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开展除害灭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94
颗粒名称: 大规模开展除害灭病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解放前,城乡环境卫生极差,传染病猖獗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鼠疫、天花,霍乱三大烈性传染病几乎年年发生和流行。据调查,鼠疫流行达67年之久,蔓延523个乡,1757个村,病亡人数达93554人,每当疫病流行季节,人人谈鼠色变,无心生产,扶老携幼,逃亡异乡。建国后,我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普遍推行接种牛痘、鼠疫、霍乱等生物制剂,严格控制疫情和病区彻底消毒处理,至1952年就先后消灭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其他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也逐步得到控制和消灭。
关键词: 漳州市 开展 除害 灭病

内容

解放前,城乡环境卫生极差,传染病猖獗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鼠疫、天花,霍乱三大烈性传染病几乎年年发生和流行。据调查,鼠疫流行达67年之久,蔓延523个乡,1757个村,病亡人数达93554人,每当疫病流行季节,人人谈鼠色变,无心生产,扶老携幼,逃亡异乡。建国后,我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普遍推行接种牛痘、鼠疫、霍乱等生物制剂,严格控制疫情和病区彻底消毒处理,至1952年就先后消灭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其他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也逐步得到控制和消灭。
  血吸虫病在我市流行已达500多年历史,疫情严重地区,家毁村废,人丁锐减,劳动力受到推残,如漳浦县田寮村,原是个500多人口的大村,由于血吸虫病流行,解放初期,全村仅剩下142人,其中将近一半是血吸虫病人。当地有民谣:“黄酸大肚不成丁,田园半荒半收成,有男不娶田寮女,有女不嫁田寮人”。1954年全市开始调查摸底,基本澄清漳浦、云霄、龙海、华安四个流行县的病区,共15个乡、58个村,213个自然村,孳生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面积达2710815平方米,病患者2630人,病牛1001头,流行区共有8万多人口,为山丘型复杂地域。经过数十年坚持斗争,反复防治,分批分期治疗病人和病牛,改变疫区环境条件消灭钉螺,至1985年经省派员考核鉴定,四个县已达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要求。此外,解放前高度流行的疟疾,也达到基本控制。
  我市为福建省麻疯病的高发区,病人数占全省的30%,旧社会医药匮乏,任其自发自泯,无可奈何,许多患者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致使肢残形陋,群众见而生畏,把麻疯病视为“恶疾”、“绝症”。从50年代起,我市就开始普遍调查,并在高发地区龙海、诏安、东山、漳浦等县设立麻疯病院,建立麻疯村收容病人,入院病人享受免费治疗,生活费用由政府提供,至1987年已治愈注销病人7961人,占病人总数(8178人)的98.5%,发病率从28/10万降至1.68/10万,至此本市已完全控制麻疯病,并向消灭麻疯病目标前进。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