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里路南征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80
颗粒名称: 六千里路南征急
其他题名: “长江支队”第五大队南下福建漳州地区纪实
分类号: K266
页数: 30
页码: 5-34
摘要: 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干部、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于1948年12月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德才兼备的干部,组建一个南下区党委(包括党、政、军、群团和地、县、区的全套干部人员),共同组建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直属各部门干部,而后分别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和华北局决定,对南下干部及其家属作出几点规定。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女干部中不能跟随部队行军的暂不南下;
关键词: 漳州 长江支队 地区

内容

组织选调 光荣南下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指日可待。9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致治局会议上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①会议决定:“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干部、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以便在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②中共太行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和华北局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进行双线配备,积极为输送大批干部(包括成套调出)做好准备,这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的组织保证。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主席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
  
  
  反动派及其一切反动势力的伟大号召並向中外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1,月10日,淮海战役以消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而全役告捷;31日,北平和平解放。至此,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由美帝国主义扶持和武装的国民党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宣告解放,只有缓远、太原、大同、新乡、安阳等几个孤立据点处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中。我百万雄师正在等待命令向长江以南进军,以完成解放全国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华北局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于1948年12月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德才兼备的干部,组建一个南下区党委(包括党、政、军、群团和地、县、区的全套干部人员),下辖6个地委、30个县委;每个县委下辖5至9个区委;每县配备120人左右。经两个区党委研究决定,共同组建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直属各部门干部,並各组建了3个地委、15个县委和所属区委,而后分别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和华北局决定。会议认为:此次调干任务重,成套干部调动还是第一次;数量多,4000多名干部,包括公勤人员近5000人;时间短,一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组织动员,自愿报名,审查批准;要求急,太行区抽调的干部,必须在2月底3月初集中在武安县城。会议公布调干条件:党性强,政治觉悟高,组织观念强,有斗争经验,有领导水平,身体好。对南下干部及其家属作出几点规定:南下干部(包括公勤人员)家属按军属待遇,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家探亲安家,限期回本单位;女干部中不能跟随部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待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接送。会上,还指定了各个地委负责选调干部的领导人。
  太行区、太岳区是抗日初期建立的两个革命根据地,位于平汉
  路(含沿铁路线县、市)以西,正大路以南,黄河以北,同蒲路以东地区。两区以白晋路为界,路东属太行区,路西属太岳区。太行全区7个地市委、42个县市,540多万人口。太行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只有13万人口的武乡县在八年抗战中就有14000名青壮年参军,牺牲烈士3200多名),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经受过长期的残酷的战争考验,同时也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派出多批干部,随军支援新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进攻我东北根据地,调出大批干部随军出关,支援东北;1947年9月30日,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带领大批地方干部,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新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③,打开了我军南进的大门;当年8月下旬,党中央决定从太行区抽调1600多名干部④,随陈(赓)谢(富治)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伏牛山区,开辟了豫西新区,把蒋介石组织的东西线进攻我解放区的战场拦腰切断,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我解放区的阴谋。在解放战争的三年多时间内,光林县农民参军的人数就达22013人,从1945年8月到1949年3月,全县支前参战的民兵、民工达29万多人次,贡献是巨大的。
  太行四地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地处豫北地区,背靠太行山,面向华北大平原,是丘陵地带,下辖17个县市,道清铁路、平汉铁路从境内经过,交通方便,是战略要地。三个地市委这次抽调干部,共同组建一个南下地委、专署、军分区和五个县委及其所属区委。四地委主要负责选调专署各科室干部、人民武装部和两个县委、县政府及其所属16个区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新建市委)主要负责组建南下地委机关各部门干部、军分区干部和三个县委、县政府及其所属22个区委。太行区党委会议后,两个地委
  分别召开县委书记会议进行传达贯彻,並立即在地直机关和各县干部大会上进行形势教育,组织干部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和中央指示精神。太行四地委在元月10日发出《关于调干部南下的指示信》。过后,很快掀起报名南下的热潮。元月20日左右,党组织经过挑选,确定南下干部和后勤人员名单。2月15日,四地委南调干部集中在地委党校、五地委和新乡市委的南调干部集中在林县曲山村进行学习、编队,建立党的组织。24日,五地委领导接见全体南下干部並合影留念。26日,在曲山村召开有数干人参加的欢送大会,专员李毅之代表太行五分区的党政军和全区人民热烈欢送南下同志,勉励大家团结互助,战胜困难;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南下地委书记李伟代表南下干部致答谢辞,並表示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胜利完成南征任务,向太行党组织和太行父老汇报。大会结束,南下同志便整队出发。太行五专区干部子女学校学生,举着“向全国胜利进军!”“欢送叔叔南征!”横幅标语,八个学生提着写着“到江南工作最光荣”的五角红星彩灯,载歌载舞,高呼口号,热情欢送。南下同志在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中,告别了太行父老、亲人和战友,开始踏上征途。那个令人激动的热烈场面,使人终生难忘。
  行军三天,到达河北省武安县城。随后,四地委选调的南下干部也从黄河之滨出发,沿着巍峨太行山的东南部,经修武走林县而北上,行军六、七天到达武安县城。至此,从太行四地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选调的南下干部546人(其中党员472名)、公勤人员170人,共716人,组成一体,共同生活、学习,战斗在一起。在这批南下干部中,有抗战前参加工作的老红军、老同志,而近半数干部是在抗日时期参加工作,经过1942年整风,绝大部分同志经过1947年“三查”(查阶级、查立场、查工作)“三
  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运动审查和1948年“整党整风”学习教育,符合“党性强、觉悟高、能力强、身体好”的条件。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是比较好的,是南征的一支工作队和战斗队。
  武安集训 “长江支队”诞生
  太行区选调的三个南下地委干部,先后集中在武安县城后,于3月2日召开大会。冷楚同志(原太行区党委代书记,南下区党委书记)在会上向全体干部作报告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28年,迎来了全国即将解放的伟大胜利。我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担负起随军南下、解放全国的伟大任务。他勉励大家在武安待命期间认真学习政治军事和新区各种方针政策,要做一个听从指挥、服从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最后,冷楚向全体干部表示:我愿和同志们一起接受这个任务,愿为党贡献力量,我们是毛泽东主席、党中央领导的队伍,坚决完成党的任务!会后,全体干部转入学习冷楚同志的报告,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3月22日,集中在长治市(太行三地委所在地)的太岳区三个南调地委干部,到达武安县城,受到先前到达的太行区南下干部的热烈欢迎。30日,召开第一次南下干部大会,冷楚同志向全体干部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刘尚之同志在大会上宣布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六个地专成立。根据党中央指示,南下区党委要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工作,为了对外保密和行军方便,南下区党委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下同),行署主任为支队长,区党委书记为政委;地专为大队,专员为大队长,地委书记为政委;县为中队,县长为中队长,县委书记为指导员;区为小
  
  队,区长为小队长,区书为党的小组长。区党委机关干部,成立三个直属中队,地专机关成立一个直属中队,县直机关成立一至两个小队。大会上,周璧同志布置了学习任务: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精神和接管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冷楚同志的报告;领导干部要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全体南下人员学军事,在行军中准备打仗。
  “长江支队”的领导成员:政委(南下区党委书记)冷楚、支队长(行署主任)刘裕民、区党委组织部长(常委)刘尚之、副部长侯振亚、宣传部长周璧(常委),社会部长叶松、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王禹,区党委副秘书长毕际昌;军区司令员陶国清、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远芬,军区副政委张戆如,政治部主任雷绍典。
  太行区选调的南下干部,编为:一大队(一地委)干部是从一、六地委选调组建的(现属河北省);三大队(三地委),干部是从二、三地委选调组建的(现属山西省);五大队(五地委)。太岳区选调的干部组成二、四、六大队(均在山西省内)。
  第五大队党委(地委)委员如下:
  李伟(原中共新乡市委书记)
  丁乃光(原太行四专署专员)
  马兴元(原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罗晶(原中共太行六地委宣传部长)
  徐振平(原五专署公安处长)
  李承尧(原太行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皇甫琳(原太行军区52团政委、党委书记)
  李伟同志任地委书记、政委;地委机关各部委办科领导人
  (只列出县级以上干部名单):
  地委组织部部长马兴元,干部科长杨廷标(原五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组织科副科长康仲吉(原四地委组织部干事);
  地委宣传部部长罗晶,宣传科长鲁光(原四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地委社会部部长、公安处长徐振平,秘书科长范之(原五专署公安处秘书)、张锋(原四专署公安处科长);
  地委人民武装部部长马英武(原四地委人武部副部长),秘书科长魏宏(原四地委人武部秘书科长),武装科长石瑞(原四专区县武委会主任);
  地委秘书长未力工(原新乡市委秘书长);
  地委办公室秘书杨雨春(原五地委办公室干事)。
  丁乃光任南下专署专员、大队长。专署各部门负责同志:
  秘书张汝鸿(原四专署秘书)
  民政科长冯火(原四专区干校主任)
  财粮科长张景彬(原五专区安阳财粮科长)
  工商科长董庆魁(原四专区县联社主任)
  税务局长田庄(原四专区税务局长)
  银行行长陈铁(原五专区银行股长)
  南下军分区司令员李承尧,政治部主任皇甫琳。各科处负责人:组织科长冯奇才,保卫科长唐振兴,作战科长吴成玉,侦察科长朱顺新,管理科长李化清,通讯科长郝峰云,卫生处长曹喜寿,通讯队长杨枝贵,军务科长薛峰山,供给处李英凯,教导队赵成权等。
  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行军,南下地委、专署、军分区合编为两个部、三个处:将组织部、社会部和民政科编为组社部,负责人为马兴元、徐振平;宣传部、政治部编为政治部,负责人为罗
  晶、皇甫琳;军分区司令部、人民武装部编为参谋处,负责人为李承尧、马英武;专署财粮科、军分区卫生处编为供卫处,负责人为张景彬、曹喜寿;地委秘书处和专署秘书科编为秘书处,负责人为未力工、张汝鸿。大队部成立直属中队和党支部,支部书记(指导员)未力工,副支书(副指导员)康仲吉、张田丁,支委有唐振兴(中队长)、苏石民(副中队长)、冯火、杨廷标、鲁光、张景彬、冯奇才等,下设七个党小组(小队),干部85人,公勤人员50人,计135人。
  五大队辖五个中队(县委):一中队,由沁阳、陵川选调干部组成。县委书记(指导员)武克,县长(中队长)杜锷生,组织部长郑国栋,宣传部长赵克良,武委主任张书田,公安局长葛奠华,群团主席类和贵。下辖8个区(小队),干部90人,公勤人员23人,共113人。
  二中队,由温县、博爱、修获武三县选调干部组成,县委书记(指导员)秦秀峰,县长(中队长)王杰,组织部长王成柱,宣传部长肖苏,公安局长崔世源,武委主任李振经。下辖8个区(小队),干部93人,公勤人员22人,共115人。
  三中队,由林县、邺县选调干部组成,县委书记(指导员)蔡良承,县长(中队长)郭景周,组织部长李玉科,宣传部长郭丹,公安局长董清晨,武委主任李银堂,群团主席张茂林。下辖7个区(小队),干部97人,公勤人员23人,共120人。
  四中队,由汲县、淇县、汤阴、漳南、卫辉市选调干部组成,县委书记(指导员)吴越飞,县长(中队长)侯东明,组织部长张存友,宣传部长李光,公安局长马振兴,武委副主任刘兴珍,群团副主席郭镜如。下辖7个区(小队),干部86人,公勤人员24人,共110人。
  五中队,由辉县、安阳、新乡、漳南、汤阴县选调干部组成,县委
  书记(指导员)陈砚田,县长(中队长)白佩珩,组织部副部长武珍,宣传部长王洛,公安局长安汉奎,武委主任赵振旅,群团主席平浪,下辖8个区(小队),干部95人,公勤人员26人,共计121人。
  在武安期间,学习内容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声明》、《评战犯求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五大队党委书记李伟同志还向干部作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说:打过长江去,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已是人心所向,势不可挡。我们随军南下接管新区的任务是消灭反动势力,摧毁反动基础,建立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通过学习,同志们提高了生产对大好形势的认识,增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纷纷表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要勇往直前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第二个学习重点是: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战略转变,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文件;东北接管城市工作经验介绍;《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等都是这一重点学习的主要内容。丁乃光同志针对这一课题向干部作了战略转变和接管城市工作方针政策的报告,他用党的光辉战斗历程阐明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理。他说,从现在起,已开始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同志们务必适应这一新的战略转变,要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工作,因而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人民和广大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站在我们这一方面来,与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和消灭一切反革命势力。
  此外,地委组织部长马兴元同志作关于新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报告,地委宣传部长罗晶同志作关于党在新区宣传教育工作报告。地委社会部长徐振平同志作关于新区社会治安保卫工
  作报告;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皇甫琳同志作关于行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报告。每个报告都传达了中央的声音,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胜利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巨,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警惕和防止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我们对每个报告都进行热烈讨论,思想教育深刻,收效很大,至今难忘。
  在武安时,还进行军事训练,开展文体活动,教唱革命歌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在太行山上》,《解放区的天》,《我们的领袖毛泽东》等等。为了充实文化生活,太行区、太岳区先后调出京剧团、豫剧团、晋剧团、河北梆子剧团、歌剧团等到武安县城演出,先后上演《闯主进京》、《刘胡兰》、《白毛女》、《血泪仇》、《赤叶河》等剧目。这些剧目都是政治学习的很好辅助教材,教育大家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学习期间,太行区党委书记陶鲁笳等领导同志还亲自到武安县城看望南下干部,鼓励大家放心甫下,使南下同志深深感到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出师南征 告别太行
  在武安,每人发了一套军装(粗布、绿色)、衬衣、布鞋、蚊帐、背粮袋和一双“铁鞋掌”(准备雨天行军时绑在脚上,不会滑倒,不会掉鞋)。为了轻装行军,支队部通知每人行李不得超过15市斤,于是大家将多余的东西和棉衣、棉被等打成一个包,写上自己的家乡地址、收件人姓名交大队统一转送。
  4月1日,我党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15日《和平协议》(最后修正案)交南京政府代表团,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于4月21
  
  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支队召开干部大会,由冷楚、周璧同志传达北平会议对南下干部随军渡江的安排。这次北平会议有朱德、聂荣臻、薄一波、刘澜涛,华东局饶漱石,太行区党委书记陶鲁笳,太岳区党委书记顾大川和中原局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认为,太行、太岳这批南下干部人数最多,质量较好,且是成套班子配备。中原局同志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区工作,饶漱石力争要这批干部去华东,说大军渡江后,部队前进迅速,急需大批干部接管华东新区。会议最后决定把这批干部交华东局分配,随“二野”渡江。饶漱石找冷楚、周璧同志介绍华东情况时说,“长江支队”兵强马壮又是成套配备,这批干部去接管苏南,组建中共苏南区党委、苏南行署、苏南军区;要“长江支队”过江后,到江苏省丹阳县集结待命。苏南地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属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鱼米之乡。大家听了之后,欢欣鼓舞,积极准备早日登程。
  大会后,支队部和各个大队、中队都积极进行出发前的准备。支队部以冷楚同志为首,组成以二地委王竟成、五地委李伟、行署王利宾等人参加的先行组,乘一部中吉普车先行出发,直奔中原局所在地开封市,负责联系和安排黄何以南行军事宜。支队和各大队抽调人员组成后勤队伍,根据每天行军路线负责“打前站”安排吃住,部分人员“打后站”,跟在队伍后边检查行军纪律。支队部还指定程少康同志负责武安留守组工作,认真处理因轻装留下的物品。五大队张锋科长等8人,参加武安留守组,其中患病高烧的卢永济、郭逢运(结婚三天即南下)二人住院。他俩于5月下旬重病初愈随留守组乘车往南京、上海寻找队
  伍,到苏州与支队汇合后,继续行军入闽,其坚决南下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4月25日,号称半万人马的“长江支队”(其中干部4100多人,党员2810名)在军号声中出发南征,告别武安县城。这天,武安城红旗招展,党、政、军、民从城里到城外列队欢送,南下干部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在震天响的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中步出县城。五大队全体人员还在烈士碑前宣读特大喜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3日解放南京!24日解放山西省会太原!特大的喜讯给大家带来了极大鼓舞。这天行军,遇上滂沱大雨,所带的雨布、草帽都用上了,还成了“落汤鸡”。大雨天日行军70里,但谁也不叫苦。到宿营地磁县东城村,当地群众干部主动拿出衣服给我们换上,並用柴火烘干已经湿淋的衣服,整整忙到下半夜。第三天,从河北磁县进入河南安阳。这虽是太行五地委的辖地,但还没有解放,我们看到“四野”部队正在围攻,五地委书记杨珏同志到驻地看望大家,他说过三五天就可解放安阳。经过汤阴县城时,以中队为单位利用休息时间去参观民族英雄岳飞庙,庙里有岳飞亲笔书“还我河山”四个金光闪闪大字,殿阶下有遗臭万年的秦桧夫妇二人跪在铁拦杆里的丑像。参观岳庙,我们受到一次“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教育。30日路过淇县(商朝的首都朝歌),下午到汲县(卫辉府)城外,整队入城,汲县的党政军和学生数千人列队欢迎。第二天是“五一”劳动节,休息一天,以欢度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学习《约法八章》。在平汉线上,“长江支队”同“四野”南下大军汇成一路,并肩向南前进,在几天的行军路上,互相组织拉拉队,轮流唱歌,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和友谊,真是一路行军一路歌,歌声激励向前进。5月2日,行军绕过敌占据点新乡市,直奔黄河北岸老田庵火车站。南下时,张田丁同志在大队部办公室,赵苏太从大队秘书处调到政治
  部。该部有鲁光、杨雨春(行军时由办公室调来欢治部),孔祥集等轮流打前站,负责沿途宣传鼓动工作。4日这一天,是黄河以北行军最后一天,急赶130多华里路,虽然行军艰苦,祖大家的情绪很高,早晨三时起床,四时吃饭,五时全部离村。这天,赵苏太和杨雨春负责打前站做宣传鼓动,这个工作是件苦差事,每次路过一个村庄,要向群众借木板写标语和鼓动口号,大队人马跟上时,打前站的同志又要往前跑,那天中午没有休息,干粮加水作美中餐。当天下午3时左右,队伍便到达黄河边火车站。这次急行军,同志们发挥了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精神,为了解放全中国,再苦再累也心甘!
  过黄河渡长江 直抵南京下关
  站在黄河北岸,思绪萦绕,再往南行,渡过黄河,便离开太行父老,离开家乡。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4000多健儿要过黄河,渡长江,真有不解放全中国心不死之慨!5月4日晚9时左右,南下队伍登上火车跨黄河。我们乘坐的是运货列车,臭气闷气袭人,拉煤的车节里,黑煤粉弥撒,可我们坐在车上却豪情满怀地高亢歌唱。夜过郑州,折陇海路向东驶去,天亮便到开封车站,高兴地遇上太行五专署李毅之专员带领的赴“华南工作团”,该工作团也是从太行、太岳抽调干部组建的。顿时,火车站沸腾起来,老战友开封相遇亲切交谈,临别赠言,肺腑相励,深深感到革命情谊的可贵!机车启动,战友道别,分途前进。列车上,我们得知:苏南地区的镇江、丹阳县等城市已经解放,大家十分高兴。5月5日,到达淮河北岸,因大桥被国民党演败部队破坏,我们下车步行到蚌埠宿营。8日再乘车南进,行至光明
  
  县城宿营。因光明以南,长江以北的铁路全部被破坏,只得日行夜宿继续行军。12日到达长江北岸浦口重镇,隔江茫茫望南京,只见长江天际流,一眼望不到边,波涛映帆影,十分壮观。下午5时许,五大队全体同志乘轮渡过长江,天黑抵达南京下关码头,列队步行到下关电厂附近旧兵营宿地,和一大队、三大队以及解放军某部、山东籍支前民工住在这里;支队部设在国民党交通部。在下关,“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的标语口号贴满了大街小巷。在国民党统治22年之久的首都南京街头,出现这么许多出自人民心声的标语,表明了蒋介石已经被人民所唾弃,共产党和毛主席为人民所拥戴。
  14日,以小队为单位进城,参观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午间,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派出飞机三架轮番轰炸下关发电厂一带,电厂周围的不少房子被敌机炸毁,有的还在燃烧,大队政治部同志住的钢筋混泥土三层楼房被炸塌,李承尧司令员的住房也被炸毁,三个解放军战士当场牺牲;一大队二中队高新库同志也牺牲在敌机的枪弹下;通讯员蒋相岐同志被埋在三层楼房的最底层,赵苏太和鲁光、杨雨春、孔祥集等同志立即挖土抢救。正在此时,敌机第二次轰炸扫射,为了抢救战友,谁也顾不上头顶的敌机枪弹,尽快将相岐同志抢救出来,并送往医院经抢救脱险。医生说:好在及时抢救不致窒死,真是大幸!为了加强防空,南京市军管会15日通知“长江支队”全部搬到九草山原国民党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当天下午我们全部搬到九草山北极新村。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内遍地狼藉,门窗俱没,空旷如野,可见逃窜时其狼狈相之一斑。南下干部是住在国民党统治22年的南京城,却是打地埔睡稻草。因为第一次住进大城市,大队部传达支队通知,要检查行军中的组织性、纪律性执行情况,进行个人小结;有组织地分批参观南京名胜古迹;夜间不得个人外出。在南
  京期间,捷报频传,感到新鲜事情很多,总觉得近两千里的行军再快,也没有赶上形势的迅速发展。我们本要集结丹阳,接管苏南,可是已经晚了一步,大家猜想:可能留在南京分配工作或参加接管上海。5月22日,传来江西省会南昌解放。至此,除上海生在围攻外,苏浙赣几个大城市都已解放,大家欢呼着胜利的捷报频频飞来。
  姑苏城外 听党调遣
  5月23日,根据华东局通知,“长江支队”从南京乘火车出发,于24日到达文化古城苏州。支队部驻在苏州阊门外原国民党青年军司令部。各大队驻在阊门外张家花园(兵营)和原国民党苏州监狱。五大队在张家花园安顿后,便在苏州待命,并继续完成小队行军总结。三中队的区群团主席秦德修同志(林县人)不幸病故于苏州。
  5月27日,上海解放。对全国最大城市的解放,大家非常高兴,奔走相告。正兴奋间,传下消息说中央决定“二野”进军大西南,“三野”十兵团提前入闽,解放福建。由于形势发展快,我们来晚了,分配南京或接管上海都无望,需要继续行军到福建去。从原定接管苏南到继续行军接管福建,这是南下使命的一个转折,引起一些同志的思想波动。这批南下干部对福建是陌生的,对福建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有的人上街买《福建地图》了解福建,福建山多,交通不便,一条铁路也没有。大家渴望全面了解福建,华东局便发来介绍福建的生产、生活、文化、交通等情况的六份材料,内谈及“地瓜当粮食、火笼当棉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粮。”说明福建人民的生活很苦,激起同志们的阶级感情,想到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以解放劳动大
  
  众为己任,应当听从党的调遣,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该到福建就到福建。六月初,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温仰春来苏州了解文队于部情况,南下区党委组织部长刘尚之详细汇报后,温副部长传达了华东局四点指示:①“长江支队”七月份随“三野”十兵团进军福建;②华东地区再抽调一批干部同时进闽;③原从“长江支队”抽调给“三野”后勤支前的六大队仍回“长江支队”;④从“长江支队”抽调一批县主干以上的干部到上海带领知识青年随军南下服务团入福建。后悉“长江支队”去福建是上海军事会议决定的,“二野”兵团司令员陈赓、陈锡联等在会上提出“长江支队”随“二野”到大西南的要求,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提出,福建是东南海防前线,负有解放台湾的任务,十分需要干部,建议“长江支队”去福建。最后,经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指示:“长江支队”还是去福建⑤。
  6月12日,华东局张鼎丞同志到苏州,给“长江支队”县团级以上干部作《关于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讲了百万大军用三天时间胜渡长江天险、一个月时间占领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京、沪、杭三角州的空前胜利后指出,中央指示“二野”进军大西南,“三野”十兵团进军福建,大量的新解放区极需地方干部。他当时还透露:“华东局呈报党中央批准,要我同大家一齐去福建。”他说:福建山多、雨多、蚁虫多,福建虽穷,却山青水秀,有林有鱼是个好地方;福建有红旗不倒的苏维埃老区,福建人民艰苦奋斗几十年,老区人民觉悟高,现在要解放,一定会欢迎和支持我们去的。
  最后张鼎丞同志勉励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发挥模范作用,听从党的调遣,党揩向那里就到哪里,加强组织性,革命无不胜!
  报告后,“长江支队”各个太队根据张鼎丞部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干部思想实际,召开干部大会,进行宣传动员。6月14
  日大队党委书记李伟在张家花园广场向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号召同志们乘胜前进,以解放祖国每一寸土地为己任。他讲述革命理想与组织纪律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时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对此报告,今日记忆犹新,当时教育最深的是郭纲琳烈士事迹:那是二战初期,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李伟同志参加地下斗争,他的爱人郭纲琳在上海市担任中共区委书记,是学生运动的一位领袖,也是漳州地下党派人到上海寻找党中央的联系人。后来,郭纲琳、李伟二人先后被捕入苏州监狱,郭纲琳同志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她为了维护党的利益,在敌人刀枪和酷刑面前没有供出党组织和同志,就是连自己的爱人也默不相识。后来,她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临刑时高呼“共产党万岁!”高唱《国际歌》壮烈牺牲,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李伟同志说到这里,全场高呼口号:“向英雄学习!”李伟同志说,为了实现烈士的遗愿,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我们要以革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到福建去,坚决服从党调遣。顿时,大家振臂高呼:“党指挥到哪里,就到那里去!”
  会后,各个中队、小队都展开热烈讨论。如何向革命先烈学习,向革命前辈学习,成为大家讨论的中心。学习讨论中,大家进行联系实际,回忆对比,参观反思,现身说法,自我教育,普遍提高觉悟,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奉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才是每个革命者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中队的墙报随而活跃起来,同志们写心得、决心书,有多少稿件就全部贴上墙。这段学习,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小组为核心成立了思想互助组,通过谈心启发,教育帮助,使少数思想动摇的同志坚定了继续南下的决心,
  对个别人开小差的,组织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七月一日是党的28周年纪念日,五大队党委在阊门外“皇后电影院”举行纪念会,党委领导都参加了大会,马兴元同志在会上讲话,回顾了建党28周年来的光辉战斗历程后说,我们要坚决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共产党人要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到福建去,解放福建,建设福建,决不辜负党的期望。这次大会表扬了一批政治思想好、团结互助好、艰苦作风好、遵守纪律好的党小组(其中有三中队五小队谷文昌党小组)和党员、干部个人。会后,五大队积极进行南下的一切准备。
  告别苏州 南下福建
  华东局决定将“长江支队”调往福建后,从各大队抽调一批县级以上干部到上海参与组建南下服务团,并进行集训。五大队派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徐振平和杜锷生、肖苏、王洛、郭丹、刘兴珍、赵成全、李英凯等同志到上海。这时,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在上海国际饭店召开军事会议,通知“长江支队”领导和各大队党委书记、专员、军分区负责同志参加。陈毅、饶漱石、谭震林、张鼎丞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上,陈毅同志讲了当前政治和军事形势,粟裕同志作了进军福建的部署。会后,“三野”十兵团给“长江支队”赠送《论人民民主专政》,又给每人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草绿色军装(县团级为黄色细布军装)、白衬衣、军帽、帽徽、臂章、绑腿和背粮袋,还补充了部分枪支。
  7月13日告别苏州城,随“三野”十兵团南下福建。当时,沪杭甬铁路还未修复,少数人乘船(早一天起程),多数人步行。我们沿着运河和太湖走,经过吴江县,行军三天抵嘉兴县
  
  城。16日上午,参观了我党“一大”会址——南湖。1921年我党建立时向全国、全世界宣布:要推翻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28年后的今天,眼看第一个目标就要实现,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当天下午从嘉兴乘火车南下,当火车行到浙江长安镇附近时,突遭敌机空袭扫射,五中队事务张振业同志中弹牺牲(河北省曲周县人),另有三位同志受伤。当晚抵达杭州车站,我们为牺牲的张振业同志举行了葬礼,将遗体埋在杭州公墓,将受伤的同志送往医院治疗。17日,当火车行至江山贺村附近时,又遭敌机轰炸扫射,四大队三位同志当场牺牲,几人受伤。回想两天乘火车,遭敌机两次轰炸扫射,四位同志牺牲,鲜血洒在江浙的土地上,更激起同志们对作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更加坚定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五大队行军到江山县市上村驻地,支队部设在兴塘边村。江山县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毛森的家乡,政治情况复杂,国民党散兵和土匪特务出没,时打黑枪,袭击我驻地和通信人员。为了对付敌人的偷袭,保证同志安全,遂以中队为单位轮值站岗放哨。江山是水网地带,处在酷暑季节,蚊虫多且大,大队特地给站岗放哨的同志分发防蚊虫药水。这里农村是江南的典型村舍,在闷热的季节里显得分外潮湿,疾病流行,我们都睡在农舍的地板上。
  7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委员有曾镜冰、叶飞、韦国清、方毅、梁国斌、伍洪祥、刘培善、范式人、冷楚、陈辛仁、黄国璋。正式宣布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后,“长江支队”(南下区党委)的建制撤销,对南下区党委主要领导干部作了重新安排:原区党委书记冷楚入闽任省委组织部长,刘尚之任组织部副部长,周璧任省委副秘书长,刘裕民任
  福建省实並厅厅长。各大队明确了进福建后所接管的地区,有的大队(地委)领导班子也相应加强,如一大队(晋江地委)张戆如任书记,常化之任副书记,王禹任地委民运部长;原支队政治部主任雷绍典任五大队(漳州地委)党委社会部长,陈虹任青年部长,鲁峰任军分区参谋长。原五大队人民武装部长马英武调省工作。另增加两个大队接管福州和厦门。
  五大队接管漳州地区,因地委委员徐振平在上海养伤,其工作由地委委员雷绍典同志接替,还增加陈虹和鲁峰两位地委委员。为了加强行军中的武装保卫力量,从十兵团调来张荣华同志,配合各中队抽调有武装斗争经验又年富力强的120人,由李振经(二中队武委会主任)和张荣华负责组成武装队,担任驻地警卫和行军途中反击土匪袭扰的任务。
  从苏州到江山,增加一批干部。华东局除调来陈虹(华东军大宣传部长)外,军分区增加了鲁峰、张荣华、张景新等10个干部,从无锡调来陈子清、付定一等22个干部,雷绍典从“长江支队”军区政治部带来金树鼎、王英才、崔树槐等8个干部,公勤人员4名。同时,调出5人,又有因伤病经批准回去20人。
  8月1日,五大队在市上村边树林里,召开“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李伟同志作报告,他从红军诞生讲到解放军的发展壮大,从南昌起义讲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强调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最后完成到达漳州的行军任务。李伟同志在会上宣布进军福建的具体路线,一条从仙霞岭盘越入闽,实行轻装夜行军,另一条绕江西上饶经武夷山抵闽,由轻病号、女同志和上年纪的男同志走此路。张荣华同志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淮海战役的情况。当时,正值三伏天,骄阳似火,天气酷热,加上水土不服,不少同志病倒了。为此,五大队根据省委的安排在江山设立留守处,由冯火、李光任正副指导员,王成柱、赵振旅为正副队
  长,该处工作人员和病号100人左右。到此时,我们一切准备就绪,正等待省委发出进闽的命令。
  夜越仙霞岭 直奔漳州城
  省委机关和接管建瓯、南平地区和福州市的南下干部,都先后在7月下旬入闽,而接管漳州、晋江和厦门的干部是最后一批入闽的。接管漳州地区干部400多人,于8月4日开始行军,当天宿营在江山峡口镇。自峡口起实行夜行军,规定每日从午夜到翌日10时为行军时间,在夜行军中不准打灯火、不准高声说话、不准掉队,准备打仗。武装队走在大队伍的前后,前站有响导带路,搞宣传鼓动的同志与前哨武装人员、负责吃住的后勤人员走在一起,但夜间行军不得远离大队200米。5日,宿营在江山县二十八都,这里是在浙江省境行军的最后一站,前边就是枫岭关,越过关口就进入福建境内。我们行军在高山峻岭间,森林茂密,大树参天,溪水横流,村庄分散,人烟稀少,疾病流行,群众贫困,我们几次宿营在断墙残壁间,甚至杂草丛生的房子里,看到群众无钱医治的粗腿病,真表同情又有点可怖,打前站的同志在路上还清除了多具无名尸体,贫穷惨况和战争伤痕,触目可见!经过5天艰苦地爬山涉水,到达闽境的浦城。踏入福建边境县份,大家心情舒放,回想我们行军5000多里,总算抵达目的地的首站了。20日,我们继续南下抵建瓯县城,受到先行到达的南下干部的热情接待,在此得知8月17日福州解放的消息,又与江西上饶经武夷山进入福建的同志会合,真是双喜临门!稍作休整,让病号和年老体弱者乘船南下到南平,其他同志继续行军到南平宿营。在闽北行军路上,遇到五月份入闽的“二野”部队奉命北上,见到“二野”中的老乡特别亲热。他们说,过长江后,
  
  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他们跑得快,我们追得紧,一直追到闽江上游。我们感到有这样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9月1日,由南平乘船顺闽江而下抵达福州。漳州地委及所属人员宿营在仓前山“英华中学”。由于高温酷暑,长途行军,水土不服,好多同志发生疟疾和肠胃病,加上福州初解放,潜伏的敌特肆虐行凶,我们虽然在榕城休整,但还肩负与疾病、敌特作斗争的双重任务。令我们追念的是,四中队黄录林(区长)因患肠胃病不幸病逝于闽土,安葬建瓯黄华山;四中队病员栗来贵被敌特绑住手足丢进闽江急流中。两位同志为着福建解放事业献出了可贵的性命!
  在福州休整期间,省委接见了漳州地委领导干部,谈到地、县委领导班子的组成问题。9月6日下午,在“英华中学”礼堂召开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书记、省府主席张鼎丞,副书记、副主席方毅,省军区司令员叶飞等省委领导同志,方毅同志主持会议,张鼎丞同志讲话,他首先代表福建省党政军民热烈欢迎南下干部来福建工作,并希望进闽干部在党中央和省委领导下,与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支援前线,尽快解放漳州、厦门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大会后,地委召开了干部会介绍接管地区漳州所属十个县的初步情况,并准备继续向南行军。
  9月8日下午我们离开榕城,分水陆两路继续南下,到乌龙江南岸的峡南村汇合,再沿福(州)厦(门)公路南行。记得,在乌龙江北岸峡北村趁夜渡江时,张荣华同志向大家介绍说:1932年毛泽东主席曾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红军在漳州住了一个多月。他还讲到漳州是个文化城,九龙江从城南经过,漳州地区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盛产米鱼水果,是个好地方。最后,他教大家几句闽南话,吱哩咕噜,逗得大家又高兴又幽趣。第二天晚上,乘载货的汽车南行,这是南下以来,全
  大队第一次乘汽车行军。李承尧司令员乘坐的汽车先行,刚解放过来的驾驶员在大义村到宏路山间公路上恣意开快夜车,不少干部晕吐难忍,李司令员多次叫司机慢开无效,只好命令停车,将司机拉下车来严厉训责,当司机知道训责他的就是军分区司令员,便跪在公路上求饶命,从此,那个司机才老实些。天亮后,快到江口镇又遭敌机轰炸扫射,但没有出不幸的事情。11日凌晨1点左右,大队部才抵达泉州,受到晋江地委领导干部的热情接待。漳州地委机关干部宿营在“凌霄中学”。中共闽南地委派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卢炎和宣传部副部长高明轩同志到泉州迎接南下地委,并向南下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闽南情况。在此,根据省委的决定,宣布了龙溪、海澄、漳浦、长泰、云霄、诏安、平和、南靖、东山等九个县委领导同志的名单。各县委随即召开会议,对干部进行调整配备,并研究了继续行军等问题。16日“三野”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形势发展迅速,17日,地委机,关和部份县的干部自泉州急行南下往同安,曾两次遭敌机轰炸扫射,由于及时隐蔽未受损失。19日解放同安,我们于当天下午到达同安县城,夜宿农村。第二天上午,我们得知19日解放漳州(龙溪县城)的消息,群情振奋,立即出发急行军。⑥地委主要领导和部份地直机关同志由卢炎同志带领,当天宿营在龙溪县镇头宫,大队人马宿营在当天解放的角美镇。该镇是龙溪、海澄、同安三县分管的特殊镇。21日,地委领导同志进入漳州城,驻在原国民党龙溪县政府,其它同志宿营在东门外农村里。一些轻病号由赵苏太同志带领在后,宿营在万松关下的梧浦村,当晚遭土匪袭击,担任守备江东桥任务的解放军听到枪声,向梧浦方向打机枪,土匪才迅速逃去。第二天到达漳州城东门外驻地,23日,南下干部全部进入漳州城内。至此,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长途南征,胜利地到达目的地漳州城。
  “长江支队”第五大队,从组建到进入漳州地区,经历了9个月时间,艰苦跋涉6000里,行军八个省(晋、冀、豫、皖、苏、浙、赣、闽),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了长期艰苦磨炼,为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会师漳州 团结战斗
  9月21日坚持地下斗争的闽南地委书记卢叨和闽粤赣边区纵队参谋主任王,汉杰进漳州城,会见解放军31军政委陈华堂和南下地委书记李伟、专员丁乃光和李承尧、马兴元、罗晶、雷绍典、陈虹等同志。⑦23日,南下地委机关及干部549人、公勤人员157人先后进城。24日上午,闽南地委副书记陈文平等从南靖乘船到达漳州,当天下午,陈华堂同志主持召开南北两个地委领导同志会议,研究组建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问题,並对当前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26日中共福建省委通知:成立福建省第六地委,书记卢叨,副书记李,伟。27日,漳州军管会发布《告示》,主任陈华堂,副主任卢叨、李伟⑧。
  漳州军管会下设:办公室,负责人有皇甫琳、未力工、杨雨春;文教部,部长罗晶,副部长陈虹、高明轩;公安部,部长雷绍典;财经部,部长丁乃光(兼);交通部,部长李作(军队),副部长董庆魁;敌伪财产接管部,部长王星远(军队)等。同时,成立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丁乃光,副司令员于云彬,政委陈文平,秘书陈汉章。
  中共福建省第六地委由以下同志组成:卢叨(地下)、李伟、丁乃光、陈文平(地下)、马兴元、罗晶、高明轩(地下)、雷绍典、陈虹、李承尧、卢炎(地下)、皇甫琳、陈天才(地下);地委书记卢叨,副书记李伟。地委机关各部委办科:组
  
  织部,部长马兴元,干部科长杨廷标,副科长许云(地下),组织科副科长康仲吉;宣传部,部长罗晶,副部长高明轩,宣传科长鲁光;社会部(公安处),部长雷绍典,科长范之、王英才,副科长吴庭华;青年部,部长兼地青委书记陈虹,地青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洛,宣传部长叶森玉(地下),学生部长朱明文;地委秘书长未力工,秘书处秘书林岗(地下),审计科长李钧,行政科长张茂林;地委办公室秘书杨雨春、干事郑惠兰(县级),工会办事处主任黎炳光(地下)、副主任娄和贵。
  福建省第六专员公署:专员丁乃光,副专员陈文平(地下),秘书主任杜锷生,秘书张汝鸿、陈汉章、巩鸣鹏,民政科长冯火,财政科长张景彬,建设科长董庆魁,文教科长平浪(后为陈汉章地下),工商科副科长陈君实(地下),税务局局长田庄,副局长蔡重明(地下),银行行长陈铁,邮电局局长郝峰云,贸易公司经理郝崇卿、副经理林瑞陆,专区医院院长王国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分区:军分区司令员李承尧、副司令员李仲先(地下),政委卢叨(兼),副政委李伟(兼),副政委卢炎(地下),政治部主任皇甫琳,副参谋长鲁峰,供给处长张景新,供给科长李英凯,卫生处副处长曹喜寿,作战科长吴成玉,侦通科长朱顺新、副科长杨枝贵,管理科长李化清,军务科长薛峰山,组织科长冯奇才,宣传科长赵成全,保卫科长唐振兴,民运科副科长于泽民,警备团长郑福生、副团长吴扬(地下),团副政委张荣华,参谋长龙贺先。
  26日,在寻源中学礼堂(现市委会团结楼)召开南北干部会师大会,由31军政委陈华堂讲话,首先宣布漳州军管会成立。他说,这是战时成立军政府,代表前线党政军行使职权,接着讲到当前政治、军事形势(包括厦门前线形势),提出用军事的政治
  的手段及早解放云霄、诏安、东山和华安四县,搞好支援厦门前线,组织好民工,借用民间的交通工具,迅速开展征粮征款,保证前方吃饱饭打胜仗;要做好城市接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约法八章》和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陈主任最后说,军队和地方、南下和本地干部要互相学习,团结战斗,发动和依靠群众,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搞好各项工作。地委书记卢叨同志讲话,首先代表闽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热烈欢迎南下干部来闽南工作。他说,南下干部是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派来的,有长期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经验,有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组织生产建设、支援前线的经验,有建党建政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本地干部应该很好学习的。南下干部从北方来到这里,人地不熟,言语不通,本地的同志应主动介绍情况,当好翻译。我们大家来自北方和南方,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一定能够完成党中央和省委交给我们的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李伟同志也发表讲话,说“长江支队”第五大队是根据党中央和华北局指示组建的,是太行区第四、第五分区和新乡市委抽调干部组成的。随军南下来到福建漳州地区,对福建省委、闽南地委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表示感谢。李伟同志赞扬闽南党组织在远离党中央、四面受敌困扰的艰苦环境下,紧紧依靠群众、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迎来了胜利的顽强精神。他要求南下干部要虚心学习本地干部艰苦奋斗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他说,今天会师是两个方面军的会师,是胜利的会师!他勉励大家在党的领导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团结一致,为建设新闽南而奋斗!同志们对大会的评价,认为开得隆重、热烈,亲切感人,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思想愉快,充满信心。会师后,全体干部立即投入紧张的支援前线和接
  管工作。
  在省委和漳州军管会正确领导下,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全区人民积极支援前线。10月17日厦门解放,我区华安和诏安县相继解放,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至此,宣告全区10个县全部解放。随着各县的解放,先后建立了10个县委、县政府和59个区。
  龙溪县:县委书记陈砚田,县长白佩珩,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武珍,公安局长金树鼎,农会主席赵振旅,下辖八个区。
  平和县:县委书记兼县长陈天才(地下),县委副书记秦秀峰,副县长柯清漂(地下),宣传部长肖苏,公安局长崔世源,县农会主席张龙发(地下),下辖八个区。
  长泰县:县委书记董清晨,副县长藉文彦,公安局长刘兴珍(因公务迟到职,由郭喜代),下辖四个区。海澄县:县委书记蔡良承,县长郭景周,组织部长李玉科,公安局长安汉奎,下辖五个区。
  南靖县:县委书记王成柱(因公务迟到职),由县委第一副书记王杰代理书记,县委第二副书记陈锐志(地下),县长陈清定(地下),副县长魏宏,公安副局长王满元,下辖七个区。
  漳浦县:县委书记吴越飞,县长柯永麟(地下),县委副书记张亚挞(地下),副县长侯东明,组织部长张存友,宣传部长吴炳坤(地下),公安局长马振兴,农会副主席郭镜如,下辖八个区。
  云霄县:县委书记郑国栋,县长石瑞,副县长张水满(地下),县委委员张大目(地下),宣传部长赵克良,公安局副局长崔维华、副局长张天宝(地下),下辖五个区。
  华安县:县工委书记兼县长平浪,公安局长孔繁智,下辖四个区。
  诏安县:县委书记武克,县长张振福(地下),副书记李亚伟
  (地下),副县长李振经,公安局长葛典华,下辖七个区。
  东山县:县委书记郭丹,县长张书田,公安局长申保成,下辖四个区。
  1949年9月27日,《漳州电讯》创刊,社长高明轩(兼),经理许良枫(地下),编辑主任朱汝安。经过积极筹备,11月7日“闽南公学”开学,校长卢叨(兼),副校长陈虹(兼),组织处长许云,教育处长李光,总务处长李钧。随后,各县举办了青干班,吸收培养一批青年干部参加革命工作。当年11月,省委统一抽调干部去北方接女干部和家属来闽,漳州地区派出李钧、张茂林、赵联忠和赵孟清等同志先后回太行区。翌年春,接来女干部师文英、陈钧、温冷、王合林等30多人和一批家属来漳。南下干部对省委的关心和爱护非常感激,决心扎根福建。
  漳州地区是溃败入闽的国民党军队最后撤出大陆的地区之一,社会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散兵残卒、潜伏特务、土匪恶霸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一体,进行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獗。在政治上,敌特与台湾国民党妄图“反攻大陆”相呼应,造谣惑众,挑拨离间,破坏金融,捣乱市场,企图搞垮我新生政权;在军事上,敌特连续袭击我县政府、县大队、区公所和支前运粮队,暗杀我干部和积极分子,甚至在平和九峰、南胜发生暴乱,龙溪县发生“浦南惨案”。在九蜂暴乱中,我5个干部牺牲,“浦南惨案”中有30多名干部群众被袭死伤。为了肃清漳州地区的反动势力,南下干部在党中央、省委领导下,同本地干部、南下服务团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华东局、省委调来的南下干部,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开展征粮征款、支援前线、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斗争,一起完成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在艰巨、激烈的剿匪斗争中,长泰县三
  区区长侯虎江(山西左权人)、南靖县一区区委副书记王世禄(河南博爱人)、区委书记李畿之(河南武陟人)、华安县公安局治安股长常武元(河南安阳人)、平和县九峰区委组织委员马万银(河南博爱人)、三区区委书记王锦(山西平顺人)、区长原允瑞(河南博爱人)、海澄县一区区委副书记马玉俊(河南林县人)、漳浦县四区区委委员岳凤朝(河北大名人)、区救联会副主席田启(河南汲县人)等同志先后壮烈牺牲。为了革命事业和闽南人民的利益,他们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我们永远悼念他们,缅怀他们,並向他们那种完全、彻底地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学习。在闽南的长期工作中,有的同志积劳成疾,相继谢世,我们也永记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毕生奉献的业绩。40多年来,南下干部同漳州地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用建树的业绩证明: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我们南下时风华正茂,如今都已届年离休,然而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必将坚决贯彻党的十三大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保持革命本色,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努力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1289页。
  ②《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册264页。
  ③《中共党史大事年表》197页。
  ④《129师在涉县资料选编》河北省涉县党史办。
  
  ⑤范敬德、张铁民、赵志万《长江支队太行太岳干部南下福建纪实》。
  ⑥鲁光《从太行山麓到九龙畔》1989.9《漳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4页。
  ⑦卢叨《团结战斗,克敌致胜》1989.9《漳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8页。
  ⑧《漳州电讯》1949.9.28。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有刘尚之、李伟、马兴元、罗晶、雷绍典、蔡良承、郑国栋、秦秀峰、王杰、张全金、罗全贵、张怀书、郭步云、康仲吉、许俊科、肖保华、巩鸣鹏、李英凯、韩俊如等同志提供的资料,特别是李锁柱、杨廷英、卢守德、张民权等同志提供的日记以及市委组织部提供的南下干部花名册,在此致谢!
  (上接第37页)
  中队86名干部,其家庭成分为贫下中农者77人,占总人数89.5%。可以说,大家的阶级觉悟也较高;
  四、年轻干部多,革命热情高:一中队干部的平均年龄24.2岁,其中七名县委的平均年龄也只35.6岁;八名县科级干部,平均仅28.4岁;8名区委书记,平均也只29.3岁;区委委员42人,平均28岁;区长8人,平均31.2岁。干部年轻,富有朝气和热情,南下跋涉6000多里,什么艰苦和困难都征服下来。
  我们南征算是在1949年春节后开始的,先在沁阳、陵川两县分别集中,2月11日在河南焦作市会合,当月下旬自焦作出发,3月上旬抵河北武安县参加南下集训,4月24日便随军行进,经豫、皖、苏、浙、赣诸省转入福建,9月下旬进入漳州与闽南地下党同志会师,遂即将原定的南下县、区两级班子一分为二,由中共云霄县委书记郑国栋、诏安县委书记武克,带领一批各方干部分赴云、诏两县开展工作。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苏太
责任者
张田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