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糖厂发展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88
颗粒名称: 漳州糖厂发展史略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8
页码: 19-26
摘要: 漳州糖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酸法甘蔗化工综合糖厂,是国内大型一类企业和全国轻工重点骨干企业。占地面积近1平方公里,现有职工3343人,下辖5个分厂,4个车间,2个公司,19个管理处室,以及子弟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各1所。漳州糖厂日榨甘蔗6500吨,日加工原糖1500吨,每小时发电量2.1万千瓦、供水量5000吨。产品有白砂糖、酒精、木糖、纸浆板、油光纸、液体二氧化碳、饲料酵母等15种。年创产值超2亿元,税利超5千万元。1990年被列为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全国制糖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漳州糖厂原名漳州糖纸联合企业。1959年10月1日,漳州糖厂电厂3000千瓦的1号机组投入生产。
关键词: 漳州市 发展 史略

内容

漳州糖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酸法甘蔗化工综合糖厂,是国内大型一类企业和全国轻工重点骨干企业。占地面积近1平方公里,现有职工3343人,下辖5个分厂,4个车间,2个公司,19个管理处室,以及子弟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各1所。漳州糖厂日榨甘蔗6500吨,日加工原糖1500吨,每小时发电量2.1万千瓦、供水量5000吨。产品有白砂糖、酒精、木糖、纸浆板、油光纸、液体二氧化碳、饲料酵母等15种。年创产值超2亿元,税利超5千万元。1990年被列为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全国制糖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
  一
  漳州糖厂原名漳州糖纸联合企业。1958年2月,由轻工部组成糖、纸、电筹建处,同年5月27日破土动工。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头顶烈日,脚踏荒野,在这近1平方公里的古塘山,翻开了漳州糖厂历史的篇章。
  建厂时期,为解决国家物资供应不足的困难,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的精神,自己筹建水泥厂,基本解决了基建需要。在地方性土建材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自办石料厂2个,生产各种规格石料5万立方米,自采石砾4876立方米,自采河卵石600立方米;自建窑砖厂1个,经多次试验获得成功,日产17万块砖;同时组织力量上山砍伐毛竹9万多根,解决了土建用竹的困难;为解决运输工具不足,还自制独轮车800部。全厂职工以满腔热情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基建工程的胜利完工。
  1959年10月1日,漳州糖厂电厂3000千瓦的1号机组投入生产。之
  
  前,水厂已开始供水。12月28日,历经一年又八个月的艰苦奋斗,漳州糖厂终于建成投产了。
  1962年下半年,工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形势开始好转。漳州糖厂也进入了恢复生产时期。厂部和厂党委号召全厂职工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各车间组织劳动竞赛,各岗位进行上下班次对手赛。车间职工贴出了“抛亏帽,同心共协力;突指标,榨毕庆大功”的对联,全厂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63年实现了:
  总产值738.9万元,超额完成国家计划42%。
  利润76.5万元,增长47%。
  劳动生产率6167元,超额59%。
  糖成本506元/吨,降低35%。
  在1963年——1966年四个榨季,实现总产值6121万元,税利5843万元,特别是1965——1966年榨季,实现劳动生产率2.5506万元/人,糖成本316元/吨,开创了建厂18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1965年7月,漳州糖厂开始实验中间汁碳酸法生产。同年11月28日——12月17日进行了试生产,并获得成功。从混合汁碳酸法生产改为中间汁碳酸法生产后,糖澄清效果好,钙盐少,还原糖破坏少,废蜜产率低,原材料消耗少,优级糖占总成品白砂糖的70%以上。中间汁碳酸法生产使企业生产质量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也给漳州糖厂带来了严重灾难。尽管“四人帮”反革命路线十分猖獗,广大职工自觉地进行抵制,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最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并且取得了进展。十年中,糖生产产值保持在900——2000万元之间,其中1972年达到3500万元左右,制糖利润保持在10—40万元之间。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糖厂始终没有停产和亏损。十年动乱中,漳糖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研究蔗渣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进展,成功地经过水解提取木糖,成为全国首家利用蔗渣生产木的企业。20多年
  来,漳州糖厂独家利用蔗渣生产木糖,产品全部出口创汇。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厂部和厂党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带领广大干部和职工集中主要精力,努力把糖厂建成大庆式的现代化制糖基地。共同的奋斗目标,使全厂职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步调,对促进安定团结,调动大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77——1979年,漳州糖厂进行挖潜改造,以期达到日榨蔗3000吨。这是打倒“四人帮”之后的一场硬仗。
  三年的挖潜改造,取得投资省、速度快、效果好的优异成绩。1977年投资40万元,日榨蔗从1824吨提高到2066吨;1978年投资65万元,日榨蔗提高到2206吨;1979年投资238万元,日榨蔗达3000吨。三年间投资343万元,日榨蔗提高了1170吨,比国家新建一座同等规模的糖厂节约投资900——由于进行挖潜改造,保证了均衡生产,1000万元。稳定了质量,优级糖率达83.8%,荣获轻工部“优质证书”和省经委授予的“质量信得过”称号。
  漳州糖厂在整顿企业,挖潜改造中,得到了发展。1980年4月,漳糖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同期,漳糖被评为全省经济效益第一名。甘蔗含糖份、白砂糖产率、总收回率、优质品率四项名列全国第一名。白砂糖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是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也是全国同行业的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中,白砂糖优质率96.90%,黄砂糖比率1.26%,甘蔗渣水份45.6%,标准煤与蔗比6.27%。上述四项指标均突破漳州糖厂历史的最好水平。与全国同行业19家2000吨以上糖厂12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列为上游水平(前7名)的有7项,中游水平(前14名)的有4项,下游水平(15名以后)的仅1项。此时,漳州糖厂已进入全国同行业的中上游行列。
  1981年,漳州糖厂制糖系统扩建一列新机。在扩建中,漳糖自制
  设备81项,304台,自己安装533台,经16.5个月施工完成,节约资金千万元。1982——1983年榨季新机正式投入使用,创造了2000吨/日的糖厂基建安装记录,实现一次试车成功和第一罐糖合格的目标。
  1983年,漳糖组织一支技术骨干队伍奔赴漳浦,支援新建的鹿溪2000吨/日糖厂的建设,圆满完成该厂制糖和供水系统设备的安装任务。此后,又多次派出技术骨于支援云南弄章糖厂和非洲塞拉利昂糖厂。
  漳州糖厂在搞活企业的探索中,取得这样一个共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关键在于认真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深化内部改革,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使1984年——
  1987年,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三同步、效超速。
  三
  1988年,漳州糖厂与市政府签定了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由于各种原因,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首先是甘蔗原料大幅度减少,即由承包三年(1985——1987年)的142万吨,减少到承包三年(1988——1990年)的76万吨,下降46.5%。二是由于蔗量锐减,严重影响综合利用生产。三是原料、辅助材料涨价,成本增加。四是产品滞销,资金紧缺。面对严峻的形势,漳州糖厂坚持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承包机制,推动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变厂长承包责任制为全员承包责任制。厂部将各项承包指标分解为具体的定量指标,层层落实到班、组、岗位,并根据不同车间(分厂)的不同生产特点,分别实行“超产提成,节约奖励”;“上缴利润递增,包干超利分成”;“利润基数浮动,超利分成”;“任务包干,工资总额包干”;“定额补贴,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多种经济责任制。每年根据形势的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承包基数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构成了一级法人、二级经营、相对独立的经营模式,建立起纵横交叉、互相制约的目标管理体系和责任制考核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党政工在职代会上签订共保协议。与此
  同时,在全厂推行风险抵押承包,从厂长到职工分别按七类(从1000元——100元依次逐级递减)抵押。规定在年终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发给奖金,完不成的,按一定比例从风险金中扣抵。
  在精简机构,合理定员的基础上,经厂职代会通过,彻底打破了干部和职工之间的界限,实行了先处室后车间、先管理人员后操作人员的劳动组合。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在中层领导和一般管理人员组合中,采用招聘、选聘相结合;自荐、推荐相结合;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择优聘任的方法。在公开招聘中,全厂每一个职工,不论是工人、干部,都可以跨部门进行公开竞争。几年来,漳糖公开招聘22批116人。通过聘任制,搞活了企业人事工作,破除了“职务终身制”,搬掉了“铁交椅”,初步做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工能干,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资的激励功能,1978年以来,漳州糖厂实施了以岗位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自1990年底起,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打破了不同岗位同一报酬的“大锅饭”,也打掉了同一岗位,技能不同,报酬相同的“小锅饭”,做到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岗位变化,工资随变;技能低,工资低,技能提高,工资增加,使过去的“三个倒流”变为“三个回流”。这次改革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国家劳动部将漳州糖厂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
  几年来,漳州糖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加强职工教育,培育四有新人,造就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1990年大专以上文化度的职工从1980年的占职工总数4.5%增至14.1%,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从20%增至48.5%。1991年操作工1008人参加中级技术达标培训考试,合格率90%,管理人员432人参加现代化管理培训考试,成绩优良的占95%。在劳动生产率方面,1986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6万元/人年,1991年提高到6.88万元/人年。
  1988——
  1990年的两年间,漳州糖厂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449
  万元,引进并推广先进技术14项,完成技术改造工程9大项,开发出精制木糖、饲料酵母等9种新产品,实现了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被授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称号。
  1991年5月,漳州糖厂召开第十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充分肯定了“科技进步,企业管理,职工教育”是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三件宝。
  此外,漳州糖厂还善于把更新、改造、降耗,作为推进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先后完成10多项较大的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如1988年,淘汰了两台热效率为65%的20t/h竖并煤粉炉,更新一台35t/h渣煤两用炉,投产后每年节约原煤18000吨,节约生产费用270万元,使百吨蔗耗标煤低于国家一级企业的水平。
  1988年,漳糖紧紧抓住有力契机,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洽谈,大胆地以加工费低于其他糖厂的条件,承接了第一条进口原糖船加工复出口任务。当时,由于加工原料设备不全,没有解决砂粒均匀度的复筛设备,工人、技术员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开展工艺技术攻关。没有原料仓库,三四万吨原料堆放在露天,机关科室、学校、医院全体总动员,昼夜轮班保管。遇大风雨,全体出动,加盖帆布。靠全厂职工开动脑筋和通力合作,结果以优质和信守合同赢得了中粮公司和外商的信赖。接着,漳州糖厂又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开辟北方、南方和香港华闽公司三条原糖来料加工渠道,每年加工原糖10多万吨。过去半年忙半年闲,如今变成了全年生产全年大忙。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糖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8年,漳州糖厂在甘蔗原料减少42.8%的情况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成为漳州第一家实现亿元产值的企业。1990年完成产值2.15亿元,利税突破5000万元大关,八大技术经济指标全部达到和超过国家一级企业考核标准。第一轮承包的三年与承包前三年相比,产值增长24.7%;利税增长39.8%。新增固定资产增长138.5%,职工收入增长75.6%。漳州糖厂被省政府授予第一轮经
  营承包的先进单位的称号。
  四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厂党委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以这一基本路线来统一全体党员和职工的思想。对历次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厂党委对中层以上领导都进行脱产轮训,要求带头学习,深刻领会,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广大职工则进行专题宣讲,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策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培育企业精神。1987年经职代会通过,确定“争第一,比贡献”为企业精神,“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厂风。要求每一个职工争创一流工作成绩,比职工对企业的贡献,比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围绕企业精神,在党、团员中开展了“为党争光辉”、“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全厂职工中开展“满意在漳糖、奉献在漳糖”活动。
  1991年,漳州糖厂开始第二轮承包经营。承包一年来,产值、利税和综合利用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同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乔石莅厂视察,对漳州糖厂依靠工人阶级、依靠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绩,表示满意。《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工商时报》、《市场报》先后以《在改革中振兴的社会主义企业》、《一个具有综合效益的成功典范》、《社会主义企业是职工的家》为题,对漳糖作了系列的报道,并发表《关键在于发挥优势》的评论员文章。《福建日报》将漳糖列为重点宣传的典型企业,刊登了《不倒的富翁——来自漳州糖厂的报告》及评论员文章《一个充满活力的国营企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福建省电台、电视台和厦门、漳州电视台也多次报道有关漳糖的新闻和播放反映漳糖专题片。
  12年来,漳州糖厂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省、部、全国思想政治工
  作优秀企业,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轻工部优秀质量管理企业”,“全国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现代化优秀奖”、“福建省完善承包制先进企业”、“福建省深化改革先进单位”,“轻工部推动科技进步金龙腾飞奖”,“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全国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二级企业”、“国家节约能源一级企业”等50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章唐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