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梧在前线空军司令部点滴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34
颗粒名称: 朱友梧在前线空军司令部点滴回忆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4
页码: 45-48
摘要: 1951年6月至1953年11月间,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空军司令部通讯连任通讯兵,前后两次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由指挥所报务员通知开机,与对空和与机场塔台联络。1952年3月间,部队调回南京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开展三反运动。半年后运动结束,8月间又开赴前线。敌机常来空袭,盘旋低空扫射,有时多达数十架。在这志愿军空军作战司令部修理所内,人员都是由三个大军区抽来的,东北空军2人、华北空军2人、华东空军3人,这7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这个所是整个空军指挥所通讯联络的神经中枢,要保证安全畅通,任务繁重。我担负运输供应工作,路面崎岖不平,满山积雪,寒风刺骨,连续半年日夜参加抢建新工地,休息时间极少。
关键词: 朱友梧 抗美援朝 点滴回忆

内容

1951年6月至1953年11月间,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空军司令部通讯连任通讯兵,前后两次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第一次是在1951年夏季至1952年4月在华东空军部队,先驻扎在辽宁省东丰县后又转到辽阳市。当时我在指挥所任通讯调配员,任务是调整准确频率讯号,使发射机传讯指挥员作战意图指挥战斗;与空中及地面塔台联络指挥,保卫东北重要工业基地、港口、桥梁,以及军事要地,更主要是配合前方陆海军兄弟部队作战。
  南京出发前,在空军基地大礼堂听华东空军副参谋长作动员报告,他说,这次抽调的都是空军年轻优秀人员,要承担艰巨又光荣的伟大国际主义义务,从战斗中学习到真本领,不久的将来还要承担解放台湾的重任。我们听后大家情绪激昂、精神抖擞。在短时间里,我初步学习驾驶汽车,准备万一驾驶员受伤或牺牲时,随时可以顶替开车。我们从南京下关乘专列火车,车上全是空军作战精锐部队,我就坐在火车平板车上的大道奇汽车内工作,和坐在同一列车的车厢战士相隔离。大道奇车上装有美式BC——610型发射机等通讯联络设施,由我一人单独执勤。列车行驶缓慢,行动秘密,我整整两昼夜未饮一口水未进一餐饭,但精神上很兴奋,忘记饥饿和疲劳。到辽宁省东丰县后,部队就紧张地练兵架线,做好通讯联络。在架电话线时,却牺牲了一位架线兵。事情是这样:线路要过一沟,河上没有便桥,这位战士只好涉河而过。他身背电话线架及一些工具,由于身上负荷过重,脚下尽是烂泥河水,脚一踩,人就尽往下沉,一脚拔高,另一脚又被重量压下,结果烂泥水淹到他的鼻子上,就再也起不来。他殉难后,我们前线空军通讯处开了一个追悼大会,深切悼念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战士。东北寒冷,挖冰地埋设天线,十分艰难。大家拼命挖,手磨起血泡,还挖不出一个小小洞。经过不懈的挖,汗流满身,连内衣都湿透,不少人受冻感冒,但终于把天线坚固地埋好。丰东县是小县,那里大部分青少年参军或往外地跑,留下来多是老人与儿童。在东丰县一个小学广场内,我当时负责的一辆大道奇就停在那里,车上装有美式BC—610型发射机,日夜独自在这一辆车上值班。由指挥所报务员通知开机,与对空和与机场塔台联络。白天值班问题不大,遇到夜间(大部分是通宵),一个人执勤,负责发射机畅通无阻的联络。那里冬天下半夜温度常是摄氏零下20多度,车上没有开水和干粮,又饿又冻,有时手去摸耳朵也不感觉出来。我总是一连几个月通宵达旦地坚持,保证通讯顺畅无阻。
  12月间,部队转到辽阳市公园附近,我仍担任通讯。我们前线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同志严抓军事训练,以提高部队作战技术水准。他十分关心部属,经常深入连队问寒问暖,了解情况,常在辽阳市公园内跟我们打羽毛球,有说有笑,平易可亲。上党团课时,听他讲过去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他原在红军第四方面军任骑兵团长,当时内部搞分裂,张国焘野心另立中央时,曾接受张国焘密令,率领骑兵团追捕到毛委员。毛委员苦口婆心以顾全大局相劝导,讲透了北上抗日必胜的真理。他深受启发,相信这一个真理,就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直至今天。他讲得很生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得到很大的教育。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练兵,一方面学习文化技术。我刻苦钻研学习了简便快捷计算法,寒冬,温度在摄氏零下7度,钢笔墨水都冻结了,写不出水来,我用嘴呼呼热气呵热笔尖,才暂时能写几个字。我就在这种条件下坚持数个月,苦练苦学,终于有些心得和收获,这对于我的工作大有帮助。
  1952年3月间,部队调回南京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开展三反运动。半年后运动结束,8月间又开赴前线。出发时全列火车前段与最后段,都安装了低中空高射机关炮,防止空袭。隔日傍晚到达目的地——鸭绿江四道沟〓山地段的指挥所阵地。我当时任指挥所通讯器材材料员,负责通讯器材的供应运输工作,几乎日以继夜忙个不停。冰天雪地极少行人,只有些军车来往,我经常一个人执行任务,车尽在山路上颠簸,我双手及脸部常涂上凡士林,因为手及耳朵冻得太难受了。敌机常来空袭,盘旋低空扫射,有时多达数十架。我有时躲在战沟坑内,或者隐蔽在石板头上的突出部分的背面。初次遇空袭时很怕,经过三番五次锻炼,胆子也就大了。有一次我和葛连长到新建的空空001指挥所工地,在途中遇到敌机4架俯冲下来,葛连长有作战经验,眼快手灵,他用力把我推进一个大石头旁边两米多深坑里,脚刚落地,就听到石头上机关枪子弹啪啪声,差一步就丧了命。葛连长山东人,个子高大,工作很认真负责,对部属体贴入微,我对他很尊重。在这志愿军空军作战司令部修理所内,人员都是由三个大军区抽来的,东北空军2人、华北空军2人、华东空军3人,这7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这个所是整个空军指挥所通讯联络的神经中枢,要保证安全畅通,任务繁重。遇到线路故障,电话一响,风雨无阻,背着修理包紧急去抢修。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曾在1952年8月间被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并多次受团嘉奖。彭德怀司令员亲临到我所实地视察,选遴建立001工地新的地下空军指挥所。我担负运输供应工作,路面崎岖不平,满山积雪,寒风刺骨,连续半年日夜参加抢建新工地,休息时间极少。每天工作常超过20多小时,伙食尽吃高粱玉米,硬邦邦,工作到三更半夜,没吃点心,也没有饮一口水,口渴时就含点雪水,提神解渴。夜间抢运时,常遇到空袭,空中照明弹一亮,满天象撒下白飘带,机关枪扫射不停,我们不理不睬,直至任务完成。在岗上默默牺牲的事时常发生,有的清晨出发夜晚却不见回来,不知去向的牺牲了。或殉难在外线高空架线时,有的在交接班半路上,有的就在执勤时,就地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跟我一起工作的有一位漳州人——老同学马益同志,他在对外侦察台工作,他们技术性能高,掌握对敌飞行主要情况。我跟他相处约半年都从来未见过面。一次,在〓山指挥所的厕所内相见,他满面胡须,头发又长,异国战地,老乡相逢,那份喜悦亲切,那说不完的话,迄今时隔40年,都留下难忘的印象。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朝鲜战地见闻录、一支榴弹炮兵部队入朝作战记、五圣山激战、记一等功臣方大利、大同江畔遭遇战、首战告捷的功臣炮、高炮廿五营朝鲜战场歼敌记、新仓里对空伏击战、用十发子弹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片断、在朝鲜阳德的日日夜夜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条小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友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