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出口粮油食品知多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79
颗粒名称: 漳州出口粮油食品知多少?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漳州出口粮油食品知多少?新中国成立初期,漳州一些土产如花生、葱头、蒜头、鲜果、干果、白木耳、蜂蜜、活猪、活禽等继续由厦门出口,畜产品毛、皮等调上海出口。既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也与苏联贸易。自1957年成立国营外贸机构至1979年的22的年间,龙溪地区(漳州市)外贸工作主要是扶持生产,组织货源,收购调供口岸公司出口。这期间,全地区出口商品收购额61900万元,每年平均仅2950万元。自1980年贯彻中央50号文件,漳州建立口岸,省下放给地区一部份商品的出口经营权,促进了外贸业务的发展,1980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突破一亿关,比1979年增长48。各种商品的出口额普遍增加。速冻芦笋受到美国抵制,却畅销于法国。
关键词: 漳州市 出口 粮食

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漳州一些土产如花生、葱头、蒜头、鲜果、干果、白木耳、蜂蜜、活猪、活禽等继续由厦门出口,畜产品毛、皮等调上海出口。既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也与苏联贸易。
  自1957年成立国营外贸机构至1979年的22的年间,龙溪地区(漳州市)外贸工作主要是扶持生产,组织货源,收购调供口岸公司出口。这期间,全地区出口商品收购额61900万元,每年平均仅2950万元。自1980年贯彻中央50号文件,漳州建立口岸,省下放给地区一部份商品的出口经营权,促进了外贸业务的发展,1980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突破一亿关,比1979年增长48。55倍。自1981年至198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收购额达65979万元,每年平均13194万元,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增长97.22%。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结束了过去五年收购总额徘徊在一亿二千万左右的局面,出口收购总额近二亿元。
  随着轻工业的发展,漳州高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改变,1986年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及其加品在收购总额比重中,已由上年的88.28%降为76.38%,轻工、纺织、化工、建材、五金、矿产等工业产品则从
  10.6%提为23.6%。
  各种商品的出口额普遍增加。1985年全市列为“百万元小拳头出口商品”的有22种,1986年增至33种。过去有些不大引人注目的商品如花生仁、皮蛋、咸蛋、蘑菇干片、银耳、兔毛、人造革、尿布、芒制品、渔网、渔钓等收购额也从几万、十几万元猛增到一百万以上。
  1986年新建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当已有部份投产,如以华福来皮件厂为龙头的人造革包出品专厂新办三家分厂,下半年就开始提供产品出口;平和绿芦笋生产基地开始提供原料笋供急冻出口;南靖、平和、龙海、华安等处养鳗基地已建成百余亩,开始提供活成鳗出口;龙海县新办的二次硫化鞋也于1987年开始出口。
  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在统一对外的原则下放开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漳州市增加11家具有对外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和出口生产厂。同时,各县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特别是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创汇农业取得显著效益,为扩大出口创汇增强后劲。
  1989年漳州市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对外展销会,扩展了业务。2月份组织9个单位赴新加坡参展,成交400多万美元;8月份组织15个单位赴美国洛杉机参加“89中国商展”,成交1000多万美元,其中玫瑰工茄、包袋、花釉陶、文教用品等都是首次直接打入美国市场;第66届广州交易会上成交1000多万美元。
  1989年北京发一反革命暴乱,漳州对外贸易仍继续保持好势头。出口商品有柑桔、草酸、木糖、食品罐头、猪肉制品、桂圆肉、鸡毛扫、鸡毛串、文教用品、瓦楞纸、塑料制品、香料油、柠檬酸、刺绣品、八宝印泥、石雕、纸箔、蜡烛、水仙花、黑木耳、速冻芦笋、蘑菇干片、紫菜等
  100多个品种。销售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速冻芦笋受到美国抵制,却畅销于法国。外商照旧在漳州合资办厂做生意。其中有一位台商吕先生一年间来漳州三次,做五笔生意,金额共17.13万美元。
  1990年漳州市出口收汇获得较大发展,一大批“三资”企业建成投产,其出口创汇额已占全市出口总值三分之二。沿海对台小额贸易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也有较大进展,共争取使用国家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外汇二项目17万美元,争取使用省出口创汇基金追补项目二个52万元、市出口创汇基金七项86万元。各外贸企业注意发挥本地优势,加强工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生产,千方百计开拓新的拳头产品,扩大出口渠道。如市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抓住箱包这一新品种,通过合资、参股支持出口生产企业等方式,发出口商品生产。该公司全年出口创汇33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77%,其中仅箱包类就创汇60多万美元,成为一个新的出口拳头产品。自1986年至1990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漳州市出口创汇更上一层楼,出口商品收购额在50万以上的品种不断增加。
  以上是出口商品概况,那粮油食品是我区主要出口商品,究竟有多少?下面作简要介绍。
  生猪。生猪为本地区的大宗出口产品,主要运销香港。在本地区未有出口经营权以前。由县外贸机构负责扶持生产、收购,调拨给厦门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出口。在1985年以前,本地区年出口生猪数万头。除龙海县靠近厦门部分以瘦肉型猪供厦门出口外,其他各县无瘦肉型猪出口。本地区生猪不能多出口的原因在于瘦肉型猪发展缓慢,大肥猪在香港市场不受欢迎,以至生猪在本地区失去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的地位。本来本地区供港活猪占全省80%,至1987年降为
  14.29%。后来瘦肉型猪逐渐发展,1990年出口才开始有所回升。
  活家禽。家禽包括鸡、鸭、鹅等。本地区解放后历来每年出口少时
  
  十多万只,多时40多万只。1983年12月26日,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根据中央限制高亏出口的精神,以活鸡鸭属于高亏出口商品,决定1984年不再出口。本地区尚有已订购出口的活鸡34500只,活鸭6000只,由产地转内销。地区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为减少养户损失,拨给一次补助原粮(供应指标)1550吨,化肥(供应指标)152吨,规定每只供应原粮9市斤、化肥1斤,作为补贴。1984年无出口,1985年还有出口3.74万只,以后无出口。
  活牛。本地区活牛解放后历年出口多时一千多头,少时数十头,1972年仅17头,1973年起无出口。活羊。本地区活羊解放后历来每年出口多时8—9百头,少时数十头,1971年起无出口。
  鸭蛋。本地区鲜蛋在香港市场很有名气,由于鸭蛋产于滨海鱼米之乡,特别是龙海县金定鸭蛋品质优良,而且新鲜度高,所以为消费者所欢迎。1984年因配额限制,全地区只收购32.55万斤蛋出口。产地与厦门口岸公司联系,就地加工咸蛋、皮蛋267.22万枚,收购提供出口。以后鲜蛋大都加工为咸蛋、皮蛋出口,在香港也很受欢迎。1986年全地区收购咸蛋552.85万枚,自营出口186.91万枚,馀者皆由厦门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出口。漳浦沙西一带,许多咸蛋由广东方面收购出口。
  猪肉制品。漳州猪肉制品有肉酱、香肠、肉干、肉松、肉脯等,以龙海石码镇所产最著名,生产历史悠久,尤其“石马牌”肉松、肉脯畅销远近,在海外甚受欢迎,1987年销香港、新加坡等地86吨,收汇33万美元,1989年出口增加,销售地区扩大,5月间首次销往南朝鲜。本地区历年猪肉制品口量数十吨不等,最多时一百多吨。
  食品罐头。闽南罐头厂以厦门(Q2)、漳州(Q3)二厂为最,年产量各1—2万吨,泉州(Q6)、常山(Q11)、南靖(Q14)、漳浦(Q19)等厂次之,年产各数千至一万馀吨。稍后又有东山、云霄罐头厂,产品均主要外销。其他小厂甚多,产品主要内销。也有不少乡镇罐头厂的产品以优
  质打进国际市场,龙海颜厝的紫山罐头厂及市区芗城罐头厂为最著名。闽南食品罐头畅销于美国、西德、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历年本地区罐头输出量自数百吨至数千吨,随着生产的发展,八十年代增至二万多吨,最高年份3万多吨。主要品种有蘑菇罐头、水果罐头、清水笋罐头、芦笋罐头、冬笋罐头、鲜草菇罐头等。
  柿饼。本地区柿子主产地在龙海、诏安二县,一向有加工成柿饼的习惯,销售国内外。1957年出口95吨,1958年增加到126吨。以后每年出口数十吨左右。1981年起无出口。
  柑。自清末民初本地区柑桔已大量外销,北部(自漳浦官浔以上至华安)由厦门转口,南部(自旧镇以下至诏安)由汕头转口,并直运香港。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主销苏联,六十年代主销香港,当时由省下达收购任务,分配各县完成。1984年本地区柑桔第一次从石码装船直运香港474.79吨,这比从厦门转口便利得多。“漳州芦柑”也开始在香港小有名气。但由于不能均衡到货,卖价受影响。1986年改海运为陆运,缩短周转时间,减少霉烂,效果较好。以后每年自营出口1千多吨至2千多吨,主销香港。自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本地区柑桔通过各种渠道输往北方,间接从边境销入苏联,无从计数。
  鲜荔枝。荔枝登场时间短,外销期不长。产地限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福建盛产于莆田至诏安的闽南沿海地区。鲜荔枝既可销又罐头原料,晒干后属滋补佳品,耐藏利于运销,终年行销南北。居于以上几种原因,本地区虽是荔枝主产地,但鲜果出口量不多。尤其抗战期间外销阻滞,价格低落,荔枝树大量砍伐,元气大伤。至1957年鲜果才出口95吨,1958年720吨,1959年96吨,1960年、1961年都无出口。出口的鲜荔枝都是“乌叶”品种。而产量较大的“兰竹”(难得)品种因皮易干变被认为不宜运输出口。该品种汁多肉厚核小,甜酸适度,风味与广东“福米糍”荔枝相似,1962年本地区首次收购出口350吨,在香港极受欢迎,卖价高。香港《大公报》报道:“昨从福建运来一批‘兰竹’荔枝,是近年来出口果品之一。这种荔枝个子大小和外型
  都与广东‘糯米糍’荔枝相似,肉厚核细,味甜,最大特色是水份充足,故果品商店与国货公司商人均采购,每司码担以68港元成交一千多件”。1962年本地区鲜荔枝出口增加到1512.85吨。至1979年,本地区鲜荔枝都由厦门口岸公司海运供应港澳,由于运输时间长,色泽、风味不能保鲜,卖价下降,因而出口数徘徊不前,1980年甚至停止出口。1981年恢复出口168.85吨。1982年省外贸局将该品种下放由本地区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自营出口,改海运为陆运,从产地至深圳汽车运输任务地区外贸运输支公司承担。当年由于荔枝市价与牌价相差悬殊,收购量少,只出口37.37吨。1983年鲜荔枝实行浮动收购价,凡省、地下达派购任务内的鲜荔枝收购价,在省核定收购价的基础上,可以向上浮动15%,乌叶、兰竹每担一等23元,二等20.50元,三等17.50元,早红一等20元,二等17.50元,三等14.50元,诏安提价为乌叶每担一等30元,二等27.50元,三等24.50元。派购以外的荔枝可以随行就市,有升有降。当年本地区出口278.11吨。1984年由于限制外贸出口高亏产品,鲜荔枝停止出口。
  柚子。驰名海内外的华安坪山柚和文旦柚(从前因从厦门出口而被称为“厦门文旦“),甜嫩多汁,被为珍品,每年出口少时1—2百吨,多时3—4百吨,最高年份1966年达430.86吨。八十年代后期外地插手产地收购,本地区每年只出口数十吨。平和琯溪蜜柚肉嫩多汁,过去一度生产低落。1984年农业部与建省农业厅及平和县联办蜜柚示范场,推广种植,至八十的代末期产量大增,多数被贩往广东,部份转输香港。
  枇杷。自1962年起,本地区每年有数十吨鲜枇杷从厦门输往香港。
  鲜李。鲜李为本地区传统出口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出口,每年销香港数十吨至百余吨。1980年起无出口。大部份作蜜饯出口。
  盐水蘑菇。1976年本省个别地区开始少量试产盐水蘑菇,提供出口1.6吨。1977年11月14日,省轻工、外贸二局在沙县联合召开全省盐
  水蘑菇座谈会,各地区(市)外贸局(站)均派代表参加。会上邀请香港五丰行代表介绍市场行情和品质规格要求。按这次会议布置,沿海地区蘑菇应保证供应罐头厂,不得与罐头争原料,因此没有安排本地区生产盐水蘑菇。1980年省安排本地区盐水蘑菇出口供货300吨,1981年增加到1600吨,都超额完成。以后,蘑菇生产大发展,产量剧增,除提供罐头厂生产罐头外,相当一部份要加工为盐水蘑菇和蘑菇干片出口。
  桂圆肉。“桂圆肉”即龙眼干果去皮去核的纯“肉”,质滋补,是本地区传统的出口商品,在港澳和东南亚一带享有很高声誉,解放前后出口数都很可观,1965年达139.5吨,后因“文革”而中断出口,1972年恢复出口122.5。后来出口数锐减,原因是收购价过低(平价每担339元,虽加奖售肥450市斤,与市价500多元仍相差悬殊),大多通过各种渠道流往外地,本地按“平价”很难收购。1982年本地区随着农村各种形式责任制的推行,龙眼果大部份包产到户,国家允许多渠道经营,地区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为减少环节,于1983年龙眼果即将登场之际,通过外贸局向地区行政公署提出由主产龙海、长泰、漳浦、漳州等县(市)外贸公司直接设挂牌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桂圆肉出口量比往年增加。1981年因换汇成本较高,只有少量出口。1988年至1989年产有所增加,价格持平,每年出口增加到480吨。
  米粉干。米粉干为闽南一带煮食方便的传统食品,亦流行于东南亚各地,本地区到处有产。南靖丰田农场所产“白鹭牌”米粉干,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精工制作,质量优良,柔韧性强,风靡国内外,年出口数百至一千多吨,最高年份2千多吨。
  荔枝酒。本地区荔枝酒很早就有提供出口,数量自数吨至数十吨。1985年以后因出口换汇率高亏无出口。
  荔枝汽酒。漳州酒厂为填补本省低度果酒一生产的空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于1977年试产荔枝汽酒。是采用鲜荔枝汁,经酿造贮存一年以配制后加入二氧化碳的带汽低度果酒,有荔枝果香味,甜中
  带酸,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既是低度酒,又是夏令清凉饮料,试销后行到消费者欢迎。1978年春季广州交易会上分送样酒,博得赞赏,引来许多外国客商到厂参观品尝,表示要经销。1979年2月1日,香港永德高公司总经理来漳,签订补偿贸易合同,引进日、美新型自动制空罐、易开盖、封口机等设备,该厂所产荔枝酒年出口量达到1200吨。以后因漏罐现象,停产无出口。
  中式糖果。本地区中式糖果自1964年至1984年每年出口数十吨至数百吨,最高年份5百多吨。1980年起只限出口单一生仁羔产品,1985年后漳州羔饼厂几乎无出口。
  马铃薯。马铃薯又名土豆,闽南在2—3月登场,正值内蒙古及东北一带主产地缺货时节,出口能卖好价,本地区于1959年第一批出口,每吨卖价71.78美元。1965年冬,地区外贸部门从东北调进马铃薯种子5200担,分配给漳州、龙海二县(市)老产区种植,漳浦、东山、平和、长泰等县也试种一部份,全地区种植3300亩,1966年3月开始收获以,以后便在各县推广种植,每年出口数吨至数百吨,,最多时一千多吨。1983年起无出口。
  蒜头。漳浦县沿海杜浔、深土一带盛产大蒜,蒜头为传统大宗出口产品。解放后继续输往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并从港、新转口泰国、印尼。历年提供出口额(私营阶段无从统计)1952年200吨,1953年400吨,1954年680吨,1955年460吨,1956年752吨,1957年582吨,1958年655吨,1959年下降为120吨,1960年再降为50吨。出口量下降的原因是当时偏重粮食生产,种蒜面积减缩。国外频频要货,但我货源不足,与国外签订合同不能履行。日本、埃及、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蒜头乘隙进入港、新、马市场。1980年后从山东等省蒜头大产区调供出口,并加工脱水烘干蒜片出口。90年代初,干蒜片高达400吨,主销东南亚。
  鱼露。鱼露为调味品,本地区主产地东山、云霄、龙海。因鱼露国外销路有限,为避免出口竟销造成亏蚀,早期由省调节统一对外成交,视国内行情安排产地出口额度。本地区每年出口数十吨至数百吨
  不等。如东山县,1979年收购出口达296.95吨,1982年112.72吨,因国外行情欠佳,1983年1至5月无出口,6月份按口岸通知,生产43.45吨交售出口。云霄县也于6月份按口岸通知收购15.4吨出口。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后,放开经营,出口量也不多。
  冻果菜。1964年至70年代由原漳州市外贸公司调郊区鲜果菜由内贸漳州商业冷冻厂加工,名速冻果菜,每年出口数百吨至一千余吨不等。1980年后漳州外贸冷冻厂加工的冻果菜有蘑菇、金笋粒、菠菜、青刀豆、荔枝的加工过程均是修剪、去砂尾、去枝叶、整烫盛于铁盒、保持新鲜形状,速冻包装;金笋粒、蒜米、白芋等是去皮、切片速冻;炸甘薯、甘著皮、切片,经过汕或蒸煮后速冻,产品全部调拨厦门外销。漳州外贸冷冻厂于1980年下半年投产,赶不上原料收购季节,只加工270吨供出口,1982年供出口1002.06吨,1983年供出912.40吨,1984年供出口1038.824吨。1984年以后因冻蘑菇成本高停止出口(冷冻一吨蘑菇需用两吨蘑菇原料)。该厂增加了其它冷冻食品的生产,出口量仍然年年增加,1985年加工果菜供出口1369吨,1986年供出口1394.92吨,1987年供出口1559.82吨,值607.7万元。还生产冷冻烤鳗销日本。
  薇菜干。我国古代有采薇为食的事,那“薇”是豆科。现在的外销商品薇菜干为蕨科野生植物,本地区主产地南靖、平和、华安等山区叫山槐、诏安叫赤蕨蔬。日本人当干菜煮食,营养丰富,可治风湿、痢疾等症。日本自产不敷食用,仰给于我国。我国主产地东北,其次广东。本地区没有食用习惯,是新开辟的出口产口。薇菜干是“收之为宝,弃之为草”的野生植物,其成本主要是采摘挑选的工钱,为农民的好副业,本地区是全省唯一产地,有加工经验,质量为日本客户所称道,外贸部门千方百计维持其出口,最高年份销出500多吨。
  蔗糖。漳州自明清以为为我国主要糖区之一,各县除滨海风大不宜种蔗外,几乎村村有糖寮,生产黑糖丸、赤砂糖,统称红糖。土白糖则以红糖炼制,另有专业作坊。冰糖炼制工序较繁,作坊多在云霄、平
  和、漳州城区等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漳州城有冰糖作坊31处,年产冰糖154050担。红糖交易之盛,以至各县都形成糖市,一些集镇也有,如石码,白水营,“糖街”地名至今沿用。漳州北庙(今芗城区大通北路北段)糖市最为热闹。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各蔗区普遍建立糖厂以机器榨蔗,起初仍以土法制糖。制白糖始于1958年漳州糖厂的建立。该厂日榨能力6千吨蔗,规模为全地区第一。其次为漳浦鹿溪糖厂,亦制白糖,建于1983年,日榨能力3千吨蔗,平和、云霄、诏安、南靖、长泰等县糖厂也颇具规模。其他还有许多生产红糖的小厂。漳州产糖丰富,大量调供无产糖地区而不出口。唯漳州糖厂生产能力雄厚,每年从国外进口原糖数十万吨加工为白糖复出口。
  小水产、小活动物。小水产、小活动物的收购出口,本地区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比较活跃,主要收购品类有18种:泥鳅、花跳鱼、乳鸽、山鸡、水鸭、天鹅、赤米龟、大头、斑鸠、鳖、火鸡、鹧鸪、鲡鱼、塘塞鱼、竹鸡、鮕鮘、鲈鳗、〓虎。野生动物如;穿山甲、黄羊(山鹿)、山猪、水狸等也有收购,后因属于保护野生动物而停止收购。玩赏性鸟类亦为控制出口之列。
  鲜活海产品。本地区不鲜出口历史悠久,尤其东山县,曾是大宗口产品。后因近海资源减少,捕捞产量下降,除养殖的产品以外,出口中断。1980年东山县恢复5种(龙虾、对虾、杂虾、活〓及少量鲍鱼)鲜活海产出口。云霄竹养塔殖缢蛏数百亩,年产数千,提供千馀担出口。龙海县角美镇西边村养殖缢蛏1200亩,年收成蛏2—3千吨,八十年每年收获期逐日提供2吨出口。漳浦养殖牡蛎向来丰富,“霞美蚝”更著名,大多通过广东输港。全地区海产出口有多种渠道,其中经由地区外贸部门收购调供出口的,自1957年以来,每年5一6百吨,多时8百多吨,从广东方面输出的无可计数。
  冻水产品、冻带鱼段。是本地区六十年代大宗出口海产品之一,销售日本。1965年由于经营时间较迟,东山、龙海二产区只出口74.34吨,其中东山54.84吨,龙海19.7吨。1966年提早经营,共出口300吨。以后逐
  年出口量均在300吨左右。“文化大革命”时中断出口。冻蛏肉。龙溪地区外贸站于1966年与漳州冷冻厂订立加工冻蛏肉合同,于7月至9月每日加工蛏肉120吨左右,每吨加工费600元。所加工冻蛏肉均供出口。冻对虾。八十年代本地区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县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产量激增。但冻对虾出口配额有限,最多年份(1988年)女排300吨出口。漳浦县对虾养殖居全省第一位,1986年2万多亩,1989年发展到4万多亩,年收对虾6千多吨,全县有水产冷冻加工厂12座,日急冻能力38吨多,产品大部份从广东出口。
  干、腌海产品。本省有多种水干制品,如鱿鱼、墨鱼干、鱼鲞、虾米(去壳的虾干)、蚝干、蛏干、紫菜饼等,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尤其鱿鱼干、虾米等,既大宗又名贵。而自六十年代初期以后,干品减少,出口量下降。如蚝干,1960年以前全省正常出口量100吨左右,自1961年起中断出口国际蚝干市场为南鲜所独占。1962年全省蚝于只收购15吨,鱿鱼干收购,量也比1960年下降61.2%,虾米收购量1960年下降42%。东山县虾米产量与品质原居全国第一,在东南亚市场为其他国家所不及,售价比其它地区产品高一倍以上。而自1961年以后出口量大大下
  降。后来,本地区海产腌干制品的出口品种为:水咸鱼。香港共有大小咸鱼行三十多户,批零兼售,每年销时7—8千吨。其中由本地区输出的主要是带鱼。鳁鱼,即蓝圆〓和沙丁鱼,又名巴浪鱼和鳁仔鱼。本地区大发海时鲜销不完,加工成咸鱼和加炊干制,或鲜晒成干脯,销内地和出口。海蜇皮。海皮主销日本。全国出口了高年份1967年达6千吨,占日本海蜇皮市场的92%。
  三角鱼干。三角鱼即迪仔鱼,本地区产量丰富,于制品亦为出口商品之一。东山县生产最多,六十年代收购额五千馀担。
  石花菜。石花菜为海藻类,本地区浅海礁石间有产。可提炼琼胶,为工业原料。民间多用以煮胶凝成“石花馃”,为厦令清凉食品。石花菜干品出口历史悠久,1958年因大跃进劳力较紧,忽视石花菜采收,出口中断。1962年恢复收购出口,每市斤奖售食糖50市斤。旋因“文革”中断
  出口。
  盐。东山为全省五大海盐产区之一,盐埕面积从解放初的35000公亩扩大到145000公亩,年产量由4000多吨增加到13万多吨。盐质优良氯化钠含量94%以上。1982年11月5日“鼓山轮”从东山港装盐5千吨运,销菲律宾。后省盐业进出口公司与香港文圃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于12月28日再次从东山装盐5千吨出口,由福州轮船公司“闽富”号承担运往菲律宾。东山这年出口原盐3万吨,收外汇17.84万美元(每担盐含包装费值2.6美元,轮船费每吨15.2美元)。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