
  △漳州最早专营电影的影院是“漳泉影院”。地址在北京路下营(现工人澡堂对面),建于一九二二年间。该影院系简单的露天围墙,有近500个座位。由教师陈能方与教会会徒合办,陈氏系泉州人,故称“漳泉影院”。
  △漳州大众电影院原名兴漳戏院,建于一九一八年间,系简易瓦木结构,座位700余,专演京剧。至一九二八年租给“星光公司”经营,改称“太古戏园”,影剧兼营。随后“星光公司”买下戏园产权,并投资扩建,于一九三一年建成,改名“光明戏院”,座位1500余,为闽南最大的戏院。
  △一九二九年漳州中央戏院(后改名为黄金戏院),放映两部无声五彩影片,片名是《乱世忠臣》《荒山游侠》。这是漳州最早放映的彩色影片。
  △一九二九年,平和县小溪镇人李茂盛(艺名李笑我),在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担任演员。曾参加《火烧红莲寺》影片的演出,还在其它片中担任角色,如扮演日本军官等。李茂盛是漳州最早参加电影演出的演员,也是我省早期的电影演员之一。
  △漳州最早放映有声电影是一九三一年,在市区光明、黄金等戏院上映的《歌女红牡丹》影片。
  △一九三二年二月六日(农历正月初一),漳州光明戏院上映美国有声五彩歌舞影片《巴黎艳史》。这是漳州最早放映的有声彩色影片。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五月初,组织红军指战员在漳州光明戏院和寻源中学大操场,观看多场电影。观看的影片有《唐伯虎点秋香》《火烧红莲寺》《白云洞》《武松打虎》《偷自行车的人》等。红军看电影,这在全国红军中还是首次。
  △今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的电影艺术家汤晓丹,是漳州华安县人。他一九三二年进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当美工师,不久即任导演,至今已导演50余部影片。汤晓丹是漳州最著名和导演影片最多的电影艺术家,也是全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
  △一九五一年七月,龙溪专署文教科根据省文教厅通知,从龙溪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中选送王养勇、沈坤成二人参加福建省第一期电影放映员训练班学习。这是漳州解放后培养的第一批放映员。
  △一九五一年八月,龙溪地、专领导研究决定向光明戏院(现为大众电影院)投资十至十一亿元(旧币),更新全套电影放映设备,实行公私合营。这是全区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戏院。
  △国办电影队最早在漳州放映电影是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由福建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二分队第3、4小队,在龙海九湖镇九湖村及梅溪村同时上映,放映国产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大西南凯歌》。
  △一九五二年七月,龙溪专区电影巡回队正式成立。谢天任队长,队员有符国栋、阮文琛、吴南堂、占金池(驾驶员),配备16毫米放映机及发动发电机各一部,地委还特地调给一辆美式中吉普卡车,在本地区各县巡回放映。这是本地区政府最早办的电影队。
  △本地区解放后县一级最早建立35毫米的电影站(院),是漳州大众电影院云霄分站(院)。站址借用原中山纪念堂,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日正式开业,负责人是林竹泉。首映影片系国产故事片《南征北战》。
  △漳州的木偶剧,最早拍摄成电影是在一九五三年春,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中国儿童剧院拍摄的《闽南傀儡戏》,其中主要节目是《大闹天宫》,谢添任导演,演员有郑福来、陈南田。
  △一九五三年三月,长泰县政府决定自办一个农村电影队,由县财政拨款购买一套16毫米放映机,并选派蔡金庆、杨居南、庄光义赴省电影训练班培训。至一九五四年六月经省文化局批准,长泰县电影队正式成立,编为福建省电影教育工作队长泰县第41小队。这是全省最早县一级政府自办的农村电影队。
  △全部由华侨投资最早建成的影剧院是漳州侨芗剧场。一九五五年初筹建侨芗戏院的资金15万余元,全部由归侨及海外华侨投资,并于一九五五年九月落成开业,专营戏剧。至一九六二年装上壹套放映设备才影剧兼营。
  △漳州最早拍摄中学生木偶雕刻艺术的影片,是漳州第一中学学生徐竹初的木偶头雕刻艺术和他们木偶小组活动的“少年雕刻家”影片。该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并编入《少先队》第3号,于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在本省上映。
  △一九五七年五月,龙溪专署文化科在地区电影队整训期间,第一次举行农村电影队宣传观摩表演。主要表演映前介绍、映中插话解说。经评比获奖的单位是:表演《马兰花开》的龙溪县第3电影队;表演《神秘的旅伴》的长泰县第117电影队;表演《怒海轻骑》的诏安县第105电影队。
  △一九五八五月,根据省文化局提出县县都要建立一个35米电影站(院)的要求,本专区从五月至十一月,先后在东山、华安、南靖、海澄、平和、漳浦和长泰各建立了一个35毫米电影站(院)至此本专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有一个35毫米电影放映单位。
  △一九五八年八月,长泰县电影第41小队首创月映91场的全省最高纪录,而后,该队又创日映45场电影的全国纪录,受到省文化局的电函祝贺。
  △一九五八年十月,根据文化部《关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自办电影放映队的通知》和省文化局发出的文件精神,南靖县奎洋公社在本专区最早办起“奎洋公社电影队”。
  △本地区最早专题拍摄木偶艺人表演艺术的电影,是在一九六二年六月,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该厂拍摄的《掌中戏》。影片主要纪录漳州木偶剧团艺人杨胜精湛的表演艺术。
  △一九六三年下半年,漳州市文化局组建了第一个女子电影队。洪毓瑄任队长,队员有唐惠芳、吴素纯,配备一套16毫米放映设备,主要活动在市郊各公社。
  △解放后全地区首家新建的专业电影院,是南靖县人民电影院。一九六四年七月,经省计委同意并拨款5万元,与本县筹资1万元。拆掉原竹蓬搭建的人民影剧场,新建人民电影院,并于翌年六月竣工。该影院有800位观众座席。
  △一九六五年,云霄县第二电影队从二月十五日开始,用板车自推自载放映设备和影片,深入农村巡回放映,被群众称为“乌兰牧骑式”的电影队。这是全地区最早自运自载映出的专业电影队。
  △我市解放以来(六六年以前)规模最大的一次科教影片汇映,是一九六五年七月四日,省文化局、科协、贫下中农协会,总工会,教育厅联合在我市举办的“科教影片宣传周”。有城市和农村28个放映单位参加,放映《不平静的夜》等40多个科教影片节目。
  △全地区县一级最早自办放映员培训班是一九七〇年十二月,龙海县电影公司开办了第一期放映员培训班,有9名学员参加培训,教员全部由本县老放映员、修理员和检片员担任。
  △一九七〇年十二月,省文化局赠送给华安县8.75毫米电影放映机和脚踏发动发电机各一台。这是全地区第一台小型电影放映机。
  △龙溪地区电影工作站首期放映员培训班是在一九七一年七月,于漳州南山寺开办的。修业期三个月,参加培训的学员75人,主要教员有林培坤、李恒业。
  △一九七一年十月,南靖县建立两个8.75毫米电影队,编为县第8、第9小队,分别在山区的南坑、梅林两个公社巡回放映。这是全地区最早创办的8.75毫米电影队。
  △本地区最早上映宽银幕电影是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在漳州市区建筑工人俱乐部等影院上映的朝鲜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
  △全地区自办放映员培训班最多的县是龙海县电影公司。从一九七0年到一九八五年,先后办了九期,培训放映员237人。
  △漳州市电影售票放映场观众数最多是一九七八年七月,漳州大众电影院把放映座机装在汽车上,到市人民体育场售票放映,观众最多时一场达五千余人,放映的影片是《红楼梦》。
  △一九七七年八月,平和、龙海的电影院最早实行“敞开大门、凭票进场、不检门票、对号入座”新的影院管理制度。
  △漳州最大的露天影院,是一九七八年夏天开辟的“公园露天电影院”座位数2500位。后为满足观众夏天看电影的需要,把座位数增加到3000个。
  △漳州室内观众厅座位数最多的影院,是漳州市人民剧场。总计有1972个观众座席。
  △一九七九年,龙海县程溪镇塔潭村办起了漳州最早的一个夫妻电影队——塔潭村电影队。队长是丈夫欧阳木根,妻子欧阳月青当队员。
  △漳州市最早具有空调设备的影院是漳州大众电影院。一九八二年四月,由省电影公司投资10万元、大众电影院投资4万元,自行设计安装F25万大卡水冷式空调设备,并于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全部完成投入使用。
  △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漳州东风电影院在全地区率先放映立体电影《欢欢笑笑》。并于一九八四年四月组织一个放映组,携带立体电影设备、影片到地区九个县巡回映出。东风电影院放映立体电影,在全省是继泉州之后与福州、厦门同时上映的。
  △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一日,漳浦县长桥公社锦江大队影剧场,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给幼儿班及中、小学生共1000多人放映电影。下午3时50分左右前排上空屋架突然断拆塌落,造成师生225人被砸,重伤29人,死亡5人。这是全地区电影放映中发生最严重的伤亡事故。
  △至今漳州最大的电影海报宣传画,是一九八五年十月上映《中国革命之歌》影片的宣传画。该画由侨芗剧场宣传员方文河创作绘制,大众电影院宣传员张伟宁协助制作,画长18米,高8米。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六日,《中国革命之歌》影片在漳州市区八家放映单位上映,创下一天放映56场的最多场次。
  △一九八五年十月,福建环球全景电影院在漳州侨芗剧场放映一百八十度全景电影。上映70毫米美国惊险影片《波音747飞行》《惊险奇观》。这是漳州首次上映全景电影,也是漳州至今放映拷贝最大的影片(70毫米)。
  △一九八六年九月,华安县电影公司为加强对农村电影队的科学管理,率先与湖南省南县电子仪器厂联系,由该厂派技术员并随带电影放映“计时器”来县,对16毫米和8.75毫米放映设备进行安装。这是全市最早安装使用“计时器”的县。
  △一九八七年九月,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影公司武汉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电影管理、技术专业班,学制二年。诏安县电影公司吴铭芝、漳浦县电影公司陈跃辉两位被录取参加学习。这是本市首批参加电影专业大专班学习的学员。
  △一九八七年全市电影发行收入,首次突破三百万元大关,超额完成任务8.9%,增长率居全省第一。
  △一九八八年八月,漳州大众电影院投资23.5万元,购买一套美国“西电”立体声电影还音系统设备,九月二十四日安装调试完毕,于九月三十日首映美国立体声故事片《霹雳舞》《健儿春色》。这是全省继泉州人民影院之后第二家拥有立体声设备的电影院。
  △一九八八年,芗城电影公司最早实现县一级年电影发行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全年电影发行收入达1,025,727元)。尔后的三年亦均突破百万元。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日,漳州大众电影院在全市最先实现“氙灯化、软席化、空调化、立体声化”的四化电影院。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