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证重点,打歼灭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81
颗粒名称: 一、保证重点,打歼灭战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1963年,龙溪地区遭到百年未有的大旱,保证及时提供足够的抗旱工具、农具,支援农业抗旱春耕,就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重要的紧迫任务。在毛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谷箩、谷达需要,集中人力进行生产。漳州、龙海方面增加谷达生产,生产人员由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全年生产谷达45000件。旱情解除后,则将木农具工人转到生产谷桶、风柜上去。特别在夏秋二季收割之前,集中力量修造谷桶和风柜。漳州木桶社和水车社70%以上技工生产谷桶1200多个,风柜595架。当年六种重点农具分别超年计划115—305%,与1963年比除水车、谷达有所减产外,其他4种增长27—66%。
关键词: 漳州市 保证重点 打歼灭战

内容

1963年,龙溪地区遭到百年未有的大旱,保证及时提供足够的抗旱工具、农具,支援农业抗旱春耕,就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重要的紧迫任务。
  为更快、更好完成这一任务,各地加强领导,纷纷成立支援春耕抗旱办公室或组织工作组专门负责,社员的生产情绪高涨,日夜加班,赶制水车、戽桶。漳浦赤湖铁木社提出:“铁木抗旱工具,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供应。”年过七十的社员许东彬天天坚持加夜班,制造水车30多架。许多农具生产社,在赶制农具的同时,还抽出一部份力量和其他行业的社员一道,帮助生产队车水灌溉,挖井开渠、封溪堵河。
  全区动员了几乎所有的木器工人和一部分其它人员,投入到抗旱斗争中去。全区投入修造农具、抗旱工具的有204个社、组,4638人。
  
  其中水车生产人员由198人增加到800多人。云霄县原有一个水车社24人,后把建筑木工、家具、木桶、木屐等行业都组织起来,近200人大造水车,水车日产量由原3架增加到16架。人员增加,技术不熟练,就加强技术指导,采用老带新、师带徒、合理分工、流水作业,技术高的做成品,技术低的做半成品或零件等办法解决。这一年全区制造水车3595架,戽桶、吊桶等提水工具10万多个,保证了抗旱需要。
  1964年,全区把农业生产大量需要的谷箩、谷达等农具作为重点战役来抓。在毛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谷箩、谷达需要,集中人力进行生产。谷箩产区南靖县组织80%以上竹器工人投入做谷箩,全年生产12450担。漳州、龙海方面增加谷达生产,生产人员由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全年生产谷达45000件。
  谷桶、风柜、水车等农具,因生产能力不足,则根据农业生产急需的时令,人力作相应配置。在4—7月间抗旱紧张阶段,将一部分木家具生产停下来,集中力量修造水车、戽斗等抗旱农具,全区生产水车工人由200人增加到600人,生产水车1904部。同时修配很多旧水车及其他抗旱农具,保证抗旱需要。
  旱情解除后,则将木农具工人转到生产谷桶、风柜上去。特别在夏秋二季收割之前,集中力量修造谷桶和风柜。漳州木桶社和水车社70%以上技工生产谷桶1200多个,风柜595架。锄头、禾刀也作为重点来抓。当年六种重点农具分别超年计划115—305%,与1963年比除水车、谷达有所减产外,其他4种增长27—6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启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