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24
颗粒名称: 漳州“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分类号: K250.6
页数: 5
页码: 144-148
摘要: 上街高唱《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激发学生和人民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厦门市各大中学学生响应全国各大中学学生举行”认为这是一个把漳城学生运动推向高潮、深入发动群众的好机会,立即在北桥塔口庵民房的陈述、许标、朱鸿祥、林建福、林渔、林振南、吴春岩等人宿舍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搞一次全市性大游行,必须组织进步学生维持秩序,必要时把游行队伍带进学校。叶雪音、林燕负责联络龙师、寻源中学、进德女中、龙溪县中、崇正中学、竹溪职校师生;
关键词: 漳州 反美扶日 游行

内容

1947年,具有几十年革命传统的漳城进步师生,在全国大城市学生“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的影响下,积极行动起来,上街高唱《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公演《十字街头》、《升官图》和《群莺乱飞》等革命剧目;散发“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传单以及《告漳州同胞书》;漳州市中学生利用“双十节”参加庆祝游行活动的机会,提着倒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和“万税”的小旗帜,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激发学生和人民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当年10月,中共闽中特委泉州中心县委领导人许集美认为漳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古城,当前学生运动又蓬勃发展,遂决定派陈列作为党的特派员,到漳城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先抓学生运动,在学校建立党组织,然后创造条件,在闽南开展武装斗争。
  “反美扶日”学生运动
  1948年5月28日,厦门市各大中学学生响应全国各大中学学生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的号召,也举行全市大游行。29日,地下党组织得知消息之后,认为这是一个把漳城学生运动推向高潮、深入发动群众的好机会。当晚,立即在北桥塔口庵民房的陈述、许标、朱鸿祥、林建福、林渔、林振南、吴春岩等人宿舍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搞一次全市性大游行,经过大家认真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一、反美扶日是爱国行动,容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拥护,人民群众也会支持,国民党可能不敢公开破坏;二、有一年“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学生运动的基础,各学校已涌现一大批进步师生,形成一股潜在的爱国力量,特别是龙中和龙师还有学生自治会可发挥作用;三、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以党员为核心,积极分子为骨干,可以团结进步师生。会上,也分析了可能遇到的问题,认为反动宪警可能破坏,必须组织进步学生维持秩序;其次,学校当局可能阻挠,估计导源中学和进德女中是教会办的,外国董事长可能阻止,过去二校学生少参加社会活动,政治观念弱些,必要时把游行队伍带进学校,鼓动他们出来游行。权衡利弊之后,对游行前后的具体工作都作了部署:许标、林渔负责起草反美扶日《宣言》;林建福、吴春岩、吴世钧负责书写刻印《宣言》、传单、标语、口号;陈述负责组织纠察队,维持秩序;陈均、林振南,叶雪音、林燕负责联络龙师、寻源中学、进德女中、龙溪县中、崇正中学、竹溪职校师生;林建兴、陈武进、陈从周、洪涛负责散发和张贴宣言、标语、传单和口号;朱鸿祥和学生会主席洪松荣等负责总指挥。会议决定利用早晨“纪念周”集会时游行,游行之前,周兴民老师又亲自召开有龙师雷雄、黄风长、曾五岳、蔡新生、雷峰等参加的紧急秘密会议,将游行决定作了传达,让他们回校后分头进行准备,务求统一时间行动。
  住塔口庵民房的陈述等7位学生的宿舍,一时成为“反美扶日”的秘密指挥部,负责起草宣言、传单、标语、口号的学生,紧张地在此处起草、抄写、腊刻和印刷,通宵苦干;负责与各校联络工作的学生,分别到导源中学、进德女中、龙溪县中、崇正中学和竹溪职校去发动,得到这些学校中一部分进步学生的积极响应。
  5月31日上午,龙溪中学全校师生照例在“五爱”楼前集会作“纪念周”,校长谢新周站在走廊上训话,学生会主席洪松荣和朱鸿祥突然闯上台去进行“反美扶日”示威游行的宣传鼓动。谢新周校长当时威胁说,参加“游行犯法,会受到政府惩办。”他还哭丧表白:“我是从爱护学生出发的!”但是,全体学生没有听他的话,1000余名师生的游行队伍开向中山公园集中。龙师全体师生900余人也冲破学校当局的无理阻挠,在大操场集中整队,学生会理事黄佳珍作了简洁有力的动员,由军训大队长朱国耀任总指挥,带领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开往中山公园集中;县中进步学生陈海安、施节斌和学生会领导,同样冲破郑鸣岐的阻挠,组织了九个班级学生近500人开向中山公园集中,崇正中学和竹溪职校也组织了数百名师生队伍,准时开到中山公园。由于浔源中学和进德女中二校当局的拦阻,师生未能赶到中山公园集中。于是,我们决定把已经汇合的大队伍开进两校,用大队人马“轰”他们出来游行。在公园广场,朱鸿祥、洪松荣主持大会,作简洁有力的动员后,由2000余名学生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象一条长龙,也是一股革命洪流,滚滚向前,按原定计划沿芝山脚下的道路,开向浔源中学。这时浔中,进步学生吴甲海利用早会跳上讲台,鼓动师生参加爱国的“反美扶日”示威游行,但校长和训导主任强加制止,正当吴甲海等与校长争吵不休时,陈均和大队游行队伍进入浔中,该校几百名学生趁机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汇入全市游行大队伍,朝进德女中进发。进德女中进步学生黄惠娜召开学生会研究游行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意见不一,当各校大队人马涌到学校时,黄惠娜果断地敲动紧急集合的响钟,500余学生涌到操场,苏兰英立即整队出发,汇入游行大队的行列。到这时,全城“反美扶日”示威游行队伍已汇聚2000余人,犹如巨龙浩浩荡荡地沿着新华西路、北京路、厦门路、延安南路挺进。
  出现在示威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一对白灯和一幅横匾。大白灯暗示给蒋家王朝送葬,横匾是写‘起床’(‘起床’是暗示人民觉醒)和“反对美帝扶植日本”等大黑体字样,参加游行的师生个个高举‘反美扶日’小旗,有些同学沿途张贴标语、漫画,进行街头演讲,散发《宣言》、传单,歌唱《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振臂高呼口号:“团结就是力量!”“向京、沪、厦有人性的同胞看齐,反对美帝武装日本!”“打倒美帝国主义!”“美帝滚出中国去!”呼声响彻云霄。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有爱国良心的人激动得跟着呼喊口号,真是革命烈火烧红了漳州城。直到中午,游行队伍汇到公园门口始散。
  6月2日,厦门《江声报》如实地报道了漳城这次“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运动,给学生们予极大鼓舞。
  游行后,学生们连续罢课三天。为了巩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迎接新的斗争,当天下午,各校派代表讨论组织学联问题,后因受反动势力的破坏而未能组成。但通过“反美扶日”斗争,涌现了更多进步学生,地下党抓紧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龙中30余名党员服从组织需要,放弃升大学机会,各自回到家乡建立漳州、海澄、龙溪、漳浦、平和、云霄、南靖一城六县七个工团,把革命烈火烧到闽南各地,直到解放。据统计:共发展70名党员,成立3个支部,开辟32个革命据点,建立7支武装抗征队,发展415名抗征队员和113名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盟员。
  漳城“反美扶日”运动是继三十年代初期反对日货、提倡国货之后,规模更大的又一次爱国学生运动,对敌人打击很大,而敌人也因而对进步师生加紧迫害;龙中提前放假,遣散学生,开除一批进步学生,解聘5位进步教师;龙师也开除一批进步学生。8月以后,国民党地方当局先后逮捕漳州工委2人、进步教师4人。党组织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在漳城各中学继续开展学生运动,另一方面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安排被解聘的教师到其他学校任教,安排被开除的学生到其他学校学习。同时,请示闽南地委和闽中地委同意,还转移部分师生进入游击区参加打游击,为闽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奔赴疆场,战斗不息,直到全国解放。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兴民
责任者
林建福
责任者
陈武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