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漳州厦门民歌演唱会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984
颗粒名称: 关于漳州厦门民歌演唱会的回忆
分类号: J692.4
页数: 4
页码: 206-209
摘要: 看了本刊第十辑蔡何方同志《忆漳州民歌演唱会》一文,勾起我对于四十年前这段往事的回忆。当时我是民歌演唱会的主持人之一,特对此事作几点补充:。取名《国风歌选》因较典雅平稳,增强保护色。因此,顺利通过节目审查。事先由陈毓光在开幕前致词。自此以后,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这种民歌演唱会的活动就如春风野火一样在闽南各地扩散。此后《国风歌选》即不经而走,畅销全省。这些节目也由厦门漳州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带到平和、漳浦、南安、惠安、泉州等地,由中共闽西南和闽中地区的游击队政工队演出,为开创闽西南地区革命文艺的宣传活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漳州 民歌 演唱会

内容

看了本刊第十辑蔡何方同志《忆漳州民歌演唱会》一文,勾起我对于四十年前这段往事的回忆。当时我是民歌演唱会的主持人之一,特对此事作几点补充:
  一、国风歌选的发行
  1947年我在福州福建音专念书,已参加中共地下党,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等学生运动。1948年春在厦门大学念书的表哥郑克成(中共地下党员)写信和我商议两人合作编选一本歌曲集,准备将那几年中流行的进步歌曲编选出版,翼求在全省青年学生中和社会上推广扩大影响,我深为赞同,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一起动手搞。这些歌曲大都是从京沪各地选来的学生运动歌曲,有的是从香港选来的解放区歌曲,还有一部份是内地游击区传播出来的反映民间疾苦盼望解放的歌曲。我就此事向组织上汇报,很快得到了赞许和支持,因而编辑出版工作顺利进展。
  1948年《国风歌选》在厦门新绿书店出版。封面由陈绿声同志设计,请厦门大学教授名书法家虞愚题字。歌集中还刊登了当时大学生喜爱的民歌和爱情歌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青春舞曲》等。取名《国风歌选》因较典雅平稳,增强保护色。
  二、民歌演唱会始末
  书印好后,如何将歌声传播出去呢,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利用暑假在漳州青年学生中组织歌咏团体和举行音乐会演出。
  1948年夏天,我和郑克成回到漳州以后,首先联络由福州、厦门高等院校回乡度假的同学,然后再吸收本地龙中、寻源、崇正等中学的部份师生参加,其中大部份是亲朋好友,比较可靠。不久就组成了一个30多人的合唱队和一个10多人的乐队,开始排练合唱《锄头歌》、《垦春泥》等歌曲。当时大家觉得这是正统的合唱歌曲,很好听。民乐合奏《夜》,二胡独奏《光明行》等,也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以往福建音专也经常利用寒暑假来漳州巡回演出,有时也组织漳州的青年学生参加合唱,所以大家认为这仍是一般的音乐会,对参加这个活动并没有什么怀疑与顾虑。在排练中,我们通过老同学林朝旺和郑克成的哥哥郑克君向国民党龙溪县党部及三青团漳州分团部申请演出。官方提出要将节目内容送审,我们不敢拿出《国风歌选》,只好临时由我福建音专进步同学林镜泉(后来留在漳州开办大路书店,成为我地下工作的一个联络点)和他的妹妹林绒等人赶着腾刻印刷,然后由我妹妹杨丽珍连夜装订,没有订书机就用缝纫机缝装。我们把一些民歌,爱情歌曲放在前几页,后面才插上几首学运歌曲:如《古怪歌》《你这个坏东西》、《茶馆小调》、《跌倒算什么》、《团结就是力量》等等。为使演出顺利,我们郑重其事地通过林朝旺、郑克君两人请县党部书记长魏永绥和三青团干事长陈毓光担任我们的演出人。因此,顺利通过节目审查。我们放心了,将来演出有问题,就由演出人负责,而不该怪罪演员。排练紧张,合唱、合奏、小组唱多在郑克成家中;分声部练习、独唱、独奏多在蔡何方老师家中。参加女声演唱有的潘绵銮(厦门国立侨师学生,地下党员)陈佩芬、陈佩琼、陈欢牯等人。男声演唱的有李文勇(暨南大学学生,后参加地下工作)。郑英杰、蔡何方、陈志伦等人。乐队有林镜泉、余瑞珠、王绍远等人。其它人已记不清。大家都觉得歌曲内容清新、曲调活泼动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歌曲一大部份来自解放区,一部份来自京、沪、穗等地的学运歌曲。临近演出时,我们亮出《国风歌选》,大家发觉这些排练的歌曲这本歌选都有,乐意帮助推销。
  公演前,漳州大街小巷贴出陈文星先生设计的大幅海报,演出人都写上魏永绥和陈毓光的大名,演出地点就在太古桥的光明戏院(今大众电影院)。演出第一天全场爆满。事先由陈毓光在开幕前致词。我印像中仿佛记得他大嚷“要用音乐来移风易俗..”等等。演出不久,他就提前离场。这一下我们就更放胆演出了。当晚演出效果很好,很多节目得到热烈的掌声,但也有个别文化特务看出问题,特别是对我的独唱节目《老天爷》,因歌词中说:“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清听不见话,你不会做天,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第二天演出时,反动军警戒备森严,有人劝我不要再唱《老天爷》,也有人好心的私下通知我赶快离开漳州,以免发生麻烦。我和郑克成商量后认为预期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已撒下了革命宣传的种子,后会有期。当晚演完后,我们即个别通知前后台全体人员原订公演三天改为两天,明晚停演。次日清早我即只身躲到白水营我舅舅家中,后来再奔向新的工作岗位。
  三、厦门的救饥歌舞晚会
  自此以后,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这种民歌演唱会的活动就如春风野火一样在闽南各地扩散。其中以1949年2月,由厦大学生和福建音专一部份学生一起在厦门中山公园通俗教育社演出的救饥歌午晚会最为成功,影响也最大。这个晚会除男女声演唱外加上了歌舞节目《农作舞》、《王大娘补缸》;舞蹈节目《嘉戒酒会》,《巴安强子》;并把《茶馆小调》改为小歌剧使得整台晚会色彩明快,恪调情新,气氛严肃热烈,一扫厦门半殖民地的靡靡之音。演出后,厦门《星光日报》评价“为厦门甚至华南音乐界演出开辟了新纪元。“连国民党办的《中央日报》也著文说”回忆看台上的群星,深深感到勇敢地活下去,新中国需要我们活下去。”此后《国风歌选》即不经而走,畅销全省。这些节目也由厦门漳州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带到平和、漳浦、南安、惠安、泉州等地,由中共闽西南和闽中地区的游击队政工队演出,为开创闽西南地区革命文艺的宣传活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知识出处

相关人物

杨炳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