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组织社员下乡修造农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84
颗粒名称: 四、大力组织社员下乡修造农具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1963年,全区在集中人力物力大造抗旱农具的同时,还建立了844个农具修配站(组),组织3358人,下乡修理农具,做到服务上门。漳浦县赤湖公社手工业社,设有6个站、18个流动组,做到队队有流动组,村村任务包干。漳浦旧镇铁木社员在抗旱时随带工具在田头修配,秦溪大队一架坏了的水车放田头,工人们见了马上修理好。待生产队派人要将水车扛到旧镇去修理时,见水车已修好,甚为奇怪。后来才知是旧镇铁木社社员修的,非常感激。1965年,全区对农村修配网点进行调整,使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全区网点保持500多个,1700多人,全年共修配竹木农具81万件。特别加强了边远地区和新建工地的修配工作。老区农民称他们象“当年游击队,吃大苦,耐大劳”。
关键词: 漳州市 社员下乡 修造农具

内容

1963年,全区在集中人力物力大造抗旱农具的同时,还建立了844个农具修配站(组),组织3358人,下乡修理农具,做到服务上门。
  一些原来手工工人不去的边远山区,也设有流动修配组。有的修配站(组)做到边修配,边了解情况,边供应,对指导农业生产、便利农民起了良好作用。漳浦县赤湖公社手工业社,设有6个站、18个流动组,做到队队有流动组,村村任务包干。群众反映说:“制新修旧站组包,村头叫人人随到,产品质量件件好,今年抗旱免烦恼”。
  1964年,据全区不完全统计,共组织铁木竹农具修配站(组)448个1449人。全年共修铁木竹农具126.24万件。下乡修配一般做到服务上门,实行“三包”,公开牌价。长泰县陈巷公社综合社采取定点修理,实行发票制,服务周到,群众欢迎。工匠曾生发,每天晚上趁生产队开会了解需修情况,次晨登门收活,修好晚上送回,被农民称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漳浦旧镇铁木社员在抗旱时随带工具在田头修配,秦溪大队一架坏了的水车放田头,工人们见了马上修理好。待生产队派人要将水车扛到旧镇去修理时,见水车已修好,甚为奇怪。后来才知是旧镇铁木社社员修的,非常感激。
  1965年,全区对农村修配网点进行调整,使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全区网点保持500多个,1700多人,全年共修配竹木农具81万件。特别加强了边远地区和新建工地的修配工作。平和芦溪铁器社在农村分片设点,到生产队巡回修配,风雨无阻。老区农民称他们象“当年游击队,吃大苦,耐大劳”。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启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