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天测地的气象战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47
颗粒名称: 监天测地的气象战士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6
页码: 72-77
摘要: 最近,我翻阅了一些发黄的旧报,发现新华社于1953年元旦在朝鲜前线发出的一则电讯:“在1952年12月的最后6天中,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击伤击落美机37架。”这则新闻报道了志愿军高炮部队歼灭美机的辉煌战绩,使我重温了作为一名志愿军高空气象兵应该分享一份战功的喜悦,同时也唤起了我亲身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回忆。1950年6月25日,美帝入侵北朝鲜的朝鲜战争爆发了。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各界人民踊跃出资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朝鲜打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底,《停战协定》签订近半年了,朝鲜前线的空中斗争稍有和缓。我接到命令,立即赶去朝鲜新安州。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气象

内容

最近,我翻阅了一些发黄的旧报,发现新华社于1953年元旦在朝鲜前线发出的一则电讯:“在1952年12月的最后6天中,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击伤击落美机37架。”这则新闻报道了志愿军高炮部队歼灭美机的辉煌战绩,使我重温了作为一名志愿军高空气象兵应该分享一份战功的喜悦,同时也唤起了我亲身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回忆。
  1950年6月25日,美帝入侵北朝鲜的朝鲜战争爆发了。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各界人民踊跃出资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朝鲜打击美国侵略者。1951年6月,由于朝鲜战场的军事气象技术需要,志愿军总部吸收一批文化水准较高的青年入朝。我投下教鞭毅然应召,从云霄县出发,经福州到北京,先在中央军委气象干部训练班受训,进行气象观测和初级气象预报训练。1952年8月,因为朝鲜前线的战争升级,气象干训班提前结业,我和10几位同学被调到鸭绿江西岸一线和朝鲜新义州前线,在志愿军高炮502508团建立高空气象站。我们从首都北京乘坐长列赴朝。在新义州车站下车,随即奔赴高炮团驻地,一见团首长就要求立即投入建立高空气象站的工作。那个时候,美国佬企图利用他们的“钢铁优势”压垮我朝、中人民子弟兵的战斗力,天天派出强盗飞机在朝鲜大地上进行狂轰滥炸。所以,我高炮领导机关决定在高炮502、508团建立高空气象站,定时观测各种气象要素,施放气球测出高空各个高度的风向风速,並把所得的各种数据及时发报给高炮指挥仪,作为因气象因素影响高炮射击进行修正的依据,以协助高炮部队稳、准、狠地射击敌机。我们十几位同志充分认识到迅速建成高空气象站的重要意义,便用军事行动的速度在短短的3天内完成建站任务,提前进行高空气象观测发报。
  那时候,入朝的志愿军部队装备都还很差,我们只从祖国带来少量的简单的高空气象仪器到朝鲜,连个观测地面的风向风速仪也没有。站建起来了,要开始观测风向风速,我们只好“土法上马”,竖起一根竹竿,竹竿末端挂着一条薄布条子任风吹拂,这样便工作起来。但是,这种“土法”往往发生观测误差,怎么办?我们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就去检拾被我军击落的敌机的残骸上铝片,然后动手自制风向风速仪。这种铝质风向风速仪比用薄布条子做成的,其准确度较大,大伙高兴得很,说“用敌人杀害朝中人民的武器,拿来制造打击敌人的测天武器,真够意思!”
  在高空气象站,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定期制造氢气,每天定时施放气球,进行观测、计算和发报。一天24小时内只要不下雨,云高不低于400米,能见度不很恶劣,就得放出6次气球。並且观测和计算都在露天进行,炎夏酷暑要经受烈日曝晒,施放气球时满身湿汗也不敢擦,严冬冰冻要经受零下10—20℃的〓炼,手脚冻僵了还坚持完成任务。生活虽然艰苦,却挺精神。我们站里同志团结一致,把力量拧成一股绳,按时进行观测发报,使高炮部队得到所需的气象资料,给高炮指挥仪获得必要的修正,从而提高高炮射击敌机的命中率,狠狠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
  高空气象站工作正常地进行着,我就抽出时间去给志愿军战士当文化教员。志愿军战士打起仗来如龙似虎,就是穷家出身,多数是文盲。我在部队首长的鼓舞和支持下,便去给他们上文化课。那时候,因为战争环境,连队分散驻守在险山隘口上,我每天走这个阵地,又走那个阵地给战士上课。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1953年头几个月里,敌机频繁轰炸扫射,敌人大炮不时轰击,我每天穿战壕,钻坑道,跨越地雷线,避开敌人暗堡的机枪封锁,到各个阵地授课。在阵地讲课,一遇到敌机空袭,战士们挟起书本就投入战斗,警报解除又拿上书本继续上课。有一回,我讲完课回团部,在路上就遇上了敌机扫射,一颗罪恶的子弹把我的肩膀打伤了。治疗几天,我还是照样下连队上文化课。在朝鲜前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死神时时刻刻威胁着每一个人,但是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我冒点危险,受点轻伤,还算得什
  么!
  在朝鲜前线,我既当气象员又当文化教员,干了将近一年时间。到了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虽然地面战斗停止了,但空中斗争远远没有结束,敌机仍然经常入侵骚扰。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了加强空防,把我借调到“空联司”气象室。“空联司”是中国、苏联、朝鲜三国空军联合作战机构,设在安东(今丹东市)。属下的气象室也是由中、苏、朝三国的气象人员组成,各国气象人员要做好各自机场的天气预报,还要做好敌占区的天气预报。过去,我所担负的工作属于高空气象观测,对飞行气象工作颇感生疏,又要和语言不通的苏、朝两国同志共事。我虽然由前线转到一线,从炮火连天的环境转到比较安全的地带,却感到责任加重了,工作难度加大了。但一想到我们志愿军英雄战士黄继光、邱少云、伍先华等。他们用年青的生命和沸腾的热血来保卫祖国,支援朝鲜,我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我不懂得飞行气象学,便用“蚂蚁啃骨头”般的精神来钻研业务;不懂得外语,就跟书本学,跟苏、朝同志学,逐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开始和他们作简单的会话,后来可以同他们讨论天气预报问题了,碰到困难时辅加手势或请译员帮助翻译。语言的交流,更加深“空联司”气象室中、朝、苏三国同志的友谊,彼此的感情更加融洽,共同完成天气预报任务,闲时又相互交谈工作和生活。有一天,朝鲜同志对我谈起1952年冬季海防高炮部队歼击敌机的胜利经过:10月初,守卫在海防线上的志愿军高炮部队,根据高空气象站和高炮指挥仪的准备数据,沉重地打击了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敌机,在近两个月中共歼敌机47架。美国佬被激怒了光11月15日那天就飞来敌机30多架,被打落一架。16日再来80,多架,在朝中人民军队的阵地上投下大批炸弹和凝固汽油弹进行报复,又被我打伤6架,那些幸免的敌机才夹着尾巴逃跑。21日再飞来70多架,大摇大摆想来再报复我们,我高空气象发报准确无误,高炮当机修正数据,敌机在我阵地一露面,那架领航机就被击中落地,粉身碎骨了,跟在后面的那两架飞机也应炮声而落地,吓得群机落荒逃窜。据外电报道,一个敌机驾驶员逃回后,惊魂未定的对记者说:“如果发现共军炮火,要飞得高、逃得快,迟一步就没命飞回来。”朝鲜同志说此往事的时候,激动得用手指比划又握拳挥打,一会儿怒目瞪眼,一会儿哈哈大笑,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夸奖说:“气象兵是高炮部队的眼睛,功劳很大!”
  1953年底,《停战协定》签订近半年了,朝鲜前线的空中斗争稍有和缓。我被调往防空部队气象室,负责训练志愿军地监团地监哨气象人员。过去,地监哨只是负责监视敌机的出没时间、机型、飞行高度和飞行方向,给防空指挥所提供作为祢补雷达死角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情报。当时地监哨(所)广泛地分布在北朝鲜的戈壁、高山和海疆,好像在各地面布满了窥伺敌机的“眼睛”,只不过地监哨还没有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不能发挥其多功能的作用。这次防空部队气象室负责训练地监哨人员,目的是要使各个地监哨不仅提供监视敌机情报,而且要定时观测哨(所)范围内的各种气象要素如云状、云量、云高、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天气现象和能见度等等。定时依质向指挥气象台发报,作为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补充,以便给飞行气象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这个工作是很重要和有意义的。我接到命令,立即赶去朝鲜新安州。那个地方是志愿军地监团驻地,可我一撂下被包询问,才知道接受第一批气象训练的地监人员已经从各地汇集多时了,可见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多么高涨啊!我顾不得歇息,立即奔入教室讲课。这批第一期学员都是各哨哨长和一些地监老手,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又高,在学习中探究“云”的兴趣特别浓厚,但要识别各种“云”的名称、形状和平均高度以及其出现与未来天气关系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战场上是打击敌人的英雄好汉,在攀登科学高峰时也是硬汉和强者。他们说为了把美国野心狼赶出朝鲜,为了在战争中建设自己的钢铁队伍,就要学好测天监地的本领。个个认真听课,专心识别图像,仔细对照天空云彩。后来深刻体会到学好“云”,对判断敌机的飞行高度大有帮助,若知道“云”的高度就可以准确地判别敌机的飞行高度。这个训练班办了一个月,学员们根据测试结果,证明可以单独进行观测发报,结业后又重新返回岗位。我接着负责训练第二、第三期地监气象人员,在地监团整整生活了三个足月。当我完成任务返回防空部队气象室时,每天都定时收到了朝鲜各地地监哨(所)发回来的气象情报,给我军飞行气象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丰富资料。我高兴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並肩战斗,不但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而且在战争中培育起一代新的高空气象、地监气象人员,给我军现代化建设撤下了一批军事气象技术人才的种子。对这一点,我内心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1954年4月,我从朝鲜回国了,调到沈阳防空军气象室服役。回想入朝1年零8个月,我当一名“测天监地”的气象战士,虽然没有象前线战士那样直接的进行浴血抗敌,也可以说在军事气象战线上间接地参与打击美帝的斗争,实现了我跨过鸭绿江大桥时对伟大祖国许下的诺言和宿愿:我为保家卫国献青春!
  抗美援朝四十周年回顾(七律一首)
  吴向国
  义军东援北朝鲜
  缘为花旗悍弄兵
  妄拟亚洲扶傀儡
  岂堪唇齿付馋鲸
  填膺御侮同仇忾
  击楫惩凶誓远征
  霸道笑他终败局
  丧师自尔又寻盟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朝鲜战地见闻录、一支榴弹炮兵部队入朝作战记、五圣山激战、记一等功臣方大利、大同江畔遭遇战、首战告捷的功臣炮、高炮廿五营朝鲜战场歼敌记、新仓里对空伏击战、用十发子弹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片断、在朝鲜阳德的日日夜夜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兆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