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到地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30
颗粒名称: 从部队到地方
分类号: K250.6
页数: 3
页码: 159-161
摘要: 中共福建省委及时部署开展剿匪肃特斗争。要求部队抽调干部、战士组建一支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武装队伍参加地方工作,决定从每个连队各抽调5人(有连、排、班、战士)作为一个营的暂编建制,这批同志先到军部集训,后开赴漳州集中学习地方工作的方针政策,被抽调组成31军转业地方第一营的同志,可是我们听取军政委陈华堂同志动员报告后,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想到入党时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誓言,地委领导同志卢叨、李伟、丁乃光、马兴元都热情讲了话,表示到地方去要以优异的成绩向首长和部队汇报。
关键词: 漳州 部队 地方

内容

1949年10月,厦鼓战役胜利结束,福建除沿海几个岛屿外,全省基本解放了。但是,不甘心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方反动势力,网罗社会渣宰,收编兵痞流氓和散兵游卒,组织武装匪特,策划暴乱,残害干群,扰乱社会,妄图推翻人民政权,梦想复辟。为了稳定局势,巩固革命成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捍卫新生的民主政权,中共福建省委及时部署开展剿匪肃特斗争,要求部队抽调干部、战士组建一支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武装队伍参加地方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在取得漳、厦战役大胜利之后,积极响应号召,决定从每个连队各抽调5人(有连、排、班、战士)作为一个营的暂编建制,计400多人,由师部民联科长胡涵秋任营长兼教导员,祁裕路、蓝洪章为副营长,刘守礼任营部指导员兼文书。1950年2月,这批同志先到军部集训,后开赴漳州集中学习地方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再分配到漳州地区各县做地方工作。
  被抽调组成31军转业地方第一营的同志,是部队的骨干力量,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较高,都立过大小战功,除个别战士外都是中共党员。我们从部队转到地方,在思想感情上留恋着多年的武装战斗生活,又要面临地方工作的陌生和闽南语言不通的困难,可是我们听取军政委陈华堂同志动员报告后,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想到入党时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誓言,都表示服从党的调遣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既光荣又艰巨的新任务。
  1950,年3月下旬,我们400多名第一批转业干部开赴地方,受到漳州各界人民代表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会上,地委领导同志卢叨、李伟、丁乃光、马兴元都热情讲了话,鼓励我们要依靠党的领导,加强团结,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完成各个时期的战斗任务。当时,我被推选为转业干部第一营的代表上台致答谢词,表示到地方去要以优异的成绩向首长和部队汇报。欢迎会后,我们400多名部队同志分赴漳属各地开展工作,民联科长胡涵秋带领我们45位同志走上平和县的战斗岗位。
  我们这支45人的战斗队到达平和县,县委领导同志给我们介绍情况和交代任务,特别强调要开展以剿匪为中心的新区各种工作,说只有彻底消灭匪敌,才能够稳定局势,巩固民主政权,穷人才能翻身做主人,我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才不会丢失。我们全体同志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军党委抽调我们加强地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坚决地听从县委的工作安排。在我们45位同志中,带队的民联科长胡涵秋任平和县副县长(后任县长),有4位同志安排在县武装部工作,其余的40位同志分别安排到全县八个区工作,每个区5个人,而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志分配到匪患较为严重的九峰、南胜、山格、坂仔、长乐等区,分别任区委书记或区长,各区(武装)中队指导员,都由我们部队下来的同志担任。4月3日,我们分赴各区,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部队加强地方工作,对区上的干部、群众是个鼓舞,对残余的反动势力和土匪却震慑很大。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