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情依依赋归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45
颗粒名称: 离情依依赋归来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1958年4月底组织上批准我转业回国。在离开朝鲜前,心中记挂着两件事:一是告别老战友,二是瞻仰烈士陵园。首先到志愿军后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去见老战友、老首长。彼此多年在一起工作,又是几年不见,现在乍要离别,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白天要工作,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叙谈友情,回忆过去,谈及未来,互相勉励。这一分开,山南海北,心中充满“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惆怅。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只得依依告别。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战争中已有传闻,但未公开。听说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党委曾请示党中央要求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1958年5月5日我登上开往丹东的志愿军专列,上午8时56分徐徐离开阳德车站,于当天下午经新义州口岸签证出境。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朝鲜 武装

内容

1958年4月底组织上批准我转业回国。在离开朝鲜前,心中记挂着两件事:一是告别老战友,二是瞻仰烈士陵园。首先到志愿军后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去见老战友、老首长。彼此多年在一起工作,又是几年不见,现在乍要离别,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白天要工作,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叙谈友情,回忆过去,谈及未来,互相勉励。这一分开,山南海北,心中充满“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惆怅。我们通宵达旦地谈着,还感到时间短谈不完。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只得依依告别。
  其次是瞻仰烈士陵墓。志愿军在朝鲜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烈士陵园就有上百个,不可能一一瞻仰,时间交通工具都不允许,最后选择去志愿军政治部驻地附近的一个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建筑很壮观,有广场、有凉亭,安葬几百位志愿军烈士,令人肃然起敬。毛岸英烈士基也在这里。他的墓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于一九五〇年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廿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性。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战争中已有传闻,但未公开。听说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党委曾请示党中央要求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毛主席不同意,但却同意把几位著名战斗英雄的遗体运到他们的原籍沈阳、湖南等地安葬。我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的面前,思绪万千。几年来的战斗经历,历历在目,慢慢地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默默地对着烈士轻轻地说:“安息吧,我亲爱的战友,祖国和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1958年5月5日我登上开往丹东的志愿军专列,上午8时56分徐徐离开阳德车站,于当天下午经新义州口岸签证出境。再见吧,朝鲜的冬姆(同志)!我结束了在朝鲜整整7年的战斗生活,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行列中。可是40年来,朝鲜7年的经历,那些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战友的身影,却梦魂萦绕。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朝鲜战地见闻录、一支榴弹炮兵部队入朝作战记、五圣山激战、记一等功臣方大利、大同江畔遭遇战、首战告捷的功臣炮、高炮廿五营朝鲜战场歼敌记、新仓里对空伏击战、用十发子弹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片断、在朝鲜阳德的日日夜夜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