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平和龙文地下联络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972
颗粒名称: 回忆平和龙文地下联络站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190-194
摘要: 1948年春,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学生运动风起云涌,5月底,中共漳州地下党领导的“反美扶日”学生运动,划破了这个小城积郁多年的沉寂,使更多的人觉醒起来了。但反动派总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作着垂死的挣扎。当时龙溪中学的校长,硬把我们应届高中毕业班提前一个月结业,接着又“改聘”了几个进步教师。企图把革命的火种扑灭。根据这一情况,地下党组织迅速调整部署,采取分散开去,城乡结合,开辟据点,发动群众,壮大队伍的做法,和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号召我们龙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不报考大学,分散各地找掩护身份的公开职业,建立据点,开展地下斗争。8月中旬,我和黄启焰、余正治等三人先后接到组织通知。
关键词: 地下联络站 学生运动 地下党

内容

1948年春,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学生运动风起云涌,5月底,中共漳州地下党领导的“反美扶日”学生运动,划破了这个小城积郁多年的沉寂,使更多的人觉醒起来了。但反动派总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作着垂死的挣扎。当时龙溪中学的校长,硬把我们应届高中毕业班提前一个月结业,接着又“改聘”了几个进步教师。企图把革命的火种扑灭。根据这一情况,地下党组织迅速调整部署,采取分散开去,城乡结合,开辟据点,发动群众,壮大队伍的做法,和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号召我们龙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不报考大学,分散各地找掩护身份的公开职业,建立据点,开展地下斗争。
  8月中旬,我和黄启焰、余正治等三人先后接到组织通知。要我们到平和下寨龙文中学任教,在那里建立地下联络站。与闽南游击队接通关系,随时准备输送知识青年上山当红军。同时,在学生中做宣传启蒙工作。
  在我们赴任之前,周兴民同志已为建站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他自己争得了被聘为该校校长,后因工作需要不能到任,又物色了思想进步得心应手的周力行同志任代理校长;周同志两次往游击区,虽没接上头,但已通了信息,并为我们找到了两个接线人:黄岂和雷雄两同志;他们连我们担任的课程和食宿等问题,也都做了妥善安排,这些都为我们以后开展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赴任前夕,我们走访了周兴民同志,他除了交代上述任务和情况外,还说:在龙文建立联络站是工委决定的。我们在这里搞地下斗争,须要有个依靠和必要的退路,闽南较之闽中。近而且熟,至于组织关系,以后可再转。你们到那里,明是教员,暗是地下联络员,工作由林渔负责,要大胆小心,遵守纪律,遇事多商量。相信你们可以搞好。就这样,我们拿着他的介绍信就走马上任了。
  到校后,主要是如何找到与闽南游击队接线的通道。我们迅速开展了工作。一方面,通过雷雄接上曾五岳,打通了从崎岭山尾村去参加游击队的路线。以后,吴扬派许安(即曾丰彬,地下党员“文革”中不幸逝世)常和我们联系,并传达了“欢迎发动知识青年上山参加革命”的指示。通过这条路线。我们先后送走了黄滔、庄鸿荣、陈万盛等人。另一方面,我们很快找到了黄岂结识了游击队交通员黄活流,又物色了进步学生黄连城作为我们,与黄岂之间的小交通,通过他们,接通了从铜场黄王邦交通站进入游击队的路线,从这条路线,我们又接送了不少知识青年上山参加革命、开始是罗平,紧接着是王子陵、柯庆年、谢天等同志。1949年1月,陈述、洪涛、许标、杨钟、林辉、王南、五岳、谢晋祥和我从四面八方经黄岂、启焰、雷锋、雷雄等同志引路聚集于铜场砖仔厝,根据闽南地委意见,由交通员叶东河、沈清源把我们带到南靖树海,途中加入雷锋、雷雄、许安等共12人一起编入了闽南八支队。同年2、3月间,日光、羊我、周三三、庄才郎、赖玉典、白水、周苍天等人及黄岂带了叶云、林燕。还有张苏生、陈从周、伍平、周如松等,随我们之后,一批又一批通过这条路线接踵前来加入游击队。
  在龙文,我们还充分利用教员这个合法的身份,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启蒙宣传工作。我们从漳州带去了一些进步书刊,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大众哲学》、《群众》等,又订了些报刊杂志,如《文汇报》《展望》、《观察》等。五岳。许安、活流等人也曾给我们送来了闽南地委出版的《前哨报》及其他印刷品,用这些资料,在课堂上或个别的接触中或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揭露国民党的腐败,讲社会发展规律,讲革命形势,讲青年的前途与志愿,启发学生参加革命的自觉性。随着形势的迅速发展,加上其他同志的鼓动,不少学生先后冲破种种阻力,冒着被砍头抄家的危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据初步回忆,这个学校从1949年2月至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师生有周志忠、日光、羊我、白水、黄忠、周球、周锦章、周力行、赖荣乾等,还有黄连城,一直在那里坚持交通员工作。
  1949年1月初。交通员黄活流来告:“漳州开始抓你们的人,情况紧急,周兴民交代,速作隐蔽或上山。。”我们立即研究,并商得校方同意,提前一周复习考试放寒假。联络站今后工作能坚持的要尽量隐蔽坚持,不能坚持的就撤离。具体安排是:启焰回山格,继续接送知识青年上山,开展“雷光读书社“活动,发动社员上山(该读书社有17人于建国前后参加革命),正治回漳州找关系、续续进行地下工作,秋阳、位西仍坚持联络站工作,因为我是外地人,不便隐蔽,所以先上山。
  1949年2月,吴秋阳坚持在龙文中学任教。3月份配合位西及雷雄的母亲接送了张苏生等4人上山。不久,位西去汕头,遇到周兴民,周对位西说:“我打算去香港,化名林棉。有人说,你们把龙文中学搞糟了,但他们很快会醒悟,你们这样做是正确的。要设法回去,继续发动和接送“知识青年”上山参加革命。”6至8月间启焰带了李行、林苍等找到陈天才、张苏生同志。于金京洋参加地方工作团。接着,林友涵、林伟、吴朝宗、陈巩夫、曾向荣、吴福海、赖瑞珍等,由位西、连城引路也参加了地方工作团。最后,秋阳、位西偕同曾敬、黄云、吴汉云、黄川中等到大坪参加政工团。同时力行找到黄岂参加了大坪区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得到中共闽南地委的关怀和支持的。周兴民两次找游击队领导陈天才同志,没见到面,但当闽南游击队领导得悉漳州工委将陆续送知识青年上山参加革命的情报以后,立即请示边区党委,表示“来多少接多少,组织关系待后办。”分两次派交通员向我们传达,并决定派黄岂、黄活流作为我们与游击队之间的交通员。1948年10月间。启焰送罗平上山,见到吴阳同志启焰在谈到“我们也打算迅速上山”时,吴立即指出:“白区更需要人,能坚持要尽量坚持。你们在白区,手无寸铁,要加倍注意隐蔽。”还说:“部队需要大量知识青年,你们要发动他们到山上来。”闽南地委及领导同志这些指示和措施,对于我们当时顺利开展工作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我们龙文地下联络站的成员,开始只有启焰、正治、雷雄和我4人,不久吸收了秋阳、位西,加上交通员黄连城共7人。由于当时地下党是直线联系,组织上没交代。因此,我们没建立党组织,也都互相不敢肯定谁是党员、只知道大家是地下工作人员。
  我们联络站的工作,从1948年8月起到1949年8月止,历时一年又一个月,据当时联络站部份成员初步回忆,共发动和接送53位同志参加闽南游击队和地方工作团工作。这对当时壮大革命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扩大革命声势,活跃部队文化生活,促进各项革命工作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这些同志,在革命的熔炉里,经受了锻炼,绝大多数表现很好。日光,羊我、蔡育、庄鸿荣、柯庆年等同志先后为革命贡献出宝贵的生命,一些同志的家属受到反动派的摧残,但他们坚强不屈,毫不动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些同志在“左”的路线影响下不同程度受到委屈,但他们坚定不移,始终坚持革命。很多同志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劳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出处

相关人物

林渔
责任者