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七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39
颗粒名称: 难忘的七年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8
页码: 60-67
摘要: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四十周年。40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部队配合朝鲜人民军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一场激烈的现代化战争。我三十三师兼管万县军分区,为了参战需要,年底,师和军分区分家,把地方部队划归军分区领导;原师3个主力团和直属队仍归三十三师建制。把有实战经验和年轻体壮的机关干部归师部领导,并从军大调一部分学员充当参谋、干事或连队文化教员。1951年3月我军所属3个师先后离开四川,到达河北省廊坊地区休整待令。为了稳定部队情绪,防止事故发生,大站电告由我亲自前往坐镇。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朝鲜 武装

内容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四十周年。40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部队配合朝鲜人民军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一场激烈的现代化战争。当时,我所在部队——二野十一军正在川东举行剿匪祝捷大会,会上并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会后大家都踊跃争先报名。我三十三师兼管万县军分区,为了参战需要,年底,师和军分区分家,把地方部队划归军分区领导;原师3个主力团和直属队仍归三十三师建制。把有实战经验和年轻体壮的机关干部归师部领导,并从军大调一部分学员充当参谋、干事或连队文化教员。1951年3月我军所属3个师先后离开四川,到达河北省廊坊地区休整待令。
  入朝前准备
  4月间接军委命令,由我十一军每个师抽一个营组成一个团入朝参战,归二十七军指挥,余仍待令。我师抽出我工作的师直补训营为该团二营。再从各团抽调个别干部前来补充。由于部队一分为二,干部比较缺乏,团营连各级干部只配一线,即一个政治干部,一个军事干部,有的正职,有的副职。我营营干部只有我一人。当时我仅24岁,且任营职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幸好班以上干部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连以上干部都参加过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班排干部也有一至二次战役经历,这样,我也就较为放心了。全团组建完毕,于4月底开到辽宁省本溪市郊草河口镇,进行短期整训。内容主要是入朝参战的政治教育,使全体指战员认识到:中朝两国是唇齿关系,只有入朝参战,把美帝国主义消灭在我国门外,我们才能保家卫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适应战地情况,每天晚上我们进行夜间行军、防空、班排进攻、实弹射击等战斗演习。当时朝鲜战场上我们没有制空权,为减少伤亡和损失,行军打仗或作业都在夜间进行。每连还都配备一名朝鲜族同志为联络员,教我们实用朝语。并要求每个同志入朝前学会打扑克牌或下象棋、军棋,唱歌等文娱活动。5月下旬进军命令下达,部队由草河口镇乘火车直奔丹东市。6月1日晚上,雄纠纠气昂昂步行过鸭绿江。为了保证部队生活需要,每班配3——4部手推车,装着大米、白面、高粱米、压缩饼干、饼干等。我团成为名符其实的“辎重团”。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过江后几天都是夜间行军,比白天行军不便得多,加上不断遇到空袭,更是困难。敌机一发现汽车灯光立即俯冲扫射,部队不得不进行隐蔽,走走停停,前进速度很慢,一夜下来走不到50华里。大家都很着急,要求改为白天行军,经团首长研究决定,部队到达法洞地区后就白天行军。当天早上8点左右,前头部队已开始出发,我营是后卫部队,正由驻地上公路。我走在部队前头,刚到一座大桥上,立即发现前方上空有几架敌机朝我们飞来。我立即叫司号员吹防空号,指挥部队分散隐蔽。由于身边人多目标大(有几个通信员、饲养员、司号员,还有马匹,又是大桥》,领头敌机立即俯冲下来扫射。通信班长谢富宜同志头部侧面中弹,负轻伤。等第二架敌机俯冲下来,我们已迅速离开大桥隐蔽起来。当时敌机以为是大部队行动,分几批轮换扫射轰炸,从上午8时发现目标一直延续到下午5时,全团伤亡100余人。三营伤亡最多,部队又放了单(跑散了),指挥员也指挥不了。我营由于各级干部有实战经验,沉着指挥,有秩序进行分散隐蔽,没有再暴露目标,只有个别伤亡,无人失散。天黑部队继续前进,冲过这道封锁线,留下少数人进行对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从此,部队恢复晚上行军,白天进行总结,对有关失职人员进行批评和处分,对勇敢沉着指挥得力的官兵进行表扬。事后才知道,法洞地区是敌人一道重要封锁线。过了几天,部队前进路上又碰上大雨,山洪暴发,前后桥梁均被冲毁,部队被洪水围困一个星期,没有蔬菜吃。三营驻地条件更差,断炊几天,只好以野菜泥浆(“观音土”)充饥。7月1日部队到达三八线附近广县里,进驻二十七军防区,结束了一个月艰苦行军。军首长奖励我团每人2听罐头。
  和时间赛跑抢运冬装
  我团和军部会师后正值五次战役结束,转入防御战,大部队进行战术训练。朝鲜的8月,雨季已将结束,天气逐渐凉爽。由于敌人掌握了制空权,对公路、铁路、桥梁、山洞进行重点封锁。北朝鲜所有桥梁、铁路、山洞,没有一个能幸免逃过炸毁之祸。有些重要路段桥梁,工程兵一边修,敌人一边炸,修桥部队伤亡惨重。除轰炸扫射外,还在公路上丢下燃烧弹、定时弹、风雷弹、三角钉,过往汽车和行人一不小心就被炸被烧,汽车轮胎被钉破,100辆汽车最严重时期到达前线只剩下几辆。每当汽车一到,指战员就不约而同地喊出:“后勤万岁”!现代化立体战争,后勤人员伤亡往往不少于前线。所以当时祖国人民都知道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但对喊“后勤万岁”的现象却鲜为人知。
  朝鲜冬季来得早,在当时情况下,冬衣靠火车和汽车运输是无法保证的。于是军首长命令我团到后方赶运冬衣,限期在9月20日前将棉衣运到前线部队,25日前发到每个战士手中,完不成任务,唯团长是办。尽管往返路程几千里,又要冲过层层封锁线,困难艰苦可想而知。但全团上下努力,机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按期按量完成军部交给的任务。在这同时,各运输部队也同样完成冬装抢运任务。我营在这次抢运冬装任务中,无伤亡,无减员,无损坏物资,受到上级表扬。我们当时对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只当一般任务看待,事后才知道,在政治上我们可打了一大胜仗,给板门店谈判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未宪成冬装运输任务时,侵朝美军空军司令将他们在朝鲜狂轰滥炸我桥梁、铁路被炸毁情况实地空中拍照给美国总统社鲁门,并谎报共军运输线全被切断,后方弹药、给养没法运到前线,部队失去战斗力,他们胜利在望等等。杜鲁门看到情报和录像后就给侵朝美军空军司令授勋嘉奖。时至9月底,朝鲜天气转冷,在板门店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穿着单衣,挨冻流鼻涕,而我志愿军代表却穿著崭新棉衣,暖和得流汗。开始他们认为是我们故做样子,隔天早展看到板门店附近我方部队也全穿着新棉衣。加上他们的情报证实我军在国庆节前全部穿上新棉衣、棉鞋,立即打电报给杜鲁门,说空军虚报军情。结果侵朝美军空军司令被撤职查办。此事给祖国赴朝慰问团知道,相声演员编了相声在全国播演。我们有一条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我作为运输线上的一员也感到自豪光荣。
  我是美帝细菌战的见证人
  抢运冬衣任务完成后,休息几天,为了充实加强后勤部队,我团又奉命调离二十七军。团部和后勤十大站合并,三个营分别进驻大站所属仓库。我二营营部和四、五连进驻弹药库,六连驻油库,配合仓库搞好装卸车辆、警卫、防空、建库等任务。十大站属东线基地大站,储存量与吞吐量都大,目标也大。白天我们休息,晚上作业。虽然部队指战员普遍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体力消耗又大,部分同志患夜盲症,但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这时期,前线不断打退敌人进攻,敌人伤亡大增。我防空部队又主动出击,敌人空中优势也大大减弱。敌人军事上节节失利,却又不甘心失败,于是恼羞成怒,在1952年3、4月,朝鲜大地冰雪化冻期间,对我给养库和油库施放鼠疫等细菌,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我六连2名战士染上细菌,立即死亡。给养库也染疫,死亡3人。为了防止疫情传染,上级派警卫部队在整个库区把人与物资都封锁起来,不能进出。六连远离营部20多公里,很多战士人心惶惶,怕死在库区,几次要冲出封锁线,都被警卫部队劝阻。为了稳定部队情绪,防止事故发生,大站电告由我亲自前往坐镇。我带几个人到那里,同样被封锁隔离,但对安定情绪是起到一定作用。我除做好思想工作外,发动搞好清洁卫生,预防、消灭细菌。上级每天派防疫队来消毒,他们戴着防毒口罩,穿着隔离衣靴,送来的生活用品给养,都放在分界上,待他们走后我们才派人去取。部队每天进行洗澡,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烫洗衣服,打预防针,服预防药品,唱歌。敌人选择在我仓库施放细菌,是因为我们是东线基地大站,负责供应东线部队的给养、油料、弹药补给;仓库一有细菌,疫情蔓延,物资封锁,无法按时供应部队,立即影响各个战斗部队。物资本身也会变质,损失更大。这比飞机轰炸、重点封锁利害得多。由于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北京立即派来大批防疫人员和运来大批防疫药品,进行消毒预防,一个月内就把疫情消灭,解除封锁。美帝国主义灭绝人性,在朝鲜战场采用化学细菌武器,我们这两个仓库的全体指战员就是细菌战的受害者,也是美帝国主义犯下滔天罪行历史的见证人。
  在给养库喜闻停战佳音
  1952年6月间,为了适应战地后勤供应工作的需要,据根上级指示精神,部队进行整编,营、库合并,撤销营部成立一个领导系统,实行警、装合一,纠正过去营管部队不管物资,仓库管物资不部队的体制。并对问题较大的给养库(即201甲库)进行改组。组织上派我和另一位老政工干部赵佩珍同志一同去该库任职。该库是志愿军后勤最大一个给养库,人员千人以上,保管物资有主食、副食品,也有军需用品,可谓吃穿用样样齐全,数量又多,经常性储存1—2百车皮,年吞吐量约2000多个车皮,最多一个晚上进库物资36个车皮。汽车运出上百辆。仓库无完善建筑设施,只靠二条大山沟(尺耳洞、青松里)护障,面对敌机、特务的破坏和自然界的危害,要完成繁重的物资保管及收发供应等任务,困难是很大的。
  部队经过整顿,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了单纯只顾任务完成不求质量的临时观点,树立了持久供应的观念。组织上实行警装合一,分段责任保管制,每个保管组配备一个连或几个排。保管组同志注意爱护部队,关心战士生活。部队树立爱护物资爱护国家财产,主动做好捣垛苕盖,打扫土粮等工作。如三连警卫班战士王坤俊每天站哨换班时也要先检查库洞,然后再回去睡觉,下大雨时,主动把自己的雨衣苕盖物资,自己站哨衣服淋湿了也不叫苦。由于彼此密切配合,仓库工作面貌一新。在装卸车物资保管、捣垛方面有了新的创造发明,大大提高工效。如定量装车法,工序编顺口溜,大家好记,装车速度又快,且不易差错。为了改善劳动组织,采用了换班制装卸法,既解决了劳逸结合,又提高了工作效率,3个人3分钟就卸一部车。二连八班战士邓王富、刘世清创造豆腐条堆垛法,好检查、好保管。三连八班采用原地捣垛法,由过去一天捣2个车皮提高到一天捣8个车皮。
  1953年7月26日上午,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说今晚板门店谈判双方要签字,明天停战,但要提高警惕,不要麻痹大意,注意防空。我们接到通知又高兴又担心,因为敌人极狡猾,反复无常,在最后的时刻,稍有麻痹,暴露火光,仓库被敌机轰炸,就不得了。我和身边儿个同志加倍警惕,彻夜不眠,参加作业。为了证实天明有无敌机出动,连早饭也顾不得吃,我就和几个连队干部,走出深沟库区到大公路上,只见得汽车不断从身边走过,却看不到敌机活动的魔影,天空一片宁静,真的实行停战了。这一天库区里人人都欢呼胜利,比过任何节日都高兴。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的结果,三千里江山是成千上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业绩,1953年10月25日,我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离情依依赋归来
  1958年4月底组织上批准我转业回国。在离开朝鲜前,心中记挂着两件事:一是告别老战友,二是瞻仰烈士陵园。首先到志愿军后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去见老战友、老首长。彼此多年在一起工作,又是几年不见,现在乍要离别,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白天要工作,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叙谈友情,回忆过去,谈及未来,互相勉励。这一分开,山南海北,心中充满“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惆怅。我们通宵达旦地谈着,还感到时间短谈不完。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只得依依告别。
  其次是瞻仰烈士陵墓。志愿军在朝鲜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烈士陵园就有上百个,不可能一一瞻仰,时间交通工具都不允许,最后选择去志愿军政治部驻地附近的一个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建筑很壮观,有广场、有凉亭,安葬几百位志愿军烈士,令人肃然起敬。毛岸英烈士基也在这里。他的墓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于一九五〇年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廿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性。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战争中已有传闻,但未公开。听说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党委曾请示党中央要求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毛主席不同意,但却同意把几位著名战斗英雄的遗体运到他们的原籍沈阳、湖南等地安葬。我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的面前,思绪万千。几年来的战斗经历,历历在目,慢慢地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默默地对着烈士轻轻地说:“安息吧,我亲爱的战友,祖国和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1958年5月5日我登上开往丹东的志愿军专列,上午8时56分徐徐离开阳德车站,于当天下午经新义州口岸签证出境。再见吧,朝鲜的冬姆(同志)!我结束了在朝鲜整整7年的战斗生活,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行列中。可是40年来,朝鲜7年的经历,那些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战友的身影,却梦魂萦绕。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朝鲜战地见闻录、一支榴弹炮兵部队入朝作战记、五圣山激战、记一等功臣方大利、大同江畔遭遇战、首战告捷的功臣炮、高炮廿五营朝鲜战场歼敌记、新仓里对空伏击战、用十发子弹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片断、在朝鲜阳德的日日夜夜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滋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