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方医院”的日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28
颗粒名称: 在“后方医院”的日子
分类号: K250.6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溃败入闽的国民党刘汝明部纠集保安团1000多人。以五、六倍于我的兵力偷袭进驻南靖金山乡新村的游击队,游击部队被迫化整为零进行突围,已经白色恐怖风霜之后。现在又历枪林弹雨的残酷斗争。随同地下党员转移的积极分子周日光、蔡育、羊我等人就在这次反围剿中牺牲,我在突围时左手负伤,决定让我到后方养伤,参加游击队(1953年保卫东山岛战斗牺牲在亲营后面的海滩上,游击队能找到这样单纯而又可靠的群众家庭作为伤病员医院。初坝村及其周围是我们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唯一的治疗药物是靠小阿庆采的苦株树叶。
关键词: 漳州 闽西 后方医院

内容

1949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溃败入闽的国民党刘汝明部纠集保安团1000多人,以五、六倍于我的兵力偷袭进驻南靖金山乡新村的游击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部队被迫化整为零进行突围。已经白色恐怖风霜之后,现在又历枪林弹雨的残酷斗争。随同地下党员转移的积极分子周日光、蔡育、羊我等人就在这次反围剿中牺牲。我在突围时左手负伤,虽然伤口流血,剧痛难忍,还是跟随队伍转移,在两天餐风宿露中,粒米未进。来到奎洋乡松和潭,才剪掉被流血凝粘的毛衣,进行伤口处理,领导看我的伤势后,决定让我到后方养伤。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部队,随同交通员连夜出发,天明到达“后方医院”。所谓“后方医院”,却原来就是我曾经宿过营的奎洋乡初坝村。
  初坝村座落在一座高山的半山腰,只有一户人家,居住两兄弟和大哥遗下来的十一、二岁的侄儿,一家三口,老二庄阿久,务农,老三庄盘古,参加游击队(1953年保卫东山岛战斗牺牲在亲营后面的海滩上。)小鬼名叫阿庆。这一家当时实际上只有二人,如果说独户不成村,没有女人不成家,那么这个地方确实不能成为村,也不能称为家。游击队能找到这样单纯而又可靠的群众家庭作为伤病员医院,确是难得。
  初坝村及其周围是我们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又是国民党保安团频繁“围剿”的地方。说是医院,既没医生,也无护士,更无药品,且无病床,只是主人腾出一间房子,地上铺上一些芦苇草,让大家晚上席地而睡。这比起露宿山头,当然好多了。“医院”先后收了五个伤员,一个病号。“医院”有一个人负责给我们站岗、做饭。伤员中有赖水侯、简清波、金鸡,还有一个是从菲律宾转战到闽南的,这人又胖又矮活象日本人,因此大家就给他取名叫“日本洋货”。还有一个记不清姓名的病号,大家都叫他“穿山甲”,因为他全身长满又粗又厚的疥疮,除了面部外几乎体无完肤,难以走动。“医院”生活按照部队规定,每天吃两餐,早晚用餐都不见太阳,唯一的蔬菜就是黑豆,没有黑豆就以盐代菜。这里无医也没药,唯一的治疗药物是靠小阿庆采的苦株树叶。因为没有医生、护士,所以也无需查房和护理,各人自查自理。敌人常在上午十时前搜山“围剿”,待“危险期”过后,太家都回到“医院”,这时,主人先用清水漱口,后抓上一把苦株叶往口里嚼烂,给伤员涂在伤口上,每天如此,直到伤口大体愈合,再派人到船场圩买些过皮膏敷上。这种原始的治疗方法虽然也有些疗效,但时间拖得很长,伤口又经常反复,愈合后又化脓,化脓后又愈合。最苦的是那位“日本洋货”,右手中指被敌人子弹打断,愈合后一再化脓,随同脓血流出来的竟是一个个小碎骨头。我们几个人的伤势,若有药物并不难治愈,可是在当时,我们几个人几乎都经受着伤病情“反复”之苦。
  我们在初坝村住了十多天,经历了一次敌人围剿和一次将满山磷火误为敌人的骚扰,这两次我们都转移到山林里。在漆黑的夜晚,在没有山路的密林里行走,我们相倚相扶,蹒跚前进。密林里没有房子,就露天睡在中间压平、两边合拢的芦苇丛上,盖上一件薄薄的被单。那时正是闽南霉雨季节,忽晴忽雨,乍暖还寒,无法入眠,而令人担忧的是这里经常有过路的或上山劳动的人来歇脚。我们的行踪可能被泄露出去了。有一天,(接头户姓庄名什么炎),专程来给伤病员送粮,半途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抓走。他被捕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严守秘密,最后惨遭敌人杀害。但这一事件说明敌人“围剿”扑空后,一直在寻找我们这批伤病员。为了安全起见,领导决定把“后方医院”搬到奎洋一座人迹鲜到的山洞里,这里背山面水,一条瀑布般的溪涧从洞口泻过,洞里说话外面很难听到,安全更有保障。但自从那位接头户牺牲后,伤病员经常处于“囊中存米清可数”的半饥半饱的困难中。那时外有敌人“围剿”,内有成群结队的蚊子和虱子的围攻,洞里既漆黑又潮湿,不争气的伤口却老是“分分合合”难治愈。尽管生活如此艰险,可是大家却以苦为荣,认为革命理应如此。
  血雨腥风总有涯。一天,交通员送来了地委机关报——《前哨报》,传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消息。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解放军节节胜利,梦寐以求的新中国将要诞生了,这怎不令人兴奋和激动呢?我们个个乐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而忘记了还置身于恶劣艰苦的“住院”环境中。
  端午节过后,伤病员病情逐渐好转,陆续离开奎洋归队,重新过起战斗的生活。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