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武安集中南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92
颗粒名称: 焦作—武安集中南下
分类号: K266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焦作—武安集中南下,从各县调选的二中队南下干部在太行四地委所在地焦作市集中“这批同志多数参加过整党学习和”有的直接参加解放焦作战斗,由博爱县调选的4个区南下干部和温县调选的3个区干部(直属队除外)合编为7个小队。后来由修、获、武地区调选的1个区同志编为8小队,整编后的二中队便从焦作出发北行,到河北武安县与长江支队五大队其他中队汇合,学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听到由于南京国民党当局于4月拒绝在《和平协定》书上签字,毛泽东主席遂即向全党全军发出。
关键词: 漳州 长江支队 组建

内容

1949年2月16日,从各县调选的二中队南下干部在太行四地委所在地焦作市集中。这批同志多数参加过整党学习和“三查三整”运动,有的直接参加解放焦作战斗,他们征尘未扑,战鞍未御,又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南下,表现出高昂的革命气概。在焦作,由博爱县调选的4个区南下干部和温县调选的3个区干部(直属队除外)合编为7个小队,后来由修、获、武地区调选的1个区同志编为8小队。2月18日,整编后的二中队便从焦作出发北行,到河北武安县与长江支队五大队其他中队汇合,並在那里进行南下前的40多天集训,学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学习城市政策和“城市领导农村”、“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路线,同时也进行军事训练,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在武安期间,听到由于南京国民党当局于4月拒绝在《和平协定》书上签字,导致国共两党谈判破裂,毛泽东主席遂即向全党全军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大家听过支队、大队党委负责同志的传达报告,真是群情激愤,摩拳擦掌,巴不得立即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通过一阶段学习,大家对南下的任务更是明确,政治热情和思想觉悟更加提高,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更有增强,纷纷表示听从党的召唤,决心南下,在行军途中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胜利向南进军。同时,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党中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明确南下任务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依靠贫苦的基本群众,铲除反动基础,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搞好统一战线工作,执行城市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恢复和发展城乡生产。
  我们中队同志大都是苦大仇深的农民子弟,在学习过程中较快地弄通革命道理,明确任务,增强革命意志,坚定南下决心。当看过《白毛女》、《血泪仇》、《赤叶河》剧目的演出后,大家高喊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大家情绪激昂,高亢齐唱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用革命口号和革命歌声来表达大家的随军南征的信心和决心。
  4月24日,正式建制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英姿气昂,浩浩荡荡,在当地党政军民的夹道欢送声中,告别武安城父老,开始南下行军。二中队同志随着五大队大队伍徒步行进。在军旅途中,接连地传来前方的捷报,出发第一天便传来“太原解放”的喜讯,渡黄河前又传来“南京解放”的号外新闻,同志们喜出望外,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革命形势的发展出乎预料地快速,使我们南下干部心情振奋,也使我们行军南下的征程加急,赶赴黄河边老河口车站乘火车那天,日急行军130里,可是,谁也不落伍掉队,谁也不叫一声苦。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