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即在漳属各县传播,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从1926年起,我党即在石码、海澄、诏安、平和、漳州等地建立了地方组织。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正式成立。同年12月福建省委也建在漳州。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同志为首的平和县委则发动群众,举行了平和武装暴动。1932年4月,毛主席率领红军进漳,漳州则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团,创建了靖、和、浦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团400多人,由卢胜同志率领参加新四军抗日。1947年,闽南地委又成立了闽粤纵队闽南支队展开游击斗争,从敌人手里缴获了大量武器,壮大革命力量。到1949年8月,游击武装已发展为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计有4个团及5个地方独立大队,武装人员达3700多人,直接或配合南下大军在漳州地区解放了龙溪、平和、漳浦、云霄、南靖、长泰、华安、海澄、诏安等地。10多年来,广大革命根据地人民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根据1985年调查资料,全市革命老根据地有76个乡,占全市总乡数70.37%;703个行政村,占总村数41.6%;211936户,占总户数31.04%;1,129,003人,占总人口数33.15%。其中:长期坚持斗争,受敌人摧残严重的革命基点村有509个。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的围剿和残酷的杀、捕、抢、烧,“移民并村”的结果,在民主革命时期,老区被毁灭的村庄有179个,被绝灭者3082户、被杀被抓群众18318人,被迫逃亡4262人,被烧毁房屋25693间,土地荒芜24950亩。在革命斗争中,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2295人。所以,解放前夕,漳州老区乡村出现了一派萧条、衰败、凄凉、落后和贫困的景象,真是“千村辟厉人遣矢,万户萧疏鬼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