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队的组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91
颗粒名称: 二中队的组建
分类号: K266
页数: 4
页码: 38-41
摘要: 在组织上做了抽调干部到新区工作的准备,各自初步确定了半个县委、县府和四个区班子的第一批南下干部名单,博爱、温县便遵照区党委、地委的部署,经组织批准后随军南征到新区工作。长江支队五大队二中队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组建的。另从修武、获嘉、武陟抽调南下干部组成一个小队。全中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县党政群团领导班子和八个区委、区政府架子:公安局长崔世源(以上均为县委委员),县民政科副科长李玉贵,区委组织委员马万银;二小队党小组长(代区委书记)苏敏,四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高作文,区委组织委员任发文。
关键词: 漳州 长江支队 组建

内容

1948年秋,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很快,人民解放军节节取胜。当时,太行四地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组织干部学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又进行干部领导班子的双线配备,在组织上做了抽调干部到新区工作的准备。当年10月,博爱、温县县委分别召开区分书会议,根据“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有群众斗争经验、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身体条件好”的要求,各自初步确定了半个县委、县府和四个区班子的第一批南下干部名单。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博爱、温县便遵照区党委、地委的部署,进行层层动员,从党内到党外,从县直到区属,号召干部自愿报名南下,经组织批准后随军南征到新区工作。长江支队五大队二中队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组建的。但二中队是在武安集训时正式建制的。
  二中队有干部93名(其中党员78名)、公勤人员22名,共115人,分为九个小队,由博爱县抽调4个小队,温县抽调3个小队和一个直属小队,另从修武、获嘉、武陟抽调南下干部组成一个小队。全中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县党政群团领导班子和八个区委、区政府架子。
  二中队南下时的领导成员是:指导员(县委书记)秦秀峰,中队长(县长)王杰,县委组织部长王成柱,宣传部长肖苏,县武委会主任李振经,公安局长崔世源(以上均为县委委员);
  县委会秘书肖保华,县委组织部干事社庆荣,宣传部干事乔成国;县政府秘书卜英俊,县民政科副科长李玉贵,财粮科长韩炳秀,工商科长刘庆贵,银行经理张世昌,县武委会股长王志全,公安局队长李纪元。
  二中队所属九个小队的领导成员:
  一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王满元,区委组织委员马万银,宣传委员李兴玉;小队长(代区长)刘万镒,区武委会主任毋立志;
  二小队党小组长(代区委书记)苏敏,区委组织委员王桐生,宣传委员王怀信;小队长(区长)李希芝,区武委会主任王世禄;
  三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李贵兴,区委组织委员孙玉苑,宣传委员刘全润;小队长(区长)原允瑞,区武委会主任程兆喜;
  四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高作文,区委组织委员吴启智,宣传委员田士生;小队长(区长)王福河,区武委会主任赵和士;
  五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许俊科,区委组织委员韩天运,宣传委员葛全德;小队长(区长)崔克良,区武委会主任张小安;
  六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郝占文,区委组织委员宋岐峰,宣传委员王荣富;小队长(代区长)郑德信,区武委会主任黄春杰;
  七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许仙州,区委组织委员任发文,小队长(区长)王锦,区武委会主任张克让;
  八小队党小组长(区委书记)杨培堂,区委组织委员侯家焕,宣传委员黄道岐;小队长(区长)贺锡九,区武委会主任朱学良,
  中队直属小队党小组长杜庆荣,小队长卜英俊。
  二中队南下干部都来自太行山南麓的博爱、温县和修、获、武县份,绝大多数同志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火与血的洗礼,经受过残酷又长期的战争锻炼和考验,既有军事斗争经验又有群众工作经验,政治素质较好。因为博爱、温县和修、获、武地区,北靠太行山,南濒大黄河,除博爱县部分山区外,均属豫北大平原,境内贯通道清铁路线,连接平汉铁路,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地人民惨受压迫和剥削之苦,多有离乡打工、拉黄包车和逃荒、讨饭求生者。1926年以后,党就在温县、博爱县开展活动,为贫苦农民的解放进行不懈的革命斗争。1938年起,博爱、温县和修、获、武人民和干部,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配合我八路军坚持与日寇进行八年之久的浴血抗战。在长期残酷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这一带干部、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作出了光荣的贡献,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地方干部。在二中队南下县委的6名委员中,就有2名于1936年、4名于1938年入党入伍的,区级干部中也有12人是抗日期间入党入伍的,他们都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的考验和培育;1946年解放战争揭幕,博爱、温县和修、获、武地区的边地斗争严峻且残酷,当地干部、民兵参加武工队、轮战队,冒死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还乡团打硬仗;1947年我刘邓大军过黄河,国民党军队趁机进袭我老区,这里干部奋起进行“两进两出”的殊死争夺战,並负有沉重的支援前线斗争的任务。二中队南下干部大多数人是在这种战争的环境下经过严峻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特点是:斗争坚决,意志坚定,服从组织,团结一致,只要党指向哪里就冲向那里,毫不犹豫懈怠。这批南下干部组队奔赴征程,可以说是博爱、温县和修、获、武老区人民无私挑选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南下的征途,对支援南方新解放区接管工作又是一次贡献。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