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杂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110
颗粒名称: 征途杂记
分类号: K250.6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五大队原计划接管京、沪、抗,上级决定我队进军福建。大队南下至浙江江山县市上村,各中队都有一些体弱、有病的同志跟不上队伍,匪特晚上打冷枪,王成柱、赵振旅去福建找省委解决车辆,选出对敌斗争有经验、身体较好的十几位同志负责保卫工作,我到省委留守处说明情况,看到寺庙墙上有红军留下的打土豪标语。省委让我们住在南台一个学校里,第三天在闽江浮起了失踪的同志。据说是个人到街上买东西时被匪特杀害抛尸闽江的。我们中队怀着沉痛的心情召开了追悼会,省委派车送我队到漳州,当时国民党败军如秋风落叶,蒋军窜犯东山的前两天。
关键词: 漳州 长江支队 南下

内容

1949年,我在太行第四专署行政干校工作,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参加太行四地委组织的南下干部队伍。三月间,会集武安县城学习、整顿。
  我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政治部,于1949年4月间随军南下,5月间到苏州。五大队原计划接管京、沪、抗,由于形势发展很快,上级决定我队进军福建。。大家目标明确后,决心继续南下。火车至杭州,遭蒋机扫射,火车头被打坏,伤死两位同志。大队南下至浙江江山县市上村,准备进入福建时,由于经过长途跋涉行军,各中队都有一些体弱、有病的同志跟不上队伍,大队部将这些同志集中起来,编成一个留守中队。由王成柱(原中队负责成员之一)任中队书记,我任中队长,赵振旅任副队长。当时谁也不愿带这个队,因为处在新解放区,残匪特务常捣乱,一旦发生情况,又无战斗力,责任重大。但党的决定唯有服从。大队去后,我们移到江山县仙峡镇,这个地区刚解放,群众不敢与我们接近,匪特晚上打冷枪,打信号弹,情况复杂。王成柱、赵振旅去福建找省委解决车辆,中队只留我负责,真是耽心。我即与同志们研究,选出对敌斗争有经验、身体较好的十几位同志负责保卫工作,准备应付突然事件。同时,我到省委留守处说明情况,要求解决车辆,留守处给了五部卡车,但无部队护送。我将选出的十几位同志组织好,分配在各辆车上,持枪顶火保卫,准备停当后就上车赶路。经福建武夷山开始爬坡,汽车咕咕直叫,象老牛一样慢,爬上岭天就黑了。下坡更危险,路又狭又弯,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真有点提心吊胆。天明到浦城,下车休息吃些干粮,喝喝开水。看到寺庙墙上有红军留下的打土豪标语。这里是老区,群众对我们亲热多了。稍休息后就继续开车,天黑到了南平。这里是地委机关所在地,地委书记贾久民是原太行四地委领导,他给我们安排了住宿。在南平休息了三天,地委给我们派了一条轮船,经一天一夜到了福州。
  省委让我们住在南台一个学校里,紧靠闽江。那时福州刚解放,情况很复杂,我要求大家要提高警惕,严加岗哨。出门要以班组为单位,不能个人行动。一天,在吃饭时点名,少了一个人,到处查找,杳无踪影。急报省委查找也无音讯。第三天在闽江浮起了失踪的同志。据说是个人到街上买东西时被匪特杀害抛尸闽江的。我们中队怀着沉痛的心情召开了追悼会,谴责残余匪特的罪行。大家表示要接受这次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肃清匪特,建设新区,造福人民。九月间,省委派车送我队到漳州,我完成了带队的任务。
  我被分配在龙溪专署任民政科长。走上了巩固政权、建设新区的新里程,当时国民党败军如秋风落叶,没有逃走的都做了俘虏,大部分经教育后遣返几千人回原籍安置。工作结束,专员丁乃光同志关心的对我说:怎么没见兰香同志来呢?去看看她呀!兰香是我的爱人,自浙江分开几个月尚未见面,她分配在漳州市区工作,我在领导的催促下去看她一下。因为工作紧张繁忙,心里的话没讲完就又分手了。
  1950年初,蒋军窜犯东山的前两天,我到六鳌半岛检查工作。这里有一个连的解放军,驻守在101高地哨所。这里紧靠虎头山,除101高地部队一个嘹望哨外,虎头山后港没有岗哨,我要求民兵在靠后港岸设两个岗哨监视敌人。夜里十二点,民兵发现有敌情,两艘来历不明的机帆船企图靠岸登陆,于是民兵鸣枪警告,敌人听到枪声,以为岗哨有驻军就掉头逃走了(事后才知道敌人阴谋打东山,要来抓人了解情况)。第二天,我回旧镇区公所,夜间12点接到省军区来电:国民党军要在沿海登陆,可能在漳浦、东山一带。我到当地驻军团部通情报,团部也已接到同样的来电。凌晨四点钟,敌机数架在东山盘绕。驻漳浦县城的一个团得知敌人登陆东山,立即集合队伍驰援,因无车辆运输,只好急行军,可巧旧镇来了50辆运粮卡车,我即令把粮食搬到公路旁,将队伍运送东山。当时敌人伞兵正在空降,我们运去的一个团,强渡八尺门,与敌人展开战斗,顶住敌人进攻,把封锁八尺门的空降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随后我各路军种陆续赶到,终于粉碎敌人进攻东山的阴谋。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