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只等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13
颗粒名称: 万水千山只等闲
其他题名: 南下行军日记(摘编)
分类号: K250.6
页数: 14
页码: 100-113
摘要: 日记摘编是从长江支队五大队鲁光、四中队杨廷英、张民权和五中队卢守德、李锁柱五位同志日记中摘录整理的,地委、专署干部、子弟学校、新华剧团和林县城附近的乡亲们已列队等候欢送南下同志。太行五专署李毅之专员热情致词欢送,已任南下地委书记的李伟同志代表南下同志向五地委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群众表示答谢,向站立四周的干部群众敬了一个军礼,专署子弟学校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载歌载舞,唱着欢送叔叔阿姨南征的歌曲走在最前面。路旁列队站着送行的乡亲,叔叔、阿姨胜利渡江、身体健康、一路平安“指挥队伍的同志又是一声口令。
关键词: 漳州 行军 南下

内容

日记摘编是从长江支队五大队鲁光、四中队杨廷英、张民权和五中队卢守德、李锁柱五位同志日记中摘录整理的,共三十则,文字略有删节。虽只行军中的一鳞半爪,但亦约略可见当时情景。
  1949年2月26日(林县曲山村)
  早晨,天蒙蒙亮,同志们已整理好行装。七时许,整队到曲山村南的广场上。这时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地委、专署干部、子弟学校、新华剧团和林县城附近的乡亲们已列队等候欢送南下同志。太行五专署李毅之专员热情致词欢送。已任南下地委书记的李伟同志代表南下同志向五地委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群众表示答谢。领队同志一声口令,全体南下同志起立,向站立四周的干部群众敬了一个军礼,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专署子弟学校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载歌载舞,唱着欢送叔叔阿姨南征的歌曲走在最前面。顿时锣鼓喧天,我们也走出广场。路旁列队站着送行的乡亲,从南街经前街直到村子东头的大道上都是人。我们从中间穿过,同战友、乡亲们一一挥手告别。子弟学校的同学们一再祝“叔叔、阿姨胜利渡江、身体健康、一路平安!”
  “叔叔先过江,我们作后备军!”同志们听了,都激情满怀。走过了欢送的人群,指挥队伍的同志又是一声口令,全队回身再次向人民群众敬礼,请大家回去,我们唱着战歌,踏上了征途。
  (卢守德)
  4月24日(武安城)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出发?支队集中武安城已学习五十多天,学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接管城市以及新区建设一系列任务和方针政策。当传来21日午夜我军已发起渡江战役的消息后,大家更坐不住了。下午,中队集合开会,吴越飞指导员动员並宣布:明天要出发。他说:“百万大军已经打过了长江。我们要渡江,但距离长江还有几千里。所以要赶上去,加油赶、大步赶。”大家都笑了。会后同志们分头给老乡扫院子、担水。个人也整理行装。晚上县委几个领导到各小队督促早睡,吩咐早起。可是,我们小队灯熄了,人躺下了,可谁也睡不着。
  (杨廷英)
  4月25日(磁县北城村)
  五时起床,天蒙蒙亮,打好背包。这时,前后院几个房东老太太也都起来了。同志们一一同乡亲告别:“老大娘,住你这里,添你不少麻烦。”“那里话,在一块,热热闹闹的,同志们走了,还真冷清哩!”两个月来,武安这座小城,住了长江支队五千人马。我们和群众朝夕相处,鱼水情深。前院一位老大娘是个军属,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在豫皖苏解放区,一个跟刘邓大军去了大别山,她再三嘱咐我们,南下如果路过大别山,要给他闺女捎个平安信。这老大娘热心肠,前些天我们唱“滚水要开锅,再加一把火”的歌曲,她就一直要我教她唱。她很快学会了。我说:“遇到你闺女,会把信息捎到。”但是,中国这么大,能遇上吗?
  饭后,全支队集中武安城南郊。五大队各中队整齐列队于烈士亭下。这时,支队部编印的登载南京、太原解放消息的《新闻简报》发来了。各中队差不多同时有一个同志站在队伍前面宣读简报。于是:“长江前线廿四日急电..”“长江前线廿四日急电..”“解放南京”“解放南京..”的宣读声此起彼伏,像在演奏一部五、六部大合唱的乐章。烈士亭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天下起雨,队伍按大队顺序依次开动了。走最前边是一大队。一、三、五大队是太行区的,穿草绿军装;二、四、六大队是太岳区的,穿灰蓝色军装。于是,行进中的队伍,一会儿一片绿,一会儿一片蓝,每个大队后尾都有一长串运载行军物资的大马车,真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
  雨越下越大,黄土路又粘又滑,不少人鞋子粘掉了,滑倒了。行军五十多里,宿磁县北城村。(杨廷英)
  4月28日
  从磁县滏阳村起程,过漳河进入安阳境内,已接近前线。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某部已包围安阳。昨天,攻城部队已占领四关,消灭蒋军及还乡团反动武装1000多人。安阳郊外许多村庄都驻有攻城部队,有的战士还在麦田里帮助群众锄麦苗。我们行军路线作半月形绕过安阳城,到了安阳城西十多里的梁邵村。远远的就看到村外红旗招展,走近前看到“敬祝南征叔叔、阿姨身体健康”的大标语,原来是五专署子弟学校的师生来安阳前线支前。正好长江支队行军路过,他们就又一次地在此欢送我们。进村后,正见五地委书记,我们的老领导杨珏等同志也在这里。队伍停下来。子弟学校的小朋友跳了个反映战斗生活的舞蹈。杨珏同志即席致词。他说:安阳城三、五天内就会解放。他勉励南下同志到新区后一定要注意肃清残匪土顽,城市工作我们不熟悉,要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由于大军驻扎,我们到西边一个小村司潘流住宿。安阳城西,处于著名的“万金渠”灌区,曾十分富饶。1945年夏天,我曾在这一带村庄住过,司潘流村西是羊瓦屯村,和我同基点工作的杨兆民同志就牺牲在那里。当时万金渠灌区的村庄,榆柳成林,几乎看不到村舍。由于盘踞安阳城的蒋军砍树拆屋,挖壕修堡,今天再过此地,只见断垣残壁,树尽田荒,村落街巷面目全非。这些,更激起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仇恨。(杨廷英)
  4月30日(淇县城)
  昨晚宿汤阴前李柱村,今晨,汤阴县政府冯绍庭秘书等来驻地看望原在汤阴工作的同志,相互握手告别。
  行军过宜沟镇后,长江支队和向南开进的四野第四十七军一路行军了。开始我们大队就地休息,等他们走过后我们再走。但野战部队行军快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只好大路两边,各走一边。于是六路纵队,齐头前进,泥土公路上扬起了阵阵黄尘。在大赉店村,我们就地休息。领队同志就当起“啦啦队”队长,拉部队唱歌:“欢迎四野老大哥唱歌好不好?”大家齐声喊“好”。他们一拉就唱,歌声高亢雄壮,可惜队伍在行进中,前边几句听得清楚,往后就听不到了。野战部队也拉我们唱,一路热闹得很。我观察部队行军中的宣传鼓动工作,真是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木板、小黑板上用彩色或白色粉笔写的鼓动口号、小快板,针对性强、反映快,不断更新。如:“××同志年纪小,行军路上表现好,脚底打泡不掉队,一个劲儿往前跑。”“八班战士乔大栓,班务会上有转变..”等。同司我们长江支队同行,马上又添了这方面内容:“解放军,工作团,並肩前进下江南..”“工作团同志听我啦,咱们保证都不想家。解放全国立功劳,胸前戴上大红花。”他们的宣传工作值得我们学习。晚宿淇县城。(杨廷英)
  5月4日(黄河岸边)
  二点钟就启程了。因为下午三点,郑州派专车接我们渡河,必须行军百余里路,赶到黄河北岸老河口车站。同志们精神振奋。昨天一场小雨,路上没有灰尘,走起来特别轻快。11点钟,全大队抵获嘉县亢林镇休息后,地委组织部部长马兴元同志又作了急行军动员,队伍立即行动,以用小跑的速度一口气走了四、五十里路,二时多,抵车站。十天来,我们大体上沿着与平汉路平行的公路南行,这里是广阔的豫北平原,但回首西望,巍峨太行,群峰竞秀,清晰可辨。到了黄河岸边,太行山已经看不到了。别了,太行山!你的这些走向远方的儿女是永远怀念着你的!
  候车很久,站台灯火照亮时才上车,夜过黄河,月色朦胧,滔滔黄河从桥下流过,却又看不清楚。车厢是装煤没有顶蓬的货车,每个车皮挤80多人,过河后大家背靠背的呼呼入睡。(杨廷英)
  5月5日(陇海车中)
  火车于早晨停靠郑州车站后,转沿陇海路东行,八时左右,到达河南省会开封。停车时大家到站台买早点和开水。意外的和太行区第二批南调同志相遇。汤阴县有陈全青、王堆金等人。他们说五专署的专员李毅之同志也是这一批。他们在石家庄集中后,没有来得及系统学习,就一直坐马车到开封。他们是到湖南省工作,我们和他们互致问候,握手一别。(杨廷英)
  5月6日(安徽蚌埠)
  夜二时,列车经过徐州,老远就看见一片灯光。许多同志睡不着觉,小声的谈论着徐州的地理位置等。有的同志灾荒年来这里逃荒要饭,那时一路凄凄惨惨。现在这个蒋介石的军事要地已经回到了人民手中,我们也坐上火车过徐州啦。列车继续南行,铁路两侧有许多被炮火摧毁的碉堡、工事、地名牌,电线杆上弹痕累累。这里是淮海战役作战地区,所以还留着很多痕迹。列车在淮河岸边停了下来。因为淮河铁桥被国民党败退军队炸毁了,我们部队和工人正在抢修。我们只得从由许多船只联接架起的浮桥上过了河。(卢守德)
  5月9日(安徽嘉山城)
  昨天从蚌埠乘火车到明光镇。由于明光附近的池河铁桥也在国民党败退时炸毁了,正在修复中。所以就只能再步行了。今天行军很有特色:长江支队队列整齐的向南走,返乡的支前民工、遣散的国民党士兵和成群结队的回家群众向北走。一队嘉山县的民工打着“支前光荣”的标语迎面而来。我问:“老乡从那里来?”他们高兴的说:“从南京来。”嘉山县解放还不久,但群众支前情绪很高。被我军俘虏並遣散的国民党士兵穿着破旧,衣冠不整,但因为是回家,走路也很有劲。那些当时受了国民党欺骗跑到江南的群众现在也纷纷还家,人数相当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儿带女,步行的、坐马车的,挑着担子的,什么都有。整个公路上南来北往,十分热闹。(卢守德)
  5月12日(南京)
  凌晨四时,从乌衣镇启程,行军70多里,于下午四时抵浦口。多少个日夜,同志们神牵梦绕的长江展现在面前了。未几,全支队依次上渡轮,一条渡轮船装了我们整个大队。此时,万里夕阳垂地,滔滔大江东流。江面上帆船如织,船舱中歌声和欢笑声响成一片。“我们渡过长江了”。船抵下关码头,上岸为六时半,到住地休息。(杨廷英)
  5月14日(南京)
  在下关住地休息,中队部组织到玄武湖参观。外出期间,国民党飞机轰炸了下关,在我们中队住处的东屋丢下炸弹,房屋被炸塌三间,附近铁路线上的路轨和电线杆也被炸断了,瓦砾上块堵住了街路。弹坑两处,深二丈、宽两三丈。(张民权)
  5月14日早晨,我和郑国栋等20多位同志乘车自下关去中山陵,瞻仰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陵园。穿过博爱门,步阶而上,到第二排楼门口,看见身穿黄绿军装的我军战士直立站着,在守卫中山陵园。他们是执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命令,专来保护孙中山先生陵墓。我们几个人步入陵堂,堂中有一尊孙中山坐像,两边竖牌提示:“肃静致敬!”下有一丈五高的石碑,刻着“中国革命党总理孙先生於此——民国十八年六月十七日”,陵池有一个陵柩,上卧孙氏长眠像。其实,孙氏遗体是安葬在陵榇下一丈深的地方。
  我们是第一次看见如此雄伟壮观的陵园。随后,转去参观
  “一二八”烈士纪念塔。(鲁光)
  5月25日(苏州)
  昨天离开南京,到下关火车站乘车。这次乘坐的建宁线客车,有座位。晚上八时才开车,经镇江、常州、无锡等城,于翌晨七时抵苏州站下车,沿城墙一角穿过,到了阊门外张家花园。这里现是一座兵营,我们和第三野战军特总坦克团住在同一营房内。(张民权)
  5月26日(苏州)
  今天,三野坦克团特别忙碌,战士们一早就忙着涂油擦炮,然后驾驶着一辆辆坦克在营房的大院内转圈子。午后,每辆坦克都插上鲜艳的红旗,战士们戴上特制的帽子全副武装地登车就位。一时,车群发出震耳的吼声,驶出了营房。我们许多同志和附近的市民看到坦克出动,议论“大概是打上海去啦”。但一个时辰过后,坦克在街上转了一圈又返回营房。入夜,院内再次响起坦克的轰鸣声。次日晨,院内一辆坦克也没有了,他们是开往上海前线去了。(杨廷英)
  5月27日(苏州)
  大队部和中队先后开会,布置学习,我们小队开了一天会,大家谈思想认识。有的同志说在武安学接管城市,说我们是来苏南工作。渡江后先是在南京待命,现又在苏州待命,江浙一带都接管了,我们只能去福建了,弯子还转不过来。有的说:听说福建山多、病多、蛇多、蚊子多,不知到底怎么样。但多数同志都表示:福建要解放,我们应该去。福建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又怎能不去?咱们不去,别人也要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组织上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张民权)
  6月13日(苏州)
  从六月一日起,连续十多天学习华东局关于同江南游击队、地下党会师问题和农村工作问题的指示。开始我感到:在武安学习农村转入城市,现在要入闽又是“城市转入农村”了。转来转去,弄不清楚,经过学习,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任务变化了。当时,任务是接管苏南,城市多。现在去福建,福建主要是农村。
  学好弄懂新解放的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很重要。(张民权)
  6月14日(苏州)
  全大队集中营房南面广场,李伟同志传达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张鼎丞首先讲形势:国民党千里长江防线,四、五十万重兵防守,但我军在5月21日午夜,只用一刻钟就渡过来了,原因是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前线指挥的正确,还有就是山东、苏北老解放区人民和江南人民的支援。群众告诉我们:长江哪里能渡,哪里不能渡,困难就克服了。百万大军渡江后,我们原准备包围南京,用“北平方式”解决,但国民党很快逃跑了,现华东新解放区就有一亿多人口。中央决定以老解放区调五万三千名老干部到新区工作,但远远不够用。张鼎丞又讲了长江支队的任务是到福建的,接管福建,供应大军,恢复和发展生产。他说:福建好不好?好得很!什么最好?革命最好。全省有60多个县,就有50多个县建立地下党和游击队。福建过去是老苏区,我们不是到福建,而是回福建,到福建会师去。福建气候热一些,说话不好懂。但属于海洋性气候,和太行山不同,冬天不用穿棉袄,海上陆地交通都比较顺利。有的同志考虑结婚问题,福建妇女並不比太行山差。许多南方干部到北方结婚,北方干部怎么不能在南方结婚呢?语言不懂,逐步学习就会了。听过李伟同志的传达,思想更加明朗,要树立信心,进军福建。(李锁柱)
  7月13日(吴江城)
  早晨五时出发,绕古城墙向南,沿京杭大运河行军。同志们精神饱满,苏南的公路上车水马龙,由于我们支队列队行进,汽车只好慢慢地开。出发不久,就下起濛濛细雨。有的同志说:真糟糕,我们一行军就下雨,武安出发下雨,苏州出发又是雨。”大家议论天气,但脚步却迈得更快,下午抵吴江县城东门外宿营。(卢守德)
  7月16日
  经三天行军,今日下午两时从嘉兴车站乘车南行。行车一小时过长安镇车站不久,一架敌机飞来向我列车扫射,子弹打中我们五中队乘坐的车箱,牺牲一人,伤两人。牺牲的同志是张振业。受伤两人中有一位是同车的三野七兵团的一位同志。张振业同志不大爱讲话,但工作很踏实,什么工作都抢着干。对他的牺牲,全中队都很悲痛,有的同志流下眼泪。大家愤怒表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李伟同志和五中队领导慰问了负伤同志。防空疏散两小时后,火车重新开动,晚上,车抵杭州。大家把负伤需住院治疗的同志以及张振业同志的遗体送下车,大队留人具体办理。(卢守德)
  7月17日
  上午十时,列车开抵江山县贺村车站,我们下车休息两小时后,向南行军。今天天气特别热,行李又背得重。武安出发时,行李是大马车拉。苏州出发时,行李是靠船运的。当时行军每人限定重量15斤。贺村下车行军,条件变了,全部行李自己带,每人都有三、四十斤。行军路上,有背的,有挑的,有抬的。队形不齐了,稀稀拉拉扯了一路。许多人肩膀压胂了,脚上起了泡,但情绪高涨。有的同志说:“你们看:白佩珩队长抬的行李至少有100斤,比我们哪一个都多。”白队长浑身上下都被汗渍渗湿了,上身的白布衫也破了,还少了一只袖管。白队长的榜样给大家鼓舞很大。我们齐声喊起“哎呀!嘿呀”的劳动号子大步向前。下午,到达市上村。(卢守德)
  7月21日(市上村)
  上午到村内防空,中队开了会,要组织战斗组。江山县地处浙赣闽三省交界点,又是大特务头子戴笠和毛森的家乡,潜伏下来的匪特人员很多,市上附近山中就有600多人。从18日晚上起,中队组织站岗放哨,每夜四班轮流,每班岗哨两个小时。昨晚,村子南面的公路上响起枪声,匪特来摸我们的岗哨,我哨位与之交火,匪特跑了。
  几天来,中队、小队都进行行军小结和纪律检查等,修订下段计划。大队部卫生所给全体同志们打了防疫针,要大家防疫,保健康,保行军。(张民权)
  8月1日(市上村)
  因轮值最后一班岗,起床比较迟。下午,全中队集中四中队住地开大会,纪念“八一”建军节。李伟同志报告了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我军的战斗历程,讲到我们大队当前的任务。刚刚担任大队战斗队政委的张荣华同志介绍了淮海战役消灭蒋军60多万人的作战过程。大家听了心情都很激动,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纪念这个伟大节日。(李锁柱)
  8月2日(市上村)
  中队开了行军准备会,提出三个不准、四个不离、三个不走和三个走。具体内容是:三不准是不准喝冷水;不准用冷水洗身;不准吃生冷食物;四不离是枪不离身;人不离被;被不离肚(睡觉要盖肚);人不离队;三个不走是不打扫干净不走;不向
  房东交待清楚不走;青苗地不走;三个走是脚打泡要走;累了要走;小病要走。
  上海南下服务团的青年学生们今天也到市上村。下午,中队开会介绍说:他们革命热情高、决心大、能吃苦,行军把脸也晒黑了。他们离开上海18里路时也遭到敌机轰炸扫射,伤亡20多人。但他们很坚定。听了很感动。(张民权)
  8月5日(峡口镇)
  晨起,把房间、院子打扫干净,借用老乡的东西还清楚后,我们告别市上村群众出发了。行军不久就进了山。天气很闷热,路坎坷不平,上午抵峡口镇。晚上,中队部开会通知,明天路程是70多里,12时以前要通过匪特出没最多的地段。(张民权)
  8月6日(廿八都)
  四时出发,战斗队同志每人一根长枪,队里还有机枪。他们雄纠纠、气昂昂,走前边去了。各中队也以防战姿态依次上路。今天行军步伐快,队形整齐,没有一个掉队的。大家以警惕的眼腈注视着山路两旁的动静,但没有发现敌情。行程75里,到达浙江省西南边境的二十八都镇。晚,中队在离村半里路的小山丘上布岗。(张民权)
  8月9日
  这一段行军,都是夜两时左右出发,因为天气太热。昨天是“立秋”,行军80里,越过浙闽交界的仙霞岭到了仙阳镇。今天路程只有35里,上午九时到达浦城县城。浦城驻军是二野三兵团。他们渡江后从皖南长驱直入,打到闽北来。现在,他们要到大西南作战去。跟部队同志啦呱,他们很多是太行山老乡。听说还有豫北地方部队升入主力的原四十八团,就住在四、五十里外的村子里。(李锁柱)
  8月18日
  昨天行军抵建阳,住城东童游镇,今天休息。童游隔河就是建阳城,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把火烧了。整条整条的街道,两边的店铺、民房只剩下断垣残壁和碎瓦烁堆,看了令人愤恨。上午传来捷报,福州昨天已经解放,真是大快人心!
  我们小队申玉新挑水时打破老乡一个缸,赔了老乡15斤大米,中队负责三分之二,小队负责三分之一。我们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张民权)
  8月27日(建瓯城)
  20日到建瓯,至今已经休整一星期了。四中队近来病号特别多,占了全中队百分之三十。其原因,一是水土不服,二是伙食差。各小队分灶煮饭,柴米油盐有时供应不上,物价又高。昨天,四小队区长黄录林同志病逝了。他发病后送教会医院治疗,因诊断错误误命的,各中队和四中队各小队都送了花圈、挽联,遗体装棺送城外黄华山埋葬,原定开追悼会的,后来没有开,因队部通知明天二时行军。(张民权)
  9月2日(福州)
  昨天下午五时许,从南平乘船去福州。开船不久,天就黑了。今天下午三时到达福州,住宿仓前山三山中学。(张民权)
  9月14日(泉州)
  大队部和五中队等在八号就出发了,四中队吴越飞、侯东明、张存友三位领导也提前走了。我们出发时间是昨天下午,全队上了闽江轮船,到乌龙江南岸峡南上岸改乘汽车。每辆汽车乘坐30多人,很拥挤,天气又热,最头疼的是汽车老出毛病,走走停停,跑了五、六个钟头才到莆田,已是深夜,用过饭又走,今天上午10时才到泉州,到市郊一座中学住宿。(张民权)
  9月16日(安溪)
  昨天,中队部开了会,宣布四中队要兵分两路。一、二、四、七小队和直属分队的大多数同志去漳浦,三、五、六小队和直属分队小部同志去长泰。长泰县的主要领导也宣布了:县委书记董清晨(由三中队调来),副县长籍文彦。中午,全中队改善生活,下午去长泰的同志就在董、籍两同志带领下,和二中队(去南靖、平和工作)同志一起,取道南安、安溪出发了。大队安排我们坐汽车,可汽车跟前天一样老停老修,还得大家推着走。到南安已是深夜,找不到住所,只好在空地上露宿一夜。因为潮湿,早晨,被子上积了一层水珠。没有菜,盐水下干饭,但大家情绪高涨。晚十一时到了安溪县城。(张民权)
  9月22日(角尾)
  晨两时,从同安城郊出发向漳州方向行军。前几天,我们从泉州出发,经南安、安溪转了一个圈子,在安溪时听到漳州解放的消息。昨天,又南行到同安。今天,我们又和大队部和其他中队的大队人马一道走了,沿灌口靠近海岸行军,白天有敌机骚扰,入夜探照灯发出长箭一样的光柱。午夜一时,到达龙溪县境内的角尾镇。(张民权)
  
  9月25日
  早饭后,队伍分头出发。大队部和其他中队的大队人马去漳州,我们这支小队伍只有20多人,则取道朝天岭山去长泰,山路崎岖、无人带路,沿途又没有村庄和过路群众可以问路,所以,走了一天才到十里村。晚上12时渡过龙津溪,到了长泰县城。历时148天(4月25日—
  9月23日),从武安开始的行程5280里(不包括武安集中前)的南征结束了,我们胜利地到达了新的工作地点。《张民权)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