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冈之役生还志士许赞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第1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54
颗粒名称: 黄花冈之役生还志士许赞元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58-62
摘要: 辛亥武昌革命之前,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发动了震动全国的黄花冈之役。此役,反清失败,同盟会革命志士牺牲72人,史称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但当时只找到71具志士遗体;在是役战斗中,有的革命志士被清军捕俘加害,过去说“没有一人生还”。据可靠的史料证明:“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张碧村,至今还活在人间,106岁,今年7月在台湾台北市扳桥刘医院住院,报章已有公开报道;在当时被清军捕俘的辛亥志士中,也有极少数生还者。有一个生还者,就是漳州许赞元。他于1955年2月才病故芗城家中,享年66岁。他参与当堂会审,同意判决全部义士死罪。许义士得以生还,可是闽人仍怀恨黄培松。
关键词: 许赞元 人物纪略 漳州

内容

辛亥(1911年)武昌革命之前,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发动了震动全国的黄花冈之役。此役,反清失败,同盟会革命志士牺牲72人,史称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但当时只找到71具志士遗体;在是役战斗中,有的革命志士被清军捕俘加害,过去说“没有一人生还”。其实不然!据可靠的史料证明:“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张碧村(湖南湘潭人),至今还活在人间,106岁,今年7月在台湾台北市扳桥刘医院住院,报章已有公开报道;在当时被清军捕俘的辛亥志士中,也有极少数生还者。有一个生还者,就是漳州许赞元。他于1955年2月才病故芗城家中,享年66岁。
  许赞元是甲午抗日将领、著名爱国诗人许南英的第二儿子,上有兄赞书,下有弟赞堃(著名作家许地山)、赞乔等四人。1890年,他出生在台湾台南延平王祠侧的窥园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赞元才六岁,他的父亲许南英身任台湾筹防局统领,扼守台南,激于民族大义,不容外侵,率众奋起抵抗日军。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媚外惧外,战争失利,将台湾宝岛割让给日本殖民政府。许南英富有爱国之心,誓不做亡国奴,抛舍全部财产,携带一家大小,在日寇追赶之下,从安平坐竹筏转乘轮船内渡到汕头,然后落户在漳州。自此,许赞元在漳州渡过童年。
  许赞元和兄弟们,年少时受业于塾师吴献堂、徐展云和倪玉笙。1905年,父亲许南英在广东当县官,他转读广东韶午讲习所和广州随官学校。1907年,正是清光绪三十三年,许赞元的哥哥赞书任中国同盟会厦门分会会长,那年许雪秋在广东饶平黄冈发动反清起义失败,18岁的许赞元听到消息,便投入黄埔陆军小学堂,接受军事训练,准备投笔从戎。1910年(清宣统二年),许赞元的大弟叔午往日本东京攻习美术,他也悄悄离开黄埔,跑到广州投革命军,秘密参加同盟会。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公历4月27日),他便参加孙中山先生发动的广州黄花冈之役。
  广州武装起义,许多革命志士参与攻打清朝两广总督府,年正廿二的许赞元也是其中的一名战员。这次起义,因为增援未及,弹药不济,最后失败了,牺牲的有福州籍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烈士。参加此役冲入府门的湖南志士张碧村,一只脚中两弹,及时翻墙逃走;当持枪还击的许赞元要跳起越墙时,不幸被尾追而至的清兵捉住。过几天,所有被俘的革命志士李群(缅侨,广东开平人)等都被押上审判公堂,许赞元也挂镣铐受审。这次审判,在广州的清朝文武官员都列班陪审,其中有一位清军协督(副将)黄培松,字菊三,南安县人(移居福州),为清朝武试最后一科的武状元。他参与当堂会审,同意判决全部义士死罪。正此时,同盟会多方设法营救被俘的义士,许南英也利用在广东当官几年的关系,施百计救子赞元。他直晤黄培松(一说与黄培松有旧识),输予乡谊,贿给重金,劝请黄培松放走许赞元。最后,黄培松在行刑义士之前夜,疏通监狱官,把许赞元偷偷放了,而李群等被害牺牲。许义士得以生还,可是闽人仍怀恨黄培松。泉州辛亥光复后,革命党人立即把黄培松中武状元后立在泉州开元寺前道左侧的一座状元石坊拆掉。这座石坊是清朝最后建立的,却是民国最先拆除的。
  当年5月,生还后的许赞元从广州回到家中。那时,许家已移居海澄海沧。海沧与厦门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厦门的光复浪潮正滚滚而起,同盟会员王振邦、陈海珊和丘廑兢、丘仁心(两丘皆海澄人)等志士,都在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翻印邹容《革命军》(改名《图存篇》),宣传推翻清廷;派人策反驻胡里山炮台的清军管带,暗中组织“光复革命军”。从广州侥幸生还的许赞元,不顾艰险,不馁大志,又投身民主革命洪流,到厦门参加 “11·14”光复斗争。
  厦门辛亥光复比漳州慢三天(漳州光复是11月11日),光复后的漳州,社会秩序乏力维持,福建军政府南部分府立即从厦门抽调一支二百余名的安抚军,带着单响毛瑟枪进入漳州城,替代由百余名中、小学堂学生组成的“学生警察军”管理地方治安。11月17日(农历九月廿七日),许赞元和白国华、,陈庆、陈铭(昌侯)、高义(为国)、叶世春、陈子珊等安抚军官长,率队抵漳从事安抚。同月21日(农历十月初一),漳州各界人士一百余人假原漳州镇总兵署召开会议,欢迎厦门安抚军驻漳,由镇军代总兵刘勋致词表谢。当时《漳报》作了报道:“会上,(安抚军)代表白国华提出六条议案,中有搜录功绩及各界举代表组织内部事务办法。”23日,该报又刊载安抚军“启事”云:“国华等奉厦门南部分府之命,带队来漳,光复各郡县,以维持治安为目的。(今)先后告成,秩序略整。”从17日到23日的七天中,参与率领安抚军的许赞元,为了使“少有恐慌”的漳州社会秩序渐趋安定,负责调派厦门安抚军士站岗巡逻,防止宵小犯科作案,制止盗抢谋命事件发生,他忙得难于步入已经复居漳州的许氏家宅。在漳州,许赞元还协助白国华等处理了和当地镇军关系及节制宣布起义的清兵旧标营问题。因为厦门安抚军是不能久住漳州的临时队伍,且其供饷财源除由厦门南部分府接济外,仰靠印尼泗水书报社存款捐助,于是许赞元力主:凡起义各军归漳州镇军自行节制,钤记采用新军镌刻的“福建右路统领”印颗,粮饷也由镇军供给。他的主张被采纳。那些天,漳州社会逐渐平静下来。可是,安抚军撤回厦门,漳州秩序又纷乱起来,被裁撤的十四营和杂牌军因缺饷骚乱,官兵家属群集闹事,弄得学生停课,商店闭户,居民避往乡下。
  随安抚军撤回厦门的许赞元,闻漳城颓唐情势,很是慨叹。他在参与厦门应兴应革的事务中,常常对漳属籍同仁说:“虽言已光复,但旧势(力)尤猖,革命得来可失。”1912年,大军阀袁世凯便开始窃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逐渐丧失,被打倒的清吏又卷土重来。参与镇压黄花冈之役的原清军广州协督黄培松,也返回福建担任漳厦清乡督办,成为袁世凯窃国的一名马前卒,大肆镇压闽南的革命党人。许赞元虽然被黄培松救过一回,但出于国家、民族大义,对黄的倒行逆施,狠毒暴虐,却不能宽恕。1915年初,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在厦门成立,叶青眼被孙中山先生亲笔委任为支部长,于是闽南的反袁护国斗争有了统一指挥的机关。许赞元为了反对封建复辟,恢复共和政体,毅然参加中华革命党,並书诗明志:“含刀喋血起中华,黄冢青山长作家。”誓死以报国。他奉命进入同安寨仔湖、天柱山的反袁根据地,协助闽南讨逆军训练队伍,用黄埔陆军小学堂所学得的全套军事知识操练民军。同时,他奔走于同安、厦门之间作军事联络,设法筹运枪枝弹药,支持发动震惊厦门要塞司令唐国谟的同安灌口之役,又援助革命党人庄汉民携带爆弹赴泉州,谋炸人皆切齿的袁世凯鹰犬黄培松(不遂)。1917年,段祺瑞执政毁法,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进行护法,许赞元又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奋身投入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斗争。1918年,他活动于厦、漳、泉诸地,为闽南靖国军张贞、许卓然部探索敌情,提供军事情报,又担任风巢山根据地的军士训练班教官。当年,他刚28岁,风华正茂,虽然蒙受广州起义的危难,侥幸获得生还,却不馁大志,不顾死生,继续为护法救国事业不懈地争斗着。
  是时(1911年11月11日),汀漳龙道何成浩、漳州知府陈嘉言,龙溪县令曹本章均逃,土匪乘时蠢动;先派高义、白国华、翁仲成、陈铭、陈庆带民军二百五十名前往保护地方,並光复一府七县。
  节录王振邦《光复厦门漳泉永纪略》(影印件)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第15辑

《漳州文史资料第15辑》

本书收录“百岁自述”、“闽南辛亥光复与反袁护国”、“林森与辛亥革命”、“追念先祖父汤铭盘”、“陈兆龙出狱赴京”、“缅怀先伯父吴穿杨”等29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