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93
颗粒名称: 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据1950年统计,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1所,病床97张,医务人员106人。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一方面根据地域和保健的需要,在接管旧机构的同时,着手建立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机构;另一方面,把分散在各地的个体开业医生组成联合诊所,在人口集中的市镇、农村,边远的山区、老区和大型工矿、企业、学校等设置卫生所,中心卫生院,医疗所。截至1990年底止,全市各类医疗机构达3088所,其中市级8所。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基本改变城乡缺医少药的局面。
关键词: 漳州市 医疗卫生 机构发展

内容

解放前,漳州的医疗机构主要是私人开业的中药铺和少数西医诊所,教会办的漳州协和医院,漳浦源梁医院,平和救世医院等,这些医院规模小,设备差,人员少,有的院址就利用当地祠堂、庙宇,医疗器械简陋,药品奇缺。据1950年统计,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1所,病床97张,医务人员106人。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一方面根据地域和保健的需要,在接管旧机构的同时,着手建立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机构;另一方面,把分散在各地的个体开业医生组成联合诊所,在人口集中的市镇、农村,边远的山区、老区和大型工矿、企业、学校等设置卫生所,中心卫生院,医疗所。截至1990年底止,全市各类医疗机构达3088所,其中市级8所(市医院,市中医院,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院,医学科学研究所,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修配所和卫生学校)。县级41所(县综合医院13所,中医院10所,防疫站10所和妇幼保健站6所,卫生学校2所),其他卫生机构9所,乡(镇)卫生院115所,村保健站2915所。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基本改变城乡缺医少药的局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人员队伍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高。1990年,卫生工作人员达104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939人,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84.73%,获得卫生高级职称的152人,中级职称的937人,合计108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12.71%,初级技术职称6043人。各类病床7296床,比1950年增长74.9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